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二、施肥和投饵

2023-02-09

施肥和投饵是综合养殖高产池塘的最根本措施之一。在综合养殖高产池里始终贯穿着施肥、投饵与水质调控的矛盾运动,因而在高产池塘的饲养管理中,为促进这对主要矛盾的转化和发展,一方面要求施肥、投饵做到 “匀、好、足”,以利于水质稳定,一方面保持池水的 “肥、活、爽”,以便能大量投饵施肥。

施肥 首先,根据肥料种类及来源情况、养殖对象、肥料转换系数、预期的养殖产量等换算得出全年总施肥量,然后根据饲养季节的水温、养殖对象摄食生长情况等制订各月的施肥量。施肥分基肥和追肥两种。施用的有机肥料应充分发酵。

施基肥 在冬季池塘排水清塘后即施基肥,可将发酵的有机肥遍施于池底或积水区的边缘,经日光曝晒数天,适当分解矿化后,翻动肥料,再晒数天,即可注水。施基肥应一次施足,视池塘肥瘦、肥料种类,每0.066 7hm2施数百至上千千克。通常,上半年施肥约占全年总量的70%。如在施肥养鱼的高产池里,要做到基肥施足、肥水放养。若施鲜鸡粪 (含干物质50%左右),用量为1 500kg/hm2; 若施鲜猪粪 (含干物质21%左右),用量为3 750kg/hm2; 若施鲜牛粪 (含干物质15%左右),用量为6 000kg/hm2

施追肥 追肥少施勤施,如在施肥养鱼池里,4~6月,每隔10d施肥一次,每次用量为基肥的1/3左右。具体用量看水色、透明度、水温、天气、鱼的长势等灵活掌握。在夏季一次施肥量不宜过多,以防止溶氧急剧下降。一般透明度以25~40cm为宜,透明度>40cm为瘦水; 透明度<20cm为过肥。可依透明度大小等情况来决定是否需要施肥。炎夏和初秋气温、水温高,投饵量大,鱼类等摄食多,有机物分解快,池水一般都很肥,这时可不施有机肥。但可施适量的钙、磷肥,以保持水质的 “肥、活、嫩、爽”。

投饵 首先根据各种饵料转换系数与预期的各种鱼 (蟹、虾、贝、鳖等) 的产量数字换算得出全年总投饵量。然后根据水温与鱼的摄食生长状况制订各月和日投饲率。在投喂方法上,主要掌握 “四定”: 一定质量,饵料要求新鲜适口; 二定位,饵料投喂在固定的食台、食场内; 三定时,一般每日投喂1~3次,如日投2次,在上午、下午各投1次,让鱼 (蟹、虾、贝、鳖等) 在池水中溶氧高的条件下摄食,以提高饵料利用率,如投喂配合饲料,最好适当增加投饵次数,以提高消化率。通常4月日投1~2次,5月日投3次,6~9月日投4次,10月日投3次,11月日投1~2次; 四定量,每日具体投饵量应根据计划量,看天气、看水温、看水质及看鱼 (蟹、虾、贝、鳖) 的吃食情况酌量投饵,正常情况下以当天吃完为度,残饵及时捞 出,以免腐烂败坏水质。综合养鱼高产池塘各月投饵量的分配百分比,参见表2-1-18。

表2-1-18 综合养鱼高产池塘投饵按月分配百分比

月 份 水温(℃) 投饵种类及百分比(%)
水旱草 蚬秧 螺蚬 精料
2 6 1     1
3 9 3 25   4
4 5 6 7 8 9 10 11 12 16 22 26 29 29 25 20 13 8 5 8 10 14 21 20 12 5 1 50 25 2 6 8 13 20 24 18 8 1 10 18 8 10 12 13 14 8 2

配合饲料主养团头鲂、鲫、鲤 (在水温28℃时,投喂30%~32%蛋白质含量的颗粒饲料) 所使用的日投饵率 (FR) 和次数,参考表2-1-19 (依斯密脱氏,美国大豆协会)。

表2-1-19 团头鲂、鲫、鲤的日投饵率与水温及鱼体规格的关系

鱼类平均体重 (g) 团头鲂和鲫鱼 鲤 鱼
投饵率(%) 次数(次/d) 投饵率(%) 次数(次/d)
25 50 75 100 150 4.00 3.50 3.20 3.00 2.80 3 3 3 3 2 4.50 4.00 3.60 3.30 3.10 3 3 3 3 2

(续)

鱼类平均体重 (g) 团头鲂和鲫鱼 鲤 鱼
投饵率(%) 次数(次/d) 投饵率(%) 次数(次/d)
200 250 300 400 500 600 2.50 2.20 2.00 1.60 1.40 1.20 2 2 2 2 2 2 2.90 2.60 2.40 2.10 1.70 1.40 2 2 2 2 2 2

注: 根据水温的差异,计算和调整饵料分配的原则如下: ≤15℃时,投喂1%的饵料量,1次/d,3次/周。16~19℃时,投喂60%的饵料量,1次/d,每天投喂。20~24℃时,投喂80%的饵料量,1次/d或2次/d,每天投喂。25~29℃时,投喂100%的饵料量,每天以最高次数投喂。30~32℃时,投喂80%的饵料量,1次/d。≥33℃时,只有当看到鱼类取食时才投喂,应该避免这样的水温。

使用配合颗粒饲料 (含蛋白质30%~32%) 主养青、草鱼的日投饵率亦可参照表2-1-19。关于鳗、鳖、虾、蟹等的投饲率已于第三节中述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