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鱼类养殖生产中,具有优良性状的优质种苗,如生长快、食性杂、抗病力强、耐低温或耐高温、繁殖力旺盛等,能使在相同的饲养条件下,起到加快生长、提高产量的重要作用,经济效益明显,所以优质良种的引种驯化受到了人们的重视。但是这些种苗长大成熟,繁衍后代,由于近亲交配而会出现退化。所以对于引进种类,如不重视种质选育,原有的优良性状不稳定,种和品种间产生混杂和退化,个体变小,在生产上造成产量下降,给发展生产带来困难。因此,需进行种和品种间的改良和选育,保持和提高鱼类的优良性状。其方法有鱼类杂交育种 (cross breeding)、鱼类遗传工程育种、鱼类多倍体育种 (polyploid breeding)、鱼类诱变育种以及利用人工控制鱼类性别,育成单性鱼 (monosex fish) 等等方法。杂交育种是利用科学的方法,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确保杂交一代优势的稳定性,为优良品种的选育手段之一,在我国使用较为普遍。
我国1956年引进的莫桑比克罗非鱼,引进时个体大,生长快,并具有食性杂、繁殖力强、病害少、耐盐、容易饲养等优点。当年的鱼苗饲养到年底一般体重长到250g,第二年可达500g以上,由于长期在饲养过程中忽视改良和保种选育,个体逐渐变小,生长放慢,遗传性状 (genetic character) 退化,失去了原有良种的特性,后来单养越来越少了,只作罗非鱼类杂交种母本之用。如南方许多地区饲养的红罗非鱼便是莫桑比克帚齿罗非鱼 [Sarotherodon mossambica (Peters)] ♀和尼罗帚齿罗非鱼 [Sarotherodon nilotica(Lin-naeus)] ♂杂交种的后代。具有父本和母本之优点: 体色红、肉质优、食性杂、生长快、疾病少、适应性强、容易饲养、经济价值高的特点,很受消费者和生产者的欢迎。
我国引进的罗非鱼类,其种和品种间容易在自然环境中繁殖后代,遗传性状退化,若进行优质种苗的选育,可在生产上发挥明显的经济效益。如奥尼鱼就是采用生理学与遗传学相结合的方法,培育全雄性罗非鱼,其方法是用蓝帚齿罗非鱼 [Sarotherodon aureus (Steindachner)] ♂和尼罗帚齿罗非鱼 [Sarotherodonnilotica (Linnaeus)] ♀的杂交,获得杂种优势的雄性子代,又称金尼鱼。其后代雄性率高达90%以上,生长速度较尼罗罗非鱼快20%~33%,每尾体重较尼罗罗非鱼增100~150克,是我国南方地区群众喜爱饲养的品种之一。
黄边胡鲇 (Clarias lazera Cuvier et Valenciennes) 是我国80年代引进的生长快、高产的鱼类之一。革胡子鲇引进我国后,曾经在一些地区推广养殖了一段时间,后来养殖的积极性逐渐冷下来了,皆因其自身存在着不耐低温、食量大、肉味欠佳等缺点。后又以改良革胡子鲇品质为目标进行了杂交育种的研究,即用产于我国的胡鲇 [Clarias fuscus(Lacépède)] ♀和黄边鲇 (Clarias lazera Cuvier et Valenciennes) ♂进行杂交育种,其杂交后代优势显著,肉质与母本相同,生长速度介于双亲之间,明显地快于母本,个体增长率高于双亲,抗寒力比父本强,表现为生长速度快、肉质好、抗寒力强等杂交优势,可在华南地区自然越冬,养殖范围逐渐向北方地区扩展,受到群众的欢迎。
要使一个优质品种在养殖生产中长盛不衰,就需进行良种的选育,利用鱼类杂交育种的方法,对原质种和品种间进行改良和选育,是创造鱼类新的高产品种,改良现有养殖鱼类的种质,提高其品质和生产力的好方法,用以适应我国现代化养鱼业的需要。今后,可采用多种改良和育种的方法配合运用,使引进鱼类的良种选育工作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