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白鲟保护与增殖

2023-02-09

conservation and en hancement of Psephurus gladius按照白鲟的生态习性,保护和改良其栖息环境,限制无计划捕捞,使其能够自然繁殖,从而达到保护白鲟资源的目的。白鲟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由于在长江及其支流上建闸筑坝,加之水体环境恶化,其生存受到威胁。因此,采取措施保护濒危的白鲟已是刻不容缓。

白鲟的产卵场在长江上游,性凶猛,主要摄食鱼类,其肉有较高的食用价值,成熟卵子可加工成鱼子酱。过去由于无限制捕捞,加之长江葛洲坝枢纽的阻隔作用,白鲟上游的繁殖群体数量减少,这一状况引起了鱼类学家的关注,并采取了必要的保护与增殖对策。

葛洲坝枢纽的兴建,阻隔了白鲟的生殖洄游。20世纪80年代前期,从被拦截在葛洲坝以下江段采集到白鲟35尾,其个体差异很大。雌鱼体长从192厘米到281厘米,体重从29千克到102千克,年龄从7龄到15龄; 雄鱼从156厘米到214厘米,体重从12.6千克到47.5千克,年龄从5龄到10龄。在3月至4月采集到的标本中,其卵巢形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卵巢的边缘区域有游离的脂肪,卵径小,为2.3~2.7毫米,灰黑色; 另一种为卵巢系膜上无脂肪,卵径为2.6~3.4毫米。1983年4月26日在枢纽下游采集到1尾雌性白鲟,体重为87千克,卵巢重11.0千克,卵巢系膜上的脂肪体已吸收殆尽,卵巢充塞Ⅳ时相卵母细胞,从卵母细胞的切片上看,细胞质已明显向动物极集中,卵核大多呈扁圆形或肾形,核膜皱褶,位置已移到动物极皮层下附近,卵母细胞达到Ⅳ时相末,表明坝下白鲟可以发育成熟,但至今未观察到自然繁殖。而在葛洲坝上游,白鲟仍可正常繁殖,不过亲鲟明显减少,白鲟资源已呈不稳定状态。

中国国务院1987年7月公布的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把白鲟列为鱼类中唯一的一级保护对象。现在全长江已禁捕白鲟,但由于其数量少,又散布于全长江,在长达2500千米的江段上进行资源保护与增殖的难度是相当大的。今后,应广泛宣传保护白鲟的重要意义,在全长江实行严格保护,划定产卵场江段——宜宾至屏山为特别保护区,葛洲坝以下至庙嘴为白鲟亲鱼安全栖息地,禁止一切钓具作业。同时深入开展白鲟繁殖生物学、洄游生活习性、产卵场环境特点、人工繁殖及池塘蓄养等调查研究,以便为保护和增殖白鲟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生活在美国密西西比河的匙吻鲟,1963年人工繁殖成功后,1970年以来已陆续向密西西比水系河流、水库和湖泊投放人工苗种,一定程度上补偿了拦河筑坝造成匙吻鲟资源的减少。有的河流经投放苗种后,成长的匙吻鲟已可自然繁殖,成为稳定的种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