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第二节 成鳗养殖技术

2023-02-09

Section 2 The Techniques of AdultEel Culture成鳗养殖就是将20g左右的鳗种养成体重为150~250g的商品鳗。不同的养殖场所处条件不同,它们可以采用两种方式进行。一是从白仔鳗开始,经过不断的分养,通过鳗种阶段再进入成鳗养殖阶段,二是直接购入大规格的鳗种进行成鳗养殖。我国地域辽阔,养鳗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形式,有室内温流水高密度集约化精养,有普通的土池粗放式或半精养式,也有许多介于这两者之间的精养和半精养养殖形式。

露天土池养鳗 露天池有土池和水泥池之分。水泥池通常按规格分四级池建造如前述,操作比较方便,但养殖规模受限制,露天土池养鳗在我国较为普遍。台湾省大多采用露天池养鳗。鳗池建在地基牢固、粘质土上。池壁用砖、石头和水泥砌成,池壁大约1.5m,水深1m。池塘大小通常为1 000~5000m2。但也常用大到20 000m2的大池。广东省粤中、粤西、顺德一带的露天养鳗池多为普通的养鱼池塘,即土池土埂。

池塘建造 土池养鳗有基建费用低、施工快、投资少、技术要求低、易转产和效益明显等优点。为了获得较理想的养殖效果,要求选择塘口方正,水深1.5~1.8m,塘基坚实,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便,通风向阳,环境安静的池塘。池塘必须建防逃设施。通常在池埂上用砖块和水泥砌成垂直,上端有T型返板防逃墙。进水口离池水水面30cm以上,排水口应设置拦鱼栅。养鳗池塘要安置水车式增氧机,水车式增氧机同时具有增氧和形成水流的功能。高产鳗池里每1 500m2水面应配置一台增氧机,位置设在靠塘边近岸,距池中心三分之一处,水流方向与塘边平行。如果池塘较大,配置2台以上时,就注意每台增氧机所形成的水流能相互接力,配合起来,加速池中水流速度。

鳗池整理 鳗种放养前要对鳗池进行清整和消毒。通常在冬季将池水排干,清除过多的淤泥,晒底。3月份室外水温回升至13~15℃时,准备蓄水放苗。

培养水色 放苗前10d左右用生石灰清塘一次,用量每公顷1 125~1 500kg。清塘消毒后4~5d开始蓄水30~40cm。首先用敌百虫 (0.5~1)×10-6浓度杀死池中的水蚤、轮虫等浮游生物,然后每公顷15~30kg的尿素,使藻类繁殖起来。最好能接种一定数量的微囊藻,促使其成为水体的优势藻类,因为微囊藻 有很强的造氧能力。

鳗种放养 鳗种必须经过仔细检查。一方面要鉴别是否混有欧鳗和美鳗等其他鳗种,另一方面要识别是否为隔年的老头鳗。一般来说,当年的新鳗种,体色清新灰白而有光泽,吻端圆钝,身体丰满,肌肉丰润,活动力强。用手轻抓鳗体有圆滑柔嫩之感。而隔年的老鳗种体色较黄黑,色泽暗淡,头部和吻端较尖,肥满度差,身体瘦长,用手轻抓鳗体油滑度差并有坚实感。鳗种要求体质健壮,体表光洁,规格整齐,无病无伤,游泳活泼的个体。经过长途运输的鳗种在放塘前必须注意下列操作: 先将包装袋放入池水中浸泡20~30min,使袋中的温度逐渐回升,鳗种开始复苏活动,袋内外温度相差不超过5℃时才能拆袋。拆袋后用小水盆或直接用袋口逐渐向袋内冲入2~3盆池水,使袋中的鳗种从高溶氧状态逐步适应低溶氧状态后,才能放苗进入暂时设立的网箱中。鳗种在网箱中经数小时观察后,未发现异常情况,再考虑药浴后消毒。药浴消毒方法很多,如食盐水浴,用0.5%~0.9%的食盐水长时间浸洗鳗种可杀灭水霉菌和各种寄生虫,还有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若用1.5%~2%浓盐水,浸洗鳗种15~20min即可。用6×10-6浓度的痢特灵浸洗鳗种15~20min,能杀死多种寄生菌和病原体。鳗种在药浴时要注意避免阳光直射,水温以25℃为宜,药浴时必须充气,以防缺氧。药浴过程中要注意观察,以防意外,如有异常应尽快停止。

