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第二节 海水鱼育苗研究技术规范

2023-02-09

Section 2 The Technological Standardization of Nursing Research in Marine Fish理论基础 鱼类自然资源的再生产过程主要有两个环节 (图13121): “繁殖” 与 “生长”。“繁殖”的最低限度是保证种族的延续,更高要求则是保证种群数量在该水域中不断恢复组成原有鱼类资源 (fishstock) 的生物量 (biomass)。鱼类个体与群体之间的这种动态变化,就是达到种族延续、维持种群数量和稳定资源生物量 (stock biomass) 的基本保证。人工育苗 (artificial seed rearing) 的实践就是通过人工干预——科技手段把鱼类在天然水域中的 “繁殖” 与 “生长” 两个过程完全纳入到人工条件下来进行,这就是全人工育苗的策略与战略; 或者只将 “繁殖” 过程再现于全人工条件下,而将 “生长” 过程回归天然水域中,这就 是人工放流增殖的策略与战略。

育苗设施 全人工育苗的实现,不仅要依赖先进的技术工艺,还要依赖于育苗设施 (nursery facilities)的先进性。育苗实践说明,工厂化育苗 (亦称集约化育苗),欲要达到科学化、效率化和经济化,就相应要求育苗设施能达到实用化和标准化。完善的工厂化育苗系统包括育苗车间、亲鱼池、孵化池、育苗池、饵料池、调温、采光、供水、供电、供热、供气、消毒、排污等基本设备,要求配置齐全、安排合理、功能到位,经过周密的设计和施工由此组合成一个工厂化育苗生产系统。工厂化育苗就是应用现代科技装 备起来的育苗室为基础与先进的育苗技术工艺相结合,达到集约化生产鱼苗的一种先进方法。它的设备系统完备,配置合理,先进的育苗工艺只能在先进的设备中发挥出最大的生产效果,由此生产的鱼苗具有数量多、质量好、生产周期短、可以全人工控制和计划生产,驯化、采收和分流启运等操作均称方便,所以为世界普遍采用,是当前海水鱼类苗 种生产的主要方法。

亲鱼培育 综观每一个养殖鱼种的开发使之变成一种新的养殖产业,我们不难发现,先行者们都会通过调查后详细分析每种鱼的资源量、繁殖特点、生理和生态条件等因素,分别采取如下步骤而达目的: 野生鱼苗→养成→出售 (如鳗、石斑鱼、�等); 野生亲鱼→繁殖→养成→出售 (如河鲀 等); 养成亲鱼→繁殖→养成→出售; 再养成亲鱼→再繁殖鱼苗 (如真鲷、牙鲆等)。上述三个不同层次综合性技术的进步,说明最根本的问题在于要解决好亲鱼培育中的各种问题,方能达到全人工繁 殖的最终目标。

第二节 海水鱼育苗研究技术规范

图13-12-1 自然繁殖与人工繁殖流程图

驯化、选留、培育亲鱼 野生亲鱼可以通过人工驯化提供繁殖使用,如真鲷、牙鲆等; 有养殖基础的品种应从养殖成鱼中选留品质优良者作为亲鱼使用,为避免种质退化,隔几年仍需从原产地或自然海区补充部分野生亲鱼; 全人工亲鱼要从苗种开始,全程进行规范化的强化饲育,达繁殖年龄时,要进行促熟和光、温调控研究,以期按需获得优质受精卵。

产卵亲鱼的选择标准 3~8龄,体重2~5kg。体形好,鳞片完整,无病无伤。放养密度: 网箱5~10kg/m3、水泥池1~5kg/m3。越冬水温,一般温水性鱼类不要低于12℃。定时、定量投喂新鲜鱼、虾、乌贼、贝肉等优质饵料。全程进行流水饲育,日交换量50%~800%。产后亲鱼培育密度可以加大,水温可随自然温度而变化,水交换随水温升高而增大。整个培育过程必须加强营养,注意水质和池底保洁,严防病害 发生。

野生亲鱼的利用 目前尚有许多经济鱼类或因繁殖特性不同,或因驯养技术尚未突破而需直接利用野生种鱼。为了能够有效地利用,就必需事先进行调查并准确判定该种鱼的产卵期、产卵水温、产卵场位置、雌雄鱼的差异、性腺成熟状况、最小成熟年龄及体长和体重、成熟期亲鱼的副性征 (婚姻色) 等形态、生理、生态学资料。此外,对该种鱼或相近种的生物学特性、对环境的适应性、抗病能力、养殖的可行性等方面都 要进行详细考查。

采卵、孵化 实施人工授精,大量采集受精卵,这是早期海水鱼类人工繁殖鱼苗的通用方法。目前,虽然已经大力开发了人工亲鱼的自然产卵技术,但对于许多尚待开发或开发难度较大的鱼种来说,探讨它们的人工授精采卵技术,还是有很大实用意义的。大量研究证明,海鱼人工授精的基本方法有干法、湿法和半干湿法三种。干法是把精液直接挤入盛有卵子的容器中,加以搅拌,然后用清水将受精卵冲洗干净; 湿法是将成熟的卵和精液同时挤入海水中,使之受精; 半干湿法是先将少量精液挤入适量海水中稀释,紧接着挤入卵子,相比之下这种方法效果最好,受精率最高。对一些可以自然产卵、且产浮性卵的鱼类,可在产卵池的一端溢流口处安装集卵网收集受精卵。这种方法简单实用,效果很好。

