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五、蛋白质需要量

最近更新:2023-02-12

蛋白质最低需要量 蛋白质最低需要量又称蛋白质维持量,即维持机体蛋白质现状,或为了补充机体蛋白质代谢的损失量。测定鱼类对蛋白的最低需要量,通常采用无蛋白质饲料饲养鱼类,数天后,其排氮量恒定,这时排出的氮主要是内源性尿氮和代谢性粪氮。其总量乘以蛋白质系数6.25,即为鱼类所需的蛋白质维持量。如鲤鱼在25℃时,每100g体重每天排出内源性尿氮8.2mg,代谢性粪氮3.1mg,共11.3mg。每天所需蛋白质 (纯蛋白质) 为11.3×6.25=70.6mg。由于鱼饲料中蛋白质不可能是100%被消化吸收利用,因而还必须考虑其消化率和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biological value)。如按蛋白质消化率为95%,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按80%计算,则鲤鱼每100g体重,25℃环境下对蛋白质的最低需要量为70.6÷95%÷80%=92.9mg。

蛋白质最适需要量 所谓蛋白质最适需要量,即机体达到最大生长所必需的或机体蛋白质达到最大存积所必需的蛋白质最低摄取量或饲料中所必需的最低蛋白质含量。测定鱼类的蛋白质最适需要量,通常采用不同的蛋白质梯度的饲料养鱼,然后根据鱼的反应 (如日增重、蛋白质沉积量、饲料系数等) 确定鱼类所需饲料的最适蛋白质含量,其中必须注意各组饲料的能量要相等。一般情况下,饲料蛋白质含量低,鱼生长就差; 含量高,鱼生长就好。当饲料蛋白质含量达到某一数值时,鱼生长不再提高,几乎为一定值,此时饲料蛋白质的含量就是鱼类所要求的饲料蛋白质的最适含量。如果饲料蛋白质再提高,鱼生长反而降低。

影响蛋白质需要量的因素 鱼类对蛋白质的需要量要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不同种类的动物对饲料蛋白质含量的要求不一样。一般肉食性鱼类比杂食性和草食性鱼类对饲料蛋白质含量的要求高。同一种鱼在不同发育阶段对饲料蛋白质含量的要求也不一样。幼鱼代谢旺盛,增重率高,对蛋白质含量的要求高; 成鱼则相对较低。 如14~100g斑鮰需蛋白质为35%, 而114~500g的只需要25%就足够了。 快速生长的比生长慢的对饲料蛋白质含量的要求高。各种饲料因其来源不同,其营养价值也不同。所以,鱼类对蛋白质的需要量受所摄取的蛋白质品质的影响。蛋白质质量取决于氨基酸的组成,尤其是必需氨基酸的组成。营养价值高的蛋白质,即氨基酸平衡的蛋白质,在饲料中的含量则要求比营养价值低的蛋白质,即氨基酸不平衡的蛋白质为低。饲料组成的不同,特别是饲料中能量的不同,鱼类对饲料蛋白质量的要求也不同。当饲料中糖和脂肪(尤其是脂肪) 足够时,保证了能量的需要时,可降低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可达到同样的生长速度,起到了节约蛋白质的作用。不同的投饲量对饲料蛋白质含量的要求也不同,投饲量低时需要较高的饲料蛋白质含量。荻野珍吉 (1987) 对鲤、虹鳟研究发现,投饲率分别为2.0%、2.5%、3.0%、3.5%、4.0%时,饲料蛋白质需要量分别是58%、46%、38%、33%、29%。当水环境中天然饵料缺乏时,要求较高的饲料蛋白质含量,反之则要求较低。养殖水体的水质 (如溶氧量、水温、pH、盐度、氨量、水污染程度等) 直接或间接地影响鱼类对饲料蛋白质量的要求。如在适宜水温范围内,水温越高对蛋白质要求越高,水温较低蛋白质要求也较低。大鳞大麻哈鱼稚鱼,在8℃时,需40%饲料蛋白质量,15℃时需55%饲料蛋白质量。盐度的变化也有影响,盐度为20%时,虹鳟鱼种要求饲料蛋白质量为45%,盐度为10‰时,仅需40%。因为10‰盐度的水环境与虹鳟体液 (9‰) 几乎等渗,这似乎说明了蛋白质在渗透调节中负有一定责任。同样,尼罗罗非鱼苗在0.5‰、10‰、15‰盐度中,供给蛋白质量为28%~30%的饲料进行饲养时,结果也是在10‰盐度下生长最好,蛋白质效率最高 (关受江,1988)。饲料中蛋白质饲料所占费用较高,如何降低饲料中蛋白质饲料,尤其是动物性蛋白质饲料是降低饲料成本的重要方面。因此,饲料成本的高低也制约了对饲料蛋白质含量的要求。