放养密度关系诸多因素,如环境、设备、经济状况、鱼种大小、养殖方法、投喂和管理等。在不能进行分级分养的鳗池,放养规格要求大些,密度宁稀勿密。鳗种规格20~30g,放养密度为3.75万~4.5万尾/hm2; 鳗种个体重50g左右,放3万~3.75万尾/hm2; 如果鳗种为更大规格,如尾重100g左右,放养数量应在2.7万~3万尾/hm2左右。如池塘条件较好,水源充足,换水率高,年公顷产可达15t左右。对于标准的养鳗池塘 (650~1 300m2),都要求进行分级分养,这是提高成活率和群体生长的有效方法。结合分级分养技术,密度可提高3 000~4 500kg/hm2,年产量可在15~22.5t/hm2

饲料投喂 露天土池养鳗投喂饲料,以前是用人工配合饲料和新鲜饲料搭配使用。现在大多数养殖场都全部使用配合饲料,因为人工配合饲料的质量已经基本过关,投喂配合饲料鳗鱼生长快,并利于管理,而投喂新鲜饲料,易坏水,导致疾病。配合饲料投喂前要按要求添加适宜的水量、鱼油、添加剂、药物等,加工 成软硬适宜的团块状供投饲。

投喂方法即按 “四定” 原则。定质: 新鲜饵料力求鲜活,洁净,切忌腐烂变质,螺、蚌类应去壳,杂鱼去其胃肠洗净、消毒、绞碎后投喂。配合饲料可从饲料厂购买,力求购买信誉较好、质量保证的品牌。如果条件允许,最好自己购置原料,加工配制。这样容易掌握各种营养成分的指标,便于补充某些维生素、无机盐,添加剂以及诱食剂和防病药物等。定量,投喂量是随水温、鳗鱼规格、鳗鱼的生理状态而有所变化,应根据鳗鱼的摄食情况而有所调节。通常新鲜饵料投喂量为鳗鱼体重的10%~15%,配合饲料小鳗为3%~5%,成鳗为2%~3%。定时: 鳗种池每天投饵两次,时间是上午6~7时、下午5~7时。成鳗日投饵一次,宜在上午进行。定位: 饲料投在固定的食台上,食台置于水面,便于观察鳗鱼吃食动态。

混养 成鳗养殖除专池单养外,常采用混养的方式。混养就是在鳗鱼池投放一定量的其他种鱼类,利用搭配鱼种与鳗鱼在生活习性和食性等方面的互补性,充分利用养殖水体的立体空间和提高水中食物的利用率,进而提高养殖效益。适合鳗鱼混养的品种有鲮鱼、草鱼、鲢鱼、鳙鱼、鲤鱼、鲫鱼等,这些鱼在池中摄食残饵、有机碎屑、底栖藻类以及水生植物、浮游动植物。它们的觅食活动可以清除有害的生物和过剩的有机物,同时可以促进底质有机物的氧化,有助于稳定和维持良好的水质。以养鳗为主的混养池通常只投喂鳗料,混养鱼类的密度应在450~600尾/hm2,过多会影响鳗鱼的生长。

轮捕轮放 轮捕轮放 (catching and stocking in rotation) 是池塘养鱼中普遍采用的一项有效的增产措施,由于放养鱼种规格的差异或因生长速度的差异,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殖后,需将池塘中达到商品规格的鱼尽早捕起再补放部分鱼种,如此每年可进行几次,提高水体养殖效率。鳗鱼生长速度快,争食现象严重。在人工养殖集中投饵的条件下,鳗鱼的生长差异十分明显。对少数个体较大者如不及时分选出来,势必影响多数个体较小者的摄食和生长,所以养鳗池必须结合分选分养技术进行轮捕轮放。露天池塘养鳗,一年可进行4~5次轮捕轮放,具体时间可根据池塘中鳗鱼的规格,也可考虑市场行情来确定,一般间隔1~2个月考虑分 选捕放一次。

水质管理 鳗鱼对水质要求较高,需对下表中所列因素进行监测和调控。

表5-2-2 养鳗池水质因子适宜范围

水质因子 溶解氧(DO) pH 透明度 氨氮(NH3) 硫化氢(H2S) 亚硝酸氮(NO2)
适宜范围 6×10-6以上 7.0~9.0 20~25cm <1×10-6 <0.2×10-6 <0.1×10-6

水体中溶解氧必须保持在6×10-6以上。安装增氧机是增加水体中溶解氧的有效途径。增氧机配置标准 参照表5-2-3。

增氧机的开动时间要灵活掌握,一般白天由于藻类光合作用,水体溶氧充足,可以少开,但晚上至早上的全过程,由于水体中各种生物,包括微生物、藻类和所有动植物均需呼吸,消耗大量的氧气,释放CO2,水体可能严重缺氧,造成鳗鱼缺氧浮头,因此必须开动增氧机。另外. 阵雨过后,施药后和投饲前半小时一定要开动所有的增氧机,以搅动水体,增氧并形成水流,增强鳗鱼的活性和食欲。

