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第一节 珍珠贝及其养殖

2023-02-09

Section 1 Pearl Oyster and its Farming珍珠贝类 (pearl oysters) 能产珍珠的贝类种类很多,有海产和淡水产的。其中能产优质珍珠的,海产贝类20余种,淡水贝类10余种。以下重点介绍生产上常用的几种海产贝类。

合浦珠母贝 [Pinctada fucata (Gould)] 成贝个体壳长约7cm,高8cm,厚3cm。贝体左右着生贝壳,因此得名双壳类 (bivalve)。两壳左右不等,左壳稍凸,右壳较平。壳面呈茶褐色或黄褐色,贝壳表面壳顶部分稍平滑,其他部分由环生的鳞片构成生长线。壳边缘特别是腹缘部的鳞片,其末端呈鳞状棘。两壳愈合的背部,称为铰合线 (hinge line)。合浦珠母贝的铰合线平直,铰合部无铰合齿 (hinge teeth)。贝壳内面中央部分有光亮的珍珠层,边缘部分除铰合部外,有茶褐色的棱柱层。

合浦珠母贝属暖海性附着贝类。栖息环境为海底岩石、珊瑚、砂等分布的地方,其水深约20m,适应水温范围为15~30℃,最适生活水温为23~25℃; 适合海水盐度20.93‰~31.43‰。当海水盐度降至10.42‰时,生命出现危险。饵料以硅藻为主,兼有其他藻类和小型浮游动物,同时还有一些有机碎屑等。其摄食方式是滤过式,主要靠鳃丝 (gill filament) 纤毛的摆动带进微小生物送到唇瓣(labial palp) 选择,最后至口中吸入。性别为雌雄异体 (gonochorism),但也有个别为雌雄同体 (hermaphroditism)。性腺 (gonad)随着水温升高而逐渐成熟。当水温达到25~30℃,如果条件适合,则成熟的雄贝和雌贝就会分别放出精卵于水中相遇受精。受精以后,受精卵经过卵裂,成长为浮游幼虫、再经过变态 (metamorphosis) 附着成苗。贝苗的生长,每天约生长100~200μm,1年后壳长可达5~6cm,2年后可长到8cm。合浦珠母贝的分布较广,除了我国广西合浦以外,广东和海南等省沿海也有分布。在国外,据报道斯里兰卡、印度和日本等国也有栖息,尤以日本为最多。

大珠母贝 (又称白蝶贝) [Pinctada maxima (Jameson)] 成体壳高28cm,体重一般2~3kg,大者5kg以上,壳高为合浦珠母贝的4倍,体重约为30倍,是培育大型珍珠的良种。该贝左右两片贝壳大小相等,互相对称。两壳间隆起度较小,后耳 (posterior ear) 较前耳 (anterior ear) 大,壳顶 (umbo) 偏向前方,以壳顶为中心,周围近似圆状的环纹为生长线,腹缘 (ventral margin) 圆。幼体鳞片 (scale) 生长密且不规则,成体鳞片稀或没有鳞片。壳内面中央部分的珍珠层特别厚,呈银白色。珍珠层的边缘部分,有的呈金黄色,有的具银白色。前者又称为金缘珍珠贝 (golden lip pearl oyster),后者称为银缘珍珠贝 (silver lip pearl oyster)。

