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四、鲺病

2023-02-09

Arguliosis症状 在病鱼的体表、鳍和鳃盖内侧,肉眼可见形如大臭虫大小的虫体,似钯钉般地吸附在鱼体上,或者在寄生处到处爬行并以其腹面的倒刺、口刺、大颚,刺伤、撕破鱼体所寄生部位,致使病鱼呈现极度不安,群集水面作跳跃、狂游等行动。

危害性 鲺病又称 “鱼虱病”、“鱼龟病”。幼虫和成虫皆营寄生生活。对寄主有一定的选择性,但不严格。对幼鱼、鱼种和成鱼都可以寄生,其中对幼鱼和成鱼危害较大,严重感染时,可致鱼死亡。全国各地均有分布,鲺的产卵季节水温是16~30℃,尤以广东、广西、福建等地较为普遍,一年四季均可繁殖,常引起鱼种死亡。在长江流域,每年6~8月为其流行盛期。

四、鲺病

图10-4-41 日本鲺

1.雌性日本鲺背面观 2~4.雄性日本鲺的第二、三、四对游泳足,示副性器官

病原 常见的病原体有四种。寄生在草鱼、青鱼、鲢、鳙、鲤、鲫、鳊、鲮和金鱼等的体表和鳃上的为日本鲺 (Argulus japonicus Thuele,1900); 寄生在草、鲢、鳙鱼体表的叫大鲺 (Argulus major Wang,1960); 寄生在乌鳢、鳜鱼等体表的为中华鲺 (Argulus chinensis Ku & Yang,1955); 寄生于青鱼、鲤鱼的体表和口腔的为喻氏鲺 (Argulus yuii Wang,1960)。上述各种鲺的形态区别为: 日本鲺的活体颇透明,与寄主体色相似,呈淡灰色。虫体分头胸、胸和腹三部分。背甲近圆形,背面有一个 “V” 字形的透明沟,腹面的前缘和两侧布满倒生的小刺。侧叶末端钝圆,左右两侧不互相重叠。后窦矩形。腹部不分节,长度为背甲长的1/3,边缘生小刺,尾叉基位(图10-4-41)。大鲺的活体身体的颜色极为美丽,背甲椭圆形,呈半透 明的浅荷叶绿色,背面具有以纵肋为轴的7对相称的深沟所构成的小区; 腹部两叶各自分为内外两部分,外半部呈橄榄绿色,内半部为橘橙色,两色相映非常鲜艳,后窦矩形。尾叉基部。中华鲺的活体深褐色,全体散布着许多深褐色的小圆斑点。腹部盾形。肛窦中央裂,呈三角形。喻氏鲺的体色为绿色,色素主要分布于背甲的边缘。背甲近圆形,侧叶末端钝圆,达腹部前方。腹部很长是喻氏鲺的一个显著特点。尾叉基位。鲺以口刺刺伤和用大颚撕破鱼体表,使鱼的体表形成很多伤口,伤口很容易被细菌和真菌感染引起并发症。病鱼在池中极度不安,急剧狂游和跳跃,身体消瘦,常造成幼鱼大批死亡。鲺可在水中自由游泳,任意从一个寄主身上转移到另一个寄主身上。

防治方法 用生石灰或茶饼清塘,可杀死水中鲺的成虫、幼虫和卵块。发病时,对症药物为敌百虫。用90%含量的晶体敌百虫以0.5×10-6浓度全池遍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