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第二节 大口鲇的生物学特性

2023-02-09

Section 2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ilurus meridionalis Chen形态特征 大口鲇是我国鲇形目 (Siluriformes)鲇科 (Siluridae) 淡水鱼类中长得最大、最快的种类之一。它的头部宽扁,腹部粗短,尾部长而侧扁。眼小,口大,上、下颌密布向内倒钩的细齿,猎物一旦被咬住就极难逃脱。成鱼有须两对,其中一对上颌须很长,而另一对下颌须则又短又小,往往不易被发现,故群众中又有 “二须鲇” 的俗称。但在幼鱼时期则有三对须。大口鲇的背鳍 (dorsal fin) 很小,呈簇状,无硬刺; 胸鳍 (pectoral fin) 有一粗壮的硬刺 (hard spine),其外侧无明显的锯齿状缺刻; 臀鳍 (anal fin) 特长,且与尾鳍 (caudal fin) 相连; 尾鳍小,中间内凹,上叶略长于下叶。脊椎骨59~61,外侧鳃耙数13~17。体表无鳞,极富黏液。肠短,有能够膨大的胃。鳔不大,但肥厚,内腔较小。卵巢 (ovaria)是一对袋形囊,精巢呈宽叶片状,无叉状分枝。大口鲇的体色随环境的不同而有变化,也与食物种类的不同出现区别。通常,背部及体侧多为黄褐色、青灰色、黄绿色或灰黑色,腹部呈灰白色,杂以黑色斑点,但无云状花纹。各 鳍灰黑色。

生活习性 (life habit) 大口鲇属温水性鱼类,喜在水域的下中层栖息活动,生存适温0~38℃,因此在我国北方亦能自然越冬,无须加温保种。在池塘养殖条件下,大口鲇的生长适温18~31℃,最适生长水温25~28℃。低于18℃和高于31℃时生长显著缓慢。在8℃左右并不完全停食,而在30℃以上时食量锐减, 32℃时完全停食。

大口鲇对水中溶氧的要求略高于家鱼 (the four major Chinese carps)。当水中溶氧在5mg/L以上时,生长速度快、饲料系数低; 溶氧在3mg/L时仍能正常生长,但饲料系数 (food coefficient) 略高; 溶氧低于2mg/L时则开始出现浮头现象,低于1mg/L时就会很快窒息死亡。大口鲇对池水pH适应范围较广,6.5~8.5的水域均能生存,但最适范围是7~8.0。

大口鲇比较温顺,不善跳跃,白天多成群潜伏于深水弱光处,夜晚才分散到整个水域去觅食活动,但经过驯养的大口鲇白天也会定时到饲料台上摄食,但它们始终不会像鲤那样浮上水面来抢食。饲养管理人员可凭借饲料台上方涌动的水浪判断鱼群正在抢食。偶尔也能见到一些个体咬了饲料后会窜上水面,吞咽入肚后 再下潜。

大口鲇不会钻泥,较易捕捞。鱼池中第一网的起捕率常在80%以上,三网后基本上能把鲇鱼捕尽。大口鲇在鱼池里的分布也很有趣,它们往往只占据池边、池角等深水处,鱼池中间很少有鲇鱼群分布。它们特别善于随水流逃跑,无论是顺流还是逆流。因此,养鲇池一般面积不宜太大,鱼池进、出水口的拦鱼设备一定要牢固可靠。在天然水域里,大口鲇喜栖息在江河的缓流江段或洄水湾沱和湖泊等敞水水体,因为这些地方的食物比较充裕。冬季大口鲇多在深水的底槽、岩窟中越冬。

长江上游性成熟的大口鲇个体在3月初就会沿江上溯作短距离的生殖洄游 (reproductive migration),到干、支流交汇口下方的卵石沙滩上去产卵繁殖,受精卵在沙石缝隙中孵化发育,亲鱼则去洄水湾沱处捕食肥育。内塘人工培育的亲鱼性成熟时间略晚些,一般在4月份开始人工催产 (artificial inducing) 比较合适。

食性 (food habit) 大口鲇是凶猛的肉食性鱼类之一, 麦穗鱼、 泥鳅、鰕虎鱼、 黄颡鱼、 条、 鲤、 鲫鱼等小型杂鱼和草鱼、鲢、鳙等家鱼苗种都是它捕食的对象,它也掠食落水的昆虫、水鼠和飞禽及其尸体。大口鲇能捕食相当于自身长度1/3的其他鱼类。在池养条件下,除喜欢摄食各种野杂鱼虾和病弱的家鱼苗种外,也吃水陆生蚯蚓、昆虫、禽畜内脏、肉块、血块等饲料,经驯食转化的大口鲇还能很好地摄食人工配制的软颗粒饲料 (soft pellet) 或硬颗粒饲料 (hard pellet)。大口鲇在食物不足时同类间的互相残食现象十分严重。在刚孵出4~5d的鱼苗中,就可发现成双成对地咬住不放的个体。到了鱼种阶段,能吞下相当于自身长度2/3的同类,鱼种培育池里常能见到被咬断了尾巴或吐出来的弯尾巴死鱼,也有鲸吞不下而双双死亡的对 对儿。