大珠母贝属于热带、亚热带深水大型贝类,栖息的场所是在水深40m左右的有珊瑚礁分布的海底。适合海水盐度28.80‰~32.74‰。当海水盐度下降到11.73‰时,则会出现死亡现象。适应的水温18~35℃,最适范围25~30℃。长期低于15℃则不适于它们的生活,但高于40℃的水温,也会引起母贝的昏迷。大珠母贝的饵料,包括单细胞藻、桡足类幼虫、纤毛虫类、贝类及其他无脊椎动物幼虫和原生动物等,比合浦珠母贝的食性广。摄食方式也是滤过式,即经过鳃丝纤毛过滤不同大小的饵料,然后搬运到唇瓣选择地吸入口中。该贝生长1.5年开始性腺发育,成长2年性腺发育丰满。但雄性先熟的倾向较为突出。低龄贝和壮贝雄性占绝大部分比例,只有老龄贝雌雄比例严重失调现象才逐渐缓和。其繁殖季节,也是随着水温和月份的变化而不同。在我国海南岛,一般产卵期是在高温 (25℃以上) 季节的5~10月,盛期是在7~8月份。在大洋洲北部产卵盛期为10月下旬,也即为南半球的夏季。其生长速度,小贝比大贝快。据南海水产研究所测定,生长1年壳高约7cm,壳长约12cm,2年以后壳高达20cm左右。在我国,该贝主要分布在广东西南部,海南岛四周海域和其他岛屿周围深水处。在国外主要分布于澳大利亚西北部沿海以及缅甸、菲律宾、泰国、 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国沿海。

珠母贝 (又称黑蝶贝) [Pinctada margaritifera(Linnaeus)〕 本种有许多变种。在分类学上与合浦珠母贝、大珠母贝虽同为一属即珠母贝属 (Pinctada),但分泌形成的珍珠则为黑色色彩。该贝体形比大珠母贝略小,成体壳长约13cm,壳高12cm。壳呈不规则形,壳表面鳞片致密,排列呈覆瓦状。贝壳表面的颜色为黑褐色,并带白色放射线条。贝壳内面的珍珠层具有白色光泽,并有红、绿的虹彩,珍珠层周缘呈暗绿色或银灰色。珠母贝喜欢栖息于潮流畅通,水温盐分变化不大的海域。其生活水层一般在10~40m。在海底多数以发达的足丝 (byssuses) 附着在岩石的间隙中或珊瑚礁上营附着生活。海水盐度的适应范围与大珠母贝等深水贝类差不多。其繁殖季节,随分布地区而不同。我国海南岛产卵期一般在5~10月份,日本鹿儿岛的产卵盛期为6月中旬至9月上旬,11月下旬至1月上旬又有第二次产卵。该贝的分布,除了我国的海南岛、台湾岛以外,还有日本的鹿儿岛、南太平洋群岛等地。

射肋珠母贝 [Pinctada radiata (Leach)〕 体形较小,壳高5.5cm,壳长4cm,壳质较薄,壳形斜,不规则,壳的后耳小,前耳较大,壳内面的珍珠层具有金黄色彩。该贝一般栖息在湾内潮间带以下浅水水域,喜欢群居,繁殖能力很强,在海南岛一年四季均能产卵,贝苗养殖1年,壳长可达3~4cm。该贝主要分布 在我国海南岛的黎安港。

上述几种贝类,虽然生态习性和外部形态略有差异,但它们的内部组织结构大致相似。图15—6—1是合浦珠母贝的内部平面解剖图,也可认为是珍珠贝类内部组织结构的一个缩影。通过这个缩影图的观察,对了解和掌握 珍珠贝的插核部位 (nucleus insertion position) 有所帮助。“右袋” (核位之一),位于缩足肌、唇瓣与消化盲囊 (digestive diverticulum) 之间的生殖腺中。“左袋” (核位之一),位于缩足肌或肠管的腹下方即在腹嵴部的前端。在这个位置 有由胃伸出的肠管下行至腹嵴部而靠近核位还有缩足肌和足丝腔从核位旁边穿过。“下足” (核位之三): “下足” 与 “右袋” 所处位置大致相同。所不同的是,“右袋” 是在贝体内脏团的右侧,而 “下足” 则在内脏团的左侧。即 “右袋” 是从贝体右侧通道送核,而 “下足” 则从贝体左侧通道送核。

