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一、鲤鱼的人工繁殖

2023-02-09

亲鱼的选择和饲养

选择 长江流域鲤鱼性腺成熟期是每年的3~6月初,南方早些,北方迟些。产卵后的卵巢7~10月间退化吸收,回到Ⅱ期,以后又逐渐发育,到11~12月份再进入Ⅳ期越冬,次年3~4月随水温升高卵巢迅速从Ⅳ期发育到Ⅴ期产卵。

鲤亲鱼的怀卵量与其年龄、体重、体质密切相关。一般初成熟的头两年,怀卵的质与量,都不及后几年。然而年龄过老,卵的质量又会下降。人工繁殖用的亲鱼,可以从江河、湖泊等天然水域中捕捞,但是最好还是从池塘中选留。经过人工蓄养的亲鱼适应池塘环境,体质好,怀卵量高,产卵顺利。年龄最好是3~4龄,体重1.5~2.5kg,体高背厚,无病无伤,强健活跃,体色鲜艳的个体作亲鱼。

鲤鱼繁殖时,要有适当的雌、雄比例。雌、雄鱼的特征鉴别如表1-2-7。

饲养 鲤亲鱼要分雌、雄、大小专塘饲养。如是混养 (polyculture),必须在越冬 (overwintering) 后、产卵前雌、雄分塘,防止开春后温度突然升高而自行产卵繁殖。饲养池 (rearing pond) 的面积一般0.1~0.2hm2,水深1~1.5m,每0.07hm2放养约150kg。鲤鱼属底层鱼类 (bottom fishes),杂食性,喜爱在底层活动,觅食底栖生物(benthic organism)。因此,饲养鲤鱼的池塘,以池底有适量淤泥、腐殖质多、底栖生物丰富为好。

表1—2—7 鲤亲鱼雌雄鉴别表

季节 性别 体型(同一来源) 腹 部 胸、腹鳍 泄殖孔
非生殖 季节 头小而体高 大而较软 较大而突出
头较大而体较狭长 狭小而略硬 较小而略向内凹
生殖季节 膨大柔软、成熟时 稍压即有卵粒流出 胸鳍没有或很少有 追星 红润而突出
较狭,成熟时轻压 有精液流出 胸、腹鳍和鳃盖有 追星 不红润而略向内凹

饲养时要每天投喂豆饼、蚕蛹、螺蚬等富有蛋白质的饲料; 同时要适当肥水,放养开始时,每666.7m2水面可施人畜肥约300kg,作底肥,以后根据水色变化每数日追肥一次,保持水的肥度,调节水质,以利性腺发育。

产卵

产卵池 (spawning pond) 可选用进排水方便、环境安静、向阳、离孵化池较近的小形池塘,面积300~700m2,水深0.7~1m。用前彻底清塘 (cleaning),杀灭敌害鱼虾,保障鱼卵不受伤害。

鱼巢 鲤鱼为黏性卵 (adhesive egg),在天然水域 (natural waters) 中,鱼卵黏附在水草上孵化,因此,鱼巢 (fish nest) 成为鲤鱼产卵的重要生态条件之一。鱼巢 (fish nest) 可用棕榈片、杨树根须、水草等细须多柔软、不易霉烂的材料制作。鱼巢需消毒后使用,扎制时注意适当疏松,入水散开,便于着卵。杨树根须、棕榈片需用水煮沸晒干,以除去单宁酸等有毒物质。

产卵方式

配组并塘产卵 开春后水温上升到约18 ℃,桃花盛开时,可选择有连续几个晴天,将分养在两个塘中 的雌、雄亲鱼按比例配组并入产卵池,加入新水,放入鱼巢,亲鱼即可在池中自然产卵。雌、雄比例一般用1:1.5,若雄鱼缺,可用1:1,若雄鱼数量足、个体小,可用1:2甚至1:3。