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大口鲇仔鱼的开口饲料是轮虫和小型桡足类 (Copepoda)、枝角类 (Cladocera) 等浮游动物 (zooplankton); 当鱼苗全长达2cm时就能吞食摇蚊幼虫 (chironomid larva)、水蚯蚓和小蝇蛆以及鲤、鲫、草鱼的水花鱼苗; 全长达5cm的鱼种便能很好地摄食成蛆、切碎的陆生蚯蚓、绞烂的杂鱼肉和添加了 诱食剂的人工配合饲料; 全长达13cm的大规格鱼种可直接喂鱼块或干颗粒饲料。

生长特点 鱼类的生长是持续的,但生长速率与年龄有关,大口鲇也不例外。鉴别大口鲇年龄的最好材料是脊椎骨,因为耳石上的轮纹不大清晰,胸鳍刺磨片上的副轮较多,结果均不准确。

在江河湖泊等天然水体里,大口鲇的生长速度相当快,1龄鱼全长可达33.3~46.8cm、体重0.39~0.51kg,2龄鱼全长47.3~61.2cm、体重1.18~1.53kg,3龄鱼全长61.8~73.9cm、体重2.27~2.90kg,4龄鱼全长74.5~81.9cm、体重3.68~4.41kg,5龄鱼全长82.0~86.4cm、体重5.61~7.09kg,6龄鱼全长89.0~98.1cm、体重7.55~8.81kg,7龄鱼全长95.51~107.7cm、体重8.99~9.78kg,8龄鱼全长99.1~109.2cm、体重9.90~11.5kg,9龄鱼全长105.5~110.3cm、体重11.4~12.6kg,10龄鱼全长107.2~112.9cm、体重12.3~14.2kg,11龄鱼全长110.6~114.2cm、体重14.3~15.01kg,12龄鱼全长115.5cm、体重16.6kg。曾捕获一尾体重33.7kg的雌鱼,推算其年龄当在22~24龄。有趣的是,在5龄以前,大口鲇有雌鱼无论是体长还是体重均比雄鱼长得快的现象,尤其是1~3龄的时候差别还非常显著。从5龄开始,雄鱼体重的增加才超得过雌鱼。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由于食物丰足,大口鲇的生长速度更快; 当年4~5月份繁殖的鱼苗,养到10月底个体长可达40cm、体重0.5~0.7kg(混养于草亲鱼池或家鱼成鱼池的大口鲇甚至可达到2.5kg以上)。第二年能长到65cm长、2.5kg重 (混养池里有达5~8kg的个体)。第三年可达75cm长、4kg重。第四年达到90cm长、6kg重。生产实践证明,1~4龄是大口鲇生长最迅速的时期。6龄以前一直保持较快的生长速度,6龄以后呈缓慢下降趋势。在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区,大口鲇几乎一年四季都能生长,仅在冬季略有停顿,但以夏秋的长势最猛,日增重3~5g,冬春较缓,日增重0.5~0.1g。就群体增重情况而言,1~3龄为生长阶段,生长速度快,龄组间速度的下降率较大,4龄开始为成熟阶段,生长速度减慢,但龄组间变幅小。

繁殖习性 (reproductive habit) 江河中野生大口鲇的性成熟晚,一般要4龄才达初次性成熟。在池塘蓄养或由鱼苗自育成的亲鱼不但都能达到性成熟,而且有提前一年成熟的趋势。大口鲇的性腺发育周期是:1月份大多数雌鱼的卵巢在Ⅲ期,2~3月份进入Ⅳ期,3月下旬到5月份为Ⅳ~Ⅴ期即产卵期 (spawning period),5月份以后逐渐回到Ⅱ期; 雄鱼一般在2月份就能挤出少量精液。采取人工控制措施,内塘亲鱼在 6~9月份的夏繁或秋繁亦都能获得成功。

雌鱼成熟的最小型为体长79.7cm、体重3.5kg,其绝对怀卵量是43 133粒。体长117cm的个体,怀卵108 500粒。据历年积累的解剖资料统计,5~6龄雌鱼的绝对怀卵量是39 892±4 536粒; 7~8龄雌鱼是58 954±5 969粒,9~10龄雌鱼是85 456±8 126粒。5~10龄雌鱼的相对怀卵量 (relative fecundity) 是9 200~17 300粒/kg。个体绝对怀卵量 (R,粒) 与亲鱼体重 (W,g) 之间呈直线回归关系,其关系式是R=3 774.683+611.323 4W (r=0.818 2);个体绝对怀卵量 (absolute fecundity) 与体长 (L,cm) 的关系属幂函数关系,其关系式是R=14.987 8L2.6779 (r=0.838 2)。

通常,大口鲇的产卵期在3~7月份。四川地区3月中下旬到4月中旬是其产卵盛期。大口鲇的成熟卵为油黄色,扁圆形,具弹性,富光泽,遇水即产生黏性,其黏性不及鲤、鲫鱼卵强。人工催情繁殖时,可使其黏附在鱼巢上孵化。水温在22~25℃时,受精卵需40~70h方能孵出鱼苗。刚出膜的仔鱼为嫩黄色,腹部有一个硕大的卵黄囊,侧卧于水底,只能用尾部颤动,2~3d后就能自由游泳并开始觅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