孵化方法 浮性卵、沉性卵、黏性卵的特性不一,要分别采取不同的孵化方法。一般浮性卵宜用静水微充气、微流水+微充气或流水孵化; 沉性卵和黏性卵宜用锥形容器 (包括锥形网) 反向较强流水孵化。但不管采用何种方式,都必须注意调整下述孵化条件: 水质处理,宜用沉淀过滤海水,最好使用消毒海水,操作要严防带入泥沙杂质以及污物和其他生物; 温度是鱼卵孵化最重要的条件之一,每种鱼都有本种特定的适温范围,在孵化适温范围内,温度越高孵化越快,可在适温范围内按需调整至恒定温度; 大洋性鱼类孵化对盐度要求较严格,往往不能忍受盐度的大幅度变化,而生活在半咸水域的鱼类孵化则可忍受较大幅度的盐度波动,所以要因鱼而异调节盐度; 胚胎发育期的耗氧量较高,为了提高孵化率要尽可能采取充气或流水措施。

第二节 海水鱼育苗研究技术规范

图13-12-2 工厂化育苗工艺流程简图

鱼苗培育 海水鱼类苗种生产有两种方法,一是在人为控制条件 下完全依靠投喂人工饵料在室内或室外水泥池中进行生产,通称工厂 化育苗法 (workshop nursing) 或(green house nursing)。优点是育苗条件不受天气影响,便于人为控制,容易发现和控制病、敌害,鱼苗密度高,生产稳定,一套设备可以全年使用,多茬育苗。缺点是投资成本高,管理复杂; 另一种是采用传统的中国鲤科鱼类育苗法,即池塘施肥培饵育苗法,通称为农场式育苗法 (Farm nursing)。这种方 法的优点是将鱼苗培育与饵料培养集于一体,可以省去繁重的饵料培养工作,缺点是目前尚无法克服天气造成的灾害,单位水体的生产效率较低。工厂化育苗 (图13-12-2) 又分为一次培养法和二次培养法两种。一次培养法是指从初孵仔鱼开始培育至20~30mm鱼苗为止; 二次培育法是指早期培育达7~12mm时再分苗分池继续培育。随着技术的进步,现在采用一次培育法者居多。其要点有:

水质处理 培育用水一般要经过沉淀、过滤,必要时还要进行消毒处理,要求达到清新、无毒、无污染、无有害生物侵入,水中含泥量不得超过50×10-6浓度。水温、比重、照度,需按各种生物特定要求满足。

投饵系列 育苗初期投喂双壳类幼体、桡足类无节幼体、小型褶皱臂尾轮虫; 育苗中期投喂轮虫,桡足类,卤虫无节幼体或藤壶幼体; 育苗后期,可继续投喂中期饵料,并逐步添加鱼、虾、贝类肉糜。每次更替新饵料品种时,必须有几天新旧饵料的交叉重合使之逐步过渡。培苗全过程饵料的顺序出现谓之 “饵料系列”。80年代末以来,人工配合饵料在市场上开始流通,至90年代中而达普及的程度。今天除早期投喂轮虫外,中后期饵料基本被配合饵料取代,简化了育苗程序,提高了育苗效率。

育苗管理 前仔鱼期可以静水培育,辅以部分换水、加水或微充气; 后仔鱼期可换水或适当流水; 从稚鱼期直至幼鱼期,流量逐步加大。换水、清底、计数、投饵、监测鱼苗生长与成活及对鱼苗行为习性、病害出现观察处理等工作在育苗全过程中均不可忽视。至于一开始的仔鱼放养密度,应取决于育苗条件和技术水平,尤其与饵料和水质条件有关,所以管理者必须综合分析,酌情而定。

农场式育苗要点

彻底清池 用排水晒池或药物 (鱼藤精、氨水、漂白粉等) 清池,清池后,用筛绢滤水入池备用; 此后 谨防有害生物侵入及其他有害物污染水质。

施肥培饵 提前施用化肥或沤制肥。施肥后约10d左右 (水温20℃左右),天然饵料生物即可大量繁殖起来,主要为桡足类无节幼体。当池水变绿以后,亦可人工接种轮虫入池,这要视需要而定。

适时放苗入池 要依据当时水温及池内饵料生物繁殖情况而定,以选定饵料生物大量出现,水温适宜, 天气晴好时放苗入池为佳。

育苗管理 放苗之后,从育苗初期到中期,每天须往池中泼洒豆浆,后期对植物食性鱼类可投喂米糠、豆饼等商品饵料; 对肉食性鱼类则应投喂干糠虾、鱼、虾、贝肉糜或配合饵料。如池塘水色不佳或溶氧过低,鱼苗出现浮头 (surfacing) 等现象时,要及时换水或加水。鱼苗密度过大时要采取充气或疏苗培养措施。

苗种中间培育 工厂化培育的鱼苗,一般达3cm全长便可作为商品苗在市场上流通,但从养殖和放流两种用途上考虑,这样的规格尚嫌太小,应该通过中间培育达5~6cm时提供养殖; 达8~10cm时提供放流增殖使用。海水鱼苗的中间培育 (intermediate nursing) 可分为陆上水泥池和海上网箱两种方式。

陆上水泥池中间培育 可以使用原育苗池 (nursery tank),也可使用其他水泥池,容积30~100m3均可。水、气、温、光、饵、循环流水等条件均与鱼苗后期培育条件相似。放养密度500~800尾/m3; 饵料为鱼肉糜亦可使用配合饵料,亦可加入适量的促生长剂和防病药物; 日投饵5~6次。平日注意循环流水和清底, 加强病害防治 (disease control)。

海上网箱中间培育 网箱设置在波浪平稳、避风、水深、潮流交换良好的天然港湾内。网箱规格一般为4m×4m×3~5m。日投喂4~5次,可投喂鱼肉糜或配合饵料。根据鱼苗生长和网箱污着程度换网。平日要注意防病和防鸟害。约在海上培育60d左右,鱼苗全长可增长至80~10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