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一、球形珍珠手术作业法

2023-02-09

珍珠核 珍珠核 (Pearl Nucleus) 是由壳质坚厚的丽蚌 (Lamprotula sp.) 壳加工制作的。贝壳和珍珠系同源物,其比重、弹性和膨胀系数近似。通常多采用背瘤丽蚌 [Lamprotula leai (Griffith et Pidgeon)]、三巨丽蚌 [Lamprotula triclavus (Heude)]、角月丽蚌 [lamprotula cornuumlunae (Heude)]、多瘤丽蚌 [Lam-protula polysticta (Heude)] 的壳来生产珍珠核。

贝壳先在切割机上切成正方体,再经打角机把正方体的八个角打除,成为近似球状体的珍珠核粗胚。然后在砂轮的磨槽中研磨成正球体。最后经漂白与抛光,使成品珍珠核洁白,表面光洁度达V6级以上。

珍珠核在插核手术 (operation of nucleus insertion) 前,要经过活性提纯处理。

珍珠核在漂白和抛光的化学过程中,珍珠核组成成分中有的被丢失到漂液或抛光液中; 漂液和抛光液中的某些成分又会结合到珍珠核上。从而,珍珠核的贝壳质成分便有了很大的改变,从而失去了细胞小片对珍珠核的嗜核性。

恢复珍珠核 (pearl nucleus) 原有的贝壳质的组成成分,是珍珠核活性提纯的主要工作目标。例如可用草酸除去结合在核面的铁离子 (Fe3+)。因为草酸能与Fe3+生成极易溶于水的草酸铁阴离子络合物 [Fe(C2H4)3]3-。又如,加工液中的SO42-结合到珍珠核上形成CaSO4核面,使CaCO3为主要成分的珍珠核失去了活性。用盐酸溶液即可把SO42-清除下来: CaSO4+2HCl→CaCl2+H2SO4

插核手术作业 无论在外套膜上还是在内脏团上插核 (nucleus insertion),都必须往核面上移植一块细胞小片。细胞小片逐渐绕核面增殖成珍珠囊,并不断地分泌珍珠质沉积成珍珠 (图4-2-5)。插核步骤根据插核部位和术者的习惯,可以是先插核后植片,或先植片后插核,也可以把片预先贴好在核上一同插入手术蚌的组织中。这分别称为先放手术、后放后术和同放手术。

无论采取何种插核步骤,细胞小片的分泌面要紧贴在核上,而具结缔组织的一面,则自然是与手术蚌的结缔组织相密接。还要注意插核创口的大小要与插核的规格大小相当,创口的通道深度一般为核径的1.5~2.0倍。

一、球形珍珠手术作业法

图4-2-5 插核成珠原理

1.小片graft tissue 2.核nucleus 3.结缔组织connective tissue 4.珍珠囊pearl sac 5.有核珍珠nueleus pearl

细胞小片的大小,通常为核面积的1/10左右,即细胞小片面积A为:A=1/104πr2或A=1/10πd2。式中 r为核的半径,d为核的直径,π=3.142。

细胞小片移植到手术蚌体内,最先是以 “渗透”或 “浆液循环” 的方式而存活,此时的细胞并未增殖,处于潜伏期阶段。潜伏期后的细胞小片开始急剧地以细胞分裂方式进入旺盛增殖阶段,处于细胞增殖的对数期。在对数期中,细胞数目的增加可用下式表示: N=NO2KtCNO为细胞小片移植时的活细胞数,N为t时后的细胞数, K为退行性变化常数。也可用对数表示, 即: logN=logNO+Ktlog2一、球形珍珠手术作业法 细胞小片的细胞数增加 1倍,平均所需的时间T,为常数K的倒数,即: T=1/K

珍珠囊形成后,细胞数量增加停止,此时处于平衡期。平衡期的珍珠囊即进行着正常的珍珠质 (pearlessence) 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