影响水中溶解氧的因素很多,除适时开动增氧机外,还要通过调节池中浮游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来增加溶解氧。通常在养殖初期就接种微囊藻,使微囊藻成为优势种,水呈淡绿色。如果水中浮游动物过量,例如轮虫数量超过8 000个/L时,可考虑用敌百虫杀灭,或施肥使水色恢复。养殖后期可考虑施用化学增氧剂和沸石粉100~200g/m2,以改善底质。

表5-2-3 增氧机功率与养殖水面的关系

池 塘 鳗苗池 幼鳗池 成鳗池
鳗鱼大小(g) 水 面(m2) 功 率(W) 养殖密度(kg/m2) 0.2~1.0 80 368 0.3 1.0~10.0 300 1471 0.6 10g以上 1000 1471 1.5~2.5

鳗池中最适宜的pH为7~8.5,即在中性偏碱的环境中,鳗鱼生长适宜。因为酸性环境会使鳗鱼血液pH下降,削弱其血红蛋白的载氧能力,造成缺氧症。pH过大也会腐蚀鳃组织。池中的pH高低与鳗池底质的分解和藻类的活动有密切关系。当pH降至6以下时,许多有益微生物的活动受到抑制,如果pH超出微生物的生理极限时可以迅速杀死微生物。同样pH低会导致藻类呼吸障碍,pH高则妨碍藻类对碳的吸收利用。通常晚上至早晨pH低,白天pH高,变化范围在6.5~9.0。超出此范围是水质恶化的标志。

当池中pH<6.5时可使用石灰水泼洒,提高pH。当pH超过9时,应加大换水量,改善水质。池中水色是水质的重要指标之一,池中水色呈清爽的淡绿色,透明度在20~25cm内,表明水质良好。如果水色呈深绿色、黄绿色或黄白色,表明水质已恶化,这是由于浮游植物种类的改变而引起的水质恶化。另外还有几种常见的水质恶化现象,如白浊型,常在夏季发生,浮游植物呈白浊色,一段时间后消失; 透明型,可见大量的沉淀形成; 藻团型,藻团浮于水面或池塘角,其他水面清澈透明。水质恶化可导致养殖鳗鱼全军覆灭。因此要注意观察及时调节水色。当透明度过低时可用百毒威消毒剂或 (10~20)×10-6浓度生石灰水灭杀部分浮游植物; 若透明度过高时,可施过磷酸钙15×10-6浓度促进浮游植物繁殖,降低透明度。池中氨态氮、硫化氢、亚硝酸氮超过一定浓度即对鳗鱼产生毒害作用,轻则阻碍生长,重则引起死亡。一般养殖过程中注意排污,清污,提高换水量,开动增氧机,可避免或减缓这类有害因子的累积。池塘静水养殖受水资源限制,换水较少,但也必须经常加水以补充因蒸发或渗漏的失水。

日常管理 日常管理归纳为一勤、二早、三看、四定、五防。一勤是要求管理人员勤巡塘,每天至少3次,观察鳗鱼的活动及摄食情况。二早是尽早放养,在水温允许情况下争取养殖时间,三看是看水色、看天气、看鳗鱼是否有异常情况,发现问题及早处理。四定是按照 “四定原则” 投饵。五防是防泛池,防疾病,防逃鱼,防高温或寒流,防农药和有毒污水流入鳗池。

温流水式养殖 采用温流水养鳗是国内目前较为先进的养殖技术。鳗鱼是喜温性动物,在保持水温28~30℃时生长速度最快。自然养殖水温是不可能持续保证的,人工提供温水解决了这一问题。除温度之外,限制人工养殖鳗鱼在高密度环境下快速生长的另一重要因素是水质问题,充裕的流水可保证水质清新。温流水养鳗需要较高的技术投入和资本投入,是一项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养鳗形式。产量一般可达到 150~225t/hm2

水源 养殖温水可以来自发电厂的温排水或其他工厂的温排水,或者是地下温泉水,以充分利用自然热资源,但普遍采用的方法仍然是依靠安装锅炉加温而得。水源可利用水库、湖泊水、河水和井水。没有污染的山间水库、溪流水较为理想,水质可达到饮用水的标准。如果利用河流水,首先要测定水质是否达到养鳗标准,其次要调查河流上游是否有潜在的污染源。河流的水质不稳定,可能会有毒素、污水、农药、杀虫剂 等使鳗鱼存在很大危险。