珍珠母贝的养殖

珍珠母贝的养殖,以合浦珠母贝为主进行叙述。

第一节 珍珠贝及其养殖

图15-6-1 珍珠贝核位解剖

1.铰合部 2.胃 3.食道 4.口 5.唇瓣

6.核位 (右袋) 7.足 8.足丝 9.缩足肌 10.生殖腺 11.核位 (左袋) 12.贝壳

13.生殖腺 14.消化盲囊 15.心脏 16.直肠 17.缩足肌 18.外套膜

19.闭壳肌 20.肛门 21.鳃轴 22.鳃

养殖场地的选择 养殖场地的选择,必须根据珍珠贝的生活习性 (life habit)、养殖管理以及形成珍珠的条件等方面去考虑。港湾类型,一般宜选择深入内陆、面积较为宽广的内陆性港湾。因这类港湾风浪小、避风好、容易架设海上养殖设施和有利于珍珠贝生长。养殖珍珠母贝港湾的适宜水深,一般要求在退潮后不小于3m,最好是6m,因这样的深度与珍珠贝自然生长环境的水深较相似。水质的要求,一是清洁,没有污染,浮游生物量多,营养盐类丰富; 二是海水的盐度要大,一般为26.18‰~31.43‰,雨季最低不低于19.61‰。养殖场地的底质要求与养殖设施结构有关。一般以砂底、沙泥底或石砾硬底较好。如采用打桩养殖设施,则应选择泥底或砂泥底,养殖场地的潮间带滩涂不宜太大,否则不但海上管理不便,而且给人工育苗 (artificial nursing) 用水带来困难。潮流畅通能促进珍珠母贝的生长和稳定或平衡养殖场地的环境,因此养殖设施应设于水流畅通的地方。水温是珍珠贝生活不可缺少的环境条件,在适温范围内,水温越高,代谢机能越旺盛,生长越快,如果低于适温范围,则会发生冻害现象,甚至引起死亡。上述几种贝类,如大珠母贝的适宜水温为20~30℃,小型合浦珠母贝的适宜水温为15~30℃。在选择场地时,应把它考虑在内。此外,养殖场地也应避免选在船只来往频繁和海上 设施复杂的地方。

贝苗来源 贝苗(spat) 是指由受精卵发育经过变态而形成的幼贝。在珍珠养殖上,贝苗或幼贝,不能马上用于插核,要将人工培育或海区采集的贝苗养至成贝,才能供插核用。

人工育苗 我国珍珠贝人工育苗技术最初是由南海水产研究所等单位研究成功的。现在已成为解决我国珍珠养殖用几种贝类 (合浦珠母贝,大珠母贝和珠母贝等) 贝源的重要方法。具体略述于后: ①亲贝挑选:亲贝一般应在珍珠贝的繁殖季节挑选体质健壮,性腺丰满,贝龄2~3龄,大型贝 (大珠母贝),贝龄可高至3~4龄。选来的亲贝,可用吸管从性腺中吸出少许精和卵在解剖镜下观察,成熟度高的卵子,大小均匀,呈圆形或梨形,精子在氨海水作用下较活跃。②人工授精 (artificial insemination): 把挑选好的雄贝和雌贝,清洗干净,按一定比例配合,放入盛有海水的容器中,然后升降温度或加入其他化学药物如氯化钾等刺激诱导亲贝排精放卵受精。另一方法是采用解剖法,即从亲贝中分别取出精、卵液,然后按雄雌1:2的比例倒入盛有0.005%~0.006%浓度的氨海水中受精。受精以后,要不断加水和更换新鲜海水,使受精卵顺利发育,当受精卵发育至直线铰合幼虫 (straight hinge larva) 即面盘幼虫期 (veliger stage) 时,可把它吸入大的容器中加水培养。③幼虫培养: 发育至直线铰合期的幼虫,可以每毫升培养水体1~3个之密度移入大容器 (育苗池) 继续培养。在培养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如下: 向育苗池中加水和换水。投饵料,主要是投放单胞绿藻。其浓度以每毫升水体所含单胞绿藻300~3 000个。加强日常检查和管理。当幼虫发育至变态 (metamorphosis stage) 时,及时投放附着器 (collector) 如网片、塑料板等。附着后的贝苗生长壳长达2mm时就可 收集于贝苗笼中移至外海养殖。