鱼、虾类的蛋白质需要量 各种鱼、虾类对饲料蛋白质需要量列于表9-3-2、表9-3-3。

表9-3-2 各种鱼类对饲料蛋白质的需要量

种 类 体 重 蛋白质需要量(%) 研 究 者
青 鱼 1~1.6g 41
(17~27℃)
杨国华等,1981
二龄仔口
老口
33
28
杨国华等,1981
杨国华等,1981
37.12~48.32g 29.54~40.85
(24~34℃)
王道尊等,1984
草 鱼 0.72~3g 35 廖绍龙等,1988
1.9g 48.26
(25~26℃)
廖朝兴等,1987
3.7g 29.64
(18~23℃)
廖朝兴等,1987
10g 28.2
(25℃)
廖朝兴等,1987
2.4~8.0g 22.77~27.66
(26~30.5℃)
林鼎等,1980
5.87~7.15g 34.66~38.66
(23.0~29.0℃)
毛永庆等,1985

(续)

种 类 体 重 蛋白质需要量(%) 研 究 者
团头鲂 21.4~30.0g 21.05~30.83
(24.6~33.0℃)
邹志清等,1987
4.0~37.0g 27.04~30.39
(20℃)
石文雷等,1988
4.0~37.0g 25.58~41.40
(25~30℃)
石文雷等,1988
鱼种
鱼种
鱼苗
鱼种
成鱼
43
30~38
37~45
31~39
27~35
30~35
30
30
贾志诚等,1991
刘伟等,1991
吴遵霖,1992
吴遵霖,1992
吴遵霖,1992
王吉桥,1987
架裟丸,1984
袁昌贤,1985
尼罗罗非鱼 8g
鱼苗
成鱼
38.68
40.14~43.37
22.31~30.90
徐捷,1988
杨青松等,1985
杨青松等,1985
莫桑比克罗非鱼
奥利亚罗非鱼
齐氏罗非鱼
鱼种
鱼种
鱼种
40
34
35
 
日本鳗鲡 鱼苗~鱼种
鱼种~成鱼
育成
白仔鳗
黑仔鳗
幼鳗
成鳗
50~56
45~50
45
55
48
46
45
刘兆均等,1992
刘兆均等,1992
刘兆均等,1992
陈宪春,1995
陈宪春,1995
陈宪春,1995
陈宪春,1995
真鲷 幼鱼
鱼种
成鱼
亲鱼
55
48~52
45
45
林建斌,1994
林建斌,1994
林建斌,1994
林建斌,1994
虹鳟 0.2~2.5g
2.5~50.0g
50.0~100.0g
亲鱼
≥45
≥42
≥40
≥42
魏立贤,1990
魏立贤,1990
魏立贤,1990
魏立贤,1990
小口黑鲈
大口黑鲈
尖吻鲈
条石鲷
石斑鱼
大鳞大麻哈鱼
银大麻哈鱼
鰤鱼
苗种
鱼种
45
41
40~45
45
40~50
46~55
40
55
 

斑鮰
鱼种 38
32~36
 

遮目鱼
仔鱼
54~58
40~45
宋天复等,1991

(续)

种 类 体 重 蛋白质需要量(%) 研 究 者
红鳍东方鲀

大菱鲆
香鱼
鱼种
稚鱼
成鱼
50
50
46
44~50
 
狼鲈
月鳢
鱼种
47
43~47
 
红点鲑 稚~生长鱼 36~44 
<60g 47.43~49.16
(23.5~31.5℃)
曾训江等,1990
117.66~151.67g 43.32~45.05
(28~34℃)
曾训江等,1990
中华鳖 15~30g 46.6
(28±2℃)
包吉墅等,1992
9.6g
二龄幼鳖
36.09~40.15
45~48.3
吴遵霖等,1991
涂涝等,1995
稚鳖 50
(28~30℃)
程伶,1993

表9-3-3 虾类对饲料蛋白质的需要量

种 类 体 重 蛋白质需要量(%) 研 究 者
中国对虾 6.0~8.0mm
0.14~0.9g
0.89~2.86g
1.7~10.85g
2.87~3.44g
2.10~2.51g
1.02~1.34g
1.70~1.90g
苗期
幼虾
成虾
幼虾
中小虾
大虾
幼虾
40~50
45~50
35.5
43.5
50.8
44
45.5
46.4~51.5
64.8
44.94
43.25
40.40
42
40
37
56
侯文璞,1989
朱国庆,1988
梁亚全等,1986
梁亚全等,1986
梁亚全等,1986
徐新章等,1988
李爱杰等,1986
梁萌青等,1992
梁萌青等,1992
王良臣等,1988
王良臣等,1988
王良臣等,1988
钟开发,1991
钟开发,1991
钟开发,1991
仲惟仁等,1988
日本对虾 0.8g 52~57
40
弟子丸等,1978
Khannapa,1977
斑节对虾  40~50
35
李栋粱,1971
Bages&Sloane,1981
墨吉对虾 0.3g 34~42
50
Sedgwick,1979
Aguacop,1978
印度对虾  42.8 Colvin,1976
褐对虾  23~31
40
Sheuart等,1973
Venkataramiah等,1975

(续)

种 类 体 重 蛋白质需要量(%) 研 究 者
白对虾  28~32 Andrews等,1972
0.1~3.0g
4~20g
36~40
36
张子儒,1996
张子儒,1996
罗氏沼虾 中虾
成虾
34
32
36.8~42.27
张子儒,1996
张子儒,1996
日本沼虾 1.77±0.23g 36.8~42.27
(21~25℃)
虞冰如等,1990
5g 36.64~37.23
(24±1℃)
陈立侨等,1994
中华绒螯蟹 幼体
种蟹
成蟹
>45
36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