transplanting of Spartina一种耐盐草本植物的移植与种植。大米草 (Spartinaanglica Hubbard)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属禾本科Gra-mineae)、米草属(Spartina)。自然分布于英、法、荷兰等国的大西洋沿岸。1963年引进中国后,已在辽宁省至广东省沿海种植。1979年全国种植面积为31 588.4公顷。其干物质含粗蛋白质13.04%、粗纤维29.65%、无机盐10.98%及其他成分,杆叶可作牲畜饲料和草食性鱼类饵料,也可作绿肥和造纸原料。此外,由于大米草生长茂密,根系发达,能够截留和固定泥砂,具有改良盐土、保滩护堤、促圩造陆的作用。
形态特征 大米草为直立粗壮的禾草,具根状基。一般株高30~80厘米,高者可达1米以上,根深60~100厘米。茎分直立的地上茎和匍匐的地下茎两种,由地下茎向四周蔓延扩展形成草丛。叶片狭针形,宽5~17毫米,上有致密的纵肋;叶舌为一圈密生的纤毛。穗状花序细长,具12~16个小穗。小穗单花,雄蕊3个,花柱具两个大羽毛状柱头,开花时极显著。种子长1厘米,胚胎生,绿色,在胚乳未成熟时,茎节已十分明显。
繁殖 大米草的繁殖以种子为主,也可分株栽植。不管以什么方式繁殖,最初1~2年都长得不高,而是向四周扩展草丛,到草丛连片后才从草丛中央开始长高。大米草在北方一般在4月初发芽,6~7月开花,11月底地上茎叶枯萎,以幼芽和根茎越冬。在南方则四季长青。
生态习性 大米草原产温带,不耐干旱、严寒和酷暑,生长在海滩高潮带下部和中潮带上部。能忍受咸、淡水较大的变化,也能在淡水中生长。但不宜在潮流大、风浪大的地区种植。生长土壤以泥质和泥砂质浅滩为好,砂质和砂石质次之。
移植 大米草种植区要选择在海流、风浪较小,滩面比较稳定的海区。最好是海湾内有天然屏障 (如岛屿、礁石等) 或有防浪工程的地方。分株种植时间以4月下旬至5月上旬、9月下旬到10月上旬为好。苗种应选择草丛边缘的嫩草。在运输过程中要保持湿润,避免烈日曝晒。种植时按株距1米(或更大),每窝栽植苗种7~11棵。挖窝的大小以地下茎和根能在其中伸展为度。过小,根茎卷曲成团,生长不好;过大,捣松了滩面,涨潮后形成小水坑易导致米草被冲走。大米草栽植后要15~20天才能扎根成活,在这段时间内,应每天巡回检查,覆土平滩,将种植过浅或被风浪拔出的植株重新加以种植。大米草的主要敌害是大雁,应注意提防。
大米草一年可收割两次,第一次在6~7月份,第二次在9月中、下旬。曝晒干燥的大米草呈绿色。每公顷产鲜草可达30吨以上,也可利用大米草场直接放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