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二、牛蛙的生活习性

2023-02-09

水陆两栖 牛蛙一生水陆两栖。从繁殖开始,因牛蛙无交尾器,其抱对产卵受精都必须在水中进行。受精卵孵化同样离不开水。孵化水域一旦干涸,受精卵即会夭折。由受精卵孵化出来的蝌蚪用鳃呼吸完全过着水生生活。实验表明,将蝌蚪从水中捞出,放在干燥的堤埂上过1h即会脱水干死。由蝌蚪变态为蛙体,长了四肢,以肺替代了鳃呼吸后,牛蛙才从水中登上陆地,开始陆栖生活。但由于其皮肤全部裸露,保水性能尚差,肺结构简单,无法承担其全部的呼吸任务,仍需保持湿润的皮肤承担部分呼吸任务,因而成体牛蛙只是初步适应陆栖生活,仍然脱离不了水栖环境。实验表明,将牛蛙置于高温干燥的沙地上,不让其接触水,其皮肤就会很快干燥而失去一定的呼吸功能,结构甚为简单的肺呼吸满足不了其生命所需的氧气,导致心跳加剧,体内代谢失衡,最终危及生命。牛蛙最喜欢生活在有水有陆地的湖泊、江河、溪沟、库湾、池塘、稻田、沼泽地边的草丛中,白天常将身体浸没在水中,用前肢抓住水草露出头部呼吸。晚上上岸活动觅食。在人工养殖的蛙池中发现食台上有美味食物时,牛蛙也会在白天跳上食台抢食。

结伴群居 牛蛙喜欢结伴群居,往往几只或几十只共栖一处。对环境条件一经适应便定居下来,一般不轻易迁移。当栖息环境恶化,如水域干涸、食物断绝、炎热难当,无法继续生存下去时,牛蛙即会集群迁移到别的适宜环境中。每到繁殖季节,牛蛙常集体迁移到水塘、河沟、沼泽地等环境优良的场所,互相嬉戏,抱对繁衍子代。

贪图安静 牛蛙生性贪图安静,喜欢栖息在江河、湖泊、溪沟、沼泽、水塘等岸边草丛中,惧怕惊吓干扰。白天,牛蛙或用前肢抓住漂浮物将身体悬浮于水中,仅露出一个三角形头部呼吸; 或躲在阴凉潮湿的草丛、洞穴里休息。一旦遇到惊扰,大多即刻潜入水中,逃之夭夭。晚间,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则四处活动、寻食。倘若生态环境喧嚣嘈杂,噪声严重,牛蛙即会迁居他方,寻找安静新居。若人为设拦,使它无法迁居时,牛蛙则表现焦躁不安,蹦跳不停,千方百计寻洞欲逃,或者深藏洞穴、草丛中不食不动。因此,人工养殖牛蛙,蛙场一定要建在环境安静的地方。

善于跳跃 牛蛙后肢十分粗壮、长大,善于跳跃。平时后肢“Z” 字型曲卷,时刻准备起跳。见到食物时跳跃捕食,遇到惊吓时则跳跃逃窜。盘旋于牛蛙头部1~1.2m高度的飞虫,它都能准确无误地跳跃捕获。遇到惊吓时,牛蛙跳跃逃窜,高能跳过1.2m,远能跳达1.5m以上。因此,人工养殖牛蛙,蛙场四周一定要建好围墙、围网等防逃设备。

冷血变温 牛蛙属冷血变温动物,新陈代谢水平、生长、发育、繁殖及各种活动明显地受季节、气候尤其是水温变化的制约。最典型的就是牛蛙的冬眠。当水温下降到10℃以下时,牛蛙即钻入不冻土层的洞穴或淤泥中,紧缩四肢,不吃不动,开始休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