另外,河水中的鱼可能携带病原菌感染鳗鱼,河水中还常出现过剩的浮游生物会污染水质,应密切注意。地下水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养鳗水源,但要测定氟、硫、重金属等元素的含量是否超标。目前我国有很多养鳗场都使用地下水,地下水最大的优点是没有污染,但井水中溶解氧少,应注意曝气、充氧。井水中有时含有较高的氨,应除去。另外如果CO2和N2水平过高,会导致鳗鱼发生气泡病。

养殖池及其配套系统 加温方法可采用工业锅炉热蒸汽加温,或采用油气炉管道加温,当然也可以考虑其他多种加温方法,如电热棒、自行设计的烧柴禾炉等。

温流水养鳗考虑到节约能源,通常在温室水泥池中进行。室内水泥养鳗池的构造参阅第一节的池塘构造。温流水养鳗用水量很大,要求每小时交换池水1~2次。一个年产20t的商品鳗的温流水养鳗场,需要建800m2的养殖池,每天需用水量为2.7万~5.4万m3。如果是利用工厂温排水或地下温水且水量充裕,可考虑一次性使用后排放。但考虑到水源和热源的保护,通常要循环利用。循环利用就是在养殖系统中连接一套过滤净化水质的系统。这套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过滤养殖水体中的杂质,利用过滤装置和净化池中的大量存在的微生物对有机质进行分解,去除水体中的氨、亚硝酸氮和硫化氢等有害因子,使水体净化再循环使用。温流水养鳗场中的养殖池、调温池、过滤池、沉淀池以及加温系统、供水系统、供气系统需要合理安排,标准化设计,以利于管理,获得最佳的养殖效果。

养鳗池原池 (一级池) 为八角形,面积50~60m2,水深50~60cm,分养池 (二、三级池) 和成鳗池均为八角形或去角长方形,分养池面积100~200m2,水深80~100cm,成鳗池面积100~300m2,水深1.0~ 1 .3m。

放养 首先是鳗苗、鳗种的选择,严格剔除伤残病态的苗种,白仔鳗的规格为每千克6 000~8 000尾, 鳗种的规格为每千克50尾。

表5-2-4 温流水养鳗放养密度

(罗会明等,1996)

级 别 鳗的体重(g/尾) 放养密度(kg/m2) 日投饵量(体重%)
丝蚯蚓 配合饲料
原池鳗线养殖 二级池鳗种养殖 0.1~0.2 0.2~2.0 0.2~0.5 0.5~1.0 10~20 15~20 5~8 5~8
三级池鳗种养殖 四级池成鳗养殖 2.0~20.0 20.0~150.0 1.0~3.0 4.0~8.0   3~5 2~3

温流水养鳗是一种高密度集约化精养方式,池中的溶解氧来源不是依赖浮游藻类,因此无须考虑培养水色,但必须配置增氧机。鱼种池每50m2安放一台0.5kW的空压机,分养池和成鳗池每100m2安装2台 0.5~0.75kW的水车式增氧机。

分养 分养间隔因放养密度和饲育方法不同而异。在温流水养殖中,鳗鱼放养密度大,生长速度快,分养次数要多些。一般20~30d分养1次。分选方法是用不同规格鳗鱼筛水选,将不同规格的鳗苗、鳗种分筛选出来分养到不同级别的池中。分选工作要细心处理,避免损伤鳗鱼。分选前要停食,分选后要消毒处理,以防感染疾病。消毒方法可用(2~3)×10-6浓度痢特灵和(20~40)×10-6浓度甲醛溶液药浴。

饲喂 鳗苗的培养按照前述的方法进行盐水浴、药浴和引食,鳗种和成鳗饲喂仍是按照 “四定 原则”。

养殖管理 温流水养鳗过程中水温控制是一个重要环节,不论是工厂余热水、温泉水或是人工加温水,均需在调温池中将水温调至合适,再注入养鳗池。养鳗池水温可常年保持在26~28℃。水流控制,按每小时交换水体1~2次控制流量。每天上、下午分两次监测池水pH、溶解氧、氨氮、亚硝酸氮等因子,如发现指标超常应及时采取措施。pH偏低可用生石灰调节,溶氧和氨氮可用换水量来控制。底质污染应及时清污。在循环水养殖中,氨和亚硝酸含量居高不下,是由于净化系统的效力不足,必须更换新水,保证鳗池水质清 新。

养殖管理和前述的一勤、二早、三看、四定、五防内容相同。只是在温流水高密度精养中管理要更加细致,要求更高,特别是疾病防治要更加慎重。必须定期对水体、鱼体作消毒处理,每次分选时都要仔细观察鱼的健康状况,认真消毒,对个别不健康或碰伤的鱼要剔除出来。定期在饲料中添加抗病防病的药物、添加剂,以增强抗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