海区采苗 海区采苗,是指从海区采集天然贝苗 (natural spat) 的作业。采苗场地的确定。一般是有珍珠贝分布的地方,集中投放采苗器即附着器的地方,往往是靠近湾口,或港湾潮流畅通的环流地带。做好采苗预报。在珍珠贝的繁殖期,定时采集水样分析,查明珍珠贝幼虫各期发育情况,即查明直线铰合期,壳顶期(umbo stage) 至变态期 (metamorphosis stage) 等的比例变化,为投放采苗器做准备。同时也要注意观察海况,如海水盐度、温度、潮汐及降雨等的变化,确保投放采苗器后所取得的效果。采苗器管理和收苗。采苗器投放以后,要做好检查和保护工作。平时要做好消除敌害和其他附着生物等管理工作。雨季时如表层水温和盐度下降,可将采苗器垂吊深水层,以减少贝苗的损失。当贝苗生长壳长达3mm时就可收集于贝苗笼进行人工养殖。

珍珠母贝养殖 珍珠母贝养殖 (pearl oyster farming) 是珍珠养殖的基础。如果没有珍珠母贝供应,则插核育珠就无法进行,可见珍珠母贝养殖在珍珠养殖上的重要性。

贝苗养殖 贝苗养殖 (spat culture) 主要是指壳长在4cm以下的小贝的养殖。方法是: 调好贝苗笼的养殖密度。在生产上养殖贝苗所采用的笼具 (cage) 规格有五种: 网目大小 (对角线) 0.5~1.0mm者,称为一级笼; 1.2mm者,为二级笼; 2.4mm为三级笼; 7.0mm和15.0mm者分别称为四级和五级笼。开始收集或培养的贝苗,因贝体大小只有2mm,因此,可收入一级笼,每笼放养3 000~5 000个,如果收集个体较大,已达4~5mm,则放养于二级笼,密度相应减少,每笼约1 500~2 000个。及时换笼和疏笼。第一次收集于一级贝苗笼养殖的贝苗,过12~20d,随着苗的长大就要疏入二级笼,每笼装苗量为1 500~2 000个;再过20d,疏入三级笼,每笼装苗量为500~1 000个; 以后按20~30d的时间,逐次疏入四、五级笼,装苗量也减半。总之,养殖过程,一级笼疏一级笼,贝苗数量逐渐减少,最后把贝苗养大为止。此外,养殖过程,还要加强管理,防除敌害,调节好养殖水层,以促进贝苗健康成长。

成贝 (大中贝) 养殖 壳长达4~6cm的珍珠贝,一般归为大中贝 (即成贝) 的养殖范围。装笼垂吊。用于装载成贝的笼是用胶丝和铁圈 (直径30cm) 编织成的锥形笼,笼的网目2~3cm。在海上还设置浮筏,固定筏或延绳等设施。需要养殖的中贝,每笼装50~60个,大贝每笼则装30~40个,然后垂吊于海外的浮筏或固定架上养殖。串耳垂吊。串耳垂吊比装笼养殖环境更开放。作法是在珍珠贝的后耳用手摇钻穿一小孔然后用胶丝通过钻孔把一个个贝结串在一根吊绳上,每根吊绳扎20~30个,接着把吊绳垂于贝架上养殖。底播养殖 (bottom sowing culture)。完全模仿珍珠贝自然生长地而设计,即在水深为4~6m,底部为砂砾或岩石地撒播珍珠贝养殖。此外,还要加强日常管理,如定期清理母贝和贝笼,防除敌害和灾害,调节好养殖密度和水层,减少死亡,提高成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