鲤多在夜间或清晨产卵,鱼巢需在发情前放好,放的数量和方式会影响产卵和卵的附着,一般为每尾雌鱼放4~5束,用悬挂、平列或环列式 (图1—2—12)。鱼巢着满卵后,及时取出,换入新巢。鲤鱼产卵往往连产数日,应根据情况每日换巢。若配组后次日或数日内不产卵,可将池水排去,只留0.15~0.2m深,使鱼背露出水面,日晒半天,俗称“晒背”,待到傍晚,再加入新水到原来水位。这样连续1~2次,亲鱼即产卵。

一、鲤鱼(CyprinuscarpioL.)的人工繁殖

图1—2—12 鲤巢布置

a.悬吊式 b.平列式

人工催情产卵 为获得成批鱼苗,可人工催情促使鲤鱼产卵。催情剂种类、剂量和草、鲢、鳙鱼相同,只用一次注射。

鲤注射催情剂后,仍按前述配组产卵法并池,布巢,让其自行在池中产卵在鱼巢上; 也可将注射后的雌雄鱼分别放在两只网箱中,待发情后捉起雌、雄鱼行人工授精 (效应时间、授精操作和家鱼同),再将授精卵泼洒黏于鱼巢上孵化,或将受精卵脱黏,流水孵化。

孵化

池塘孵化 孵化池面积300m2左右为宜,水深0.7~1m。用前清塘消毒,最好为沙底,水质清洁,酸碱度适中。但生产上多直接用培苗池孵化,以减少鱼苗转塘的麻烦。每666.7m2水面放着卵50万粒的鱼巢,以获得20万下塘苗为准。鱼巢在孵化池 (hatching pond) 中要分布均匀,不要露出水面,可用绳子系着放在水面下0.15~0.2m处。鲤鱼的孵化速度随水温而变。水温20℃孵化约需90多h; 水温25℃约需50h; 水温30℃只需40多h。水温30℃以上,畸形怪胎甚多。不过水温低,孵化时间长,易生水霉,孵化率 (hatchingrate)也低。

鲤鱼苗刚出膜时,不会游泳,都附着在鱼巢上,此时切不可取出鱼巢,待卵黄基本消失、有游泳和主动觅食能力时再取出鱼巢。如在清水池中孵化,可在胚胎发眼期将鱼巢移入已清整水较肥的鱼苗池 (fry pond)继续孵化,可获得较高的孵化率。

淋水孵化 选择通气好的房间,在室内搭架,将着卵的鱼巢悬吊在架上或平铺于架设的竹帘上,每隔数十分钟用水壶淋水一次,保持鱼巢湿润,待胚胎到发眼期时,将鱼巢移入孵化池或培苗池继续孵化,直至出苗。

淋水孵化受外界环境影响小,发病率低,孵化率较高,如能控制室温在20~25℃,则孵化率更佳。

脱黏孵化 将人工授精的卵脱去黏液,放入流水孵化器孵化,孵化率高而稳定。其作法是:

使浓度和米汤似的泥浆水用密网 (40目) 过滤,置于缸或桶中备用,然后将受精卵慢慢洒入桶内泥浆水中,边洒边搅拌,卵洒完后,继续搅拌1~2min,然后将泥浆水和鱼卵一起倒入网箱 (cage),洗去泥浆,筛出卵粒孵化。

用滑石粉〔硅酸镁Mg3(Si4O11)·H2O〕代替泥浆脱黏,效果甚好。取滑石粉100g与20~25g氯化钠混合,溶于10L水中,搅拌成悬液 (可脱1~1.5kg的鲤鱼卵黏液)。人工授精后,将其悬液慢慢倒入盛有受精卵的盆中,边倒边搅拌,待悬液变清后,撇去上清液,再逐渐加入悬液搅拌。这样连续3~4次,受精卵即全部呈分散的颗粒状态,过数放入流水孵化器孵化。

鲤鱼卵吸水小,比重大,且卵膜附有泥沙,流水孵化时要特别注意水流,以冲起鱼卵均匀分布缓慢翻滚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