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小抹香鲸

最近更新:2023-01-29

目录

[显示部分][显示全部]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

Blainville,1838

简介

小抹香鲸形态特征

小抹香鲸体长至少达3.7m,重500kg。体粗壮,但头较小,约为体长的1/6。头骨长400mm左右。吻部前突成三角形。喷气孔远较其他齿鲸位置靠前。下颌狭而短,不达吻端.其长为口角宽的2倍,位置上颌与鲨鱼颌相似,有齿12~13或13~14或15~16枚。背面深钢灰或蓝灰,腹灰或带淡红或象牙色,头两侧各有一新月形白斑。因其位于眼和牙后。颇似鱼鳃,故常称“伪鳃”。背鳍小,镰形,位体中以后。鳍肢位置颇靠前,长圆形,前缘圆弧状。尾鳍后缘略凸,中央有缺刻。胃含物中有乌贼章鱼,也吃鱼类。喜三、五成群。出生时体长1m多,雌鲸2.7~2.8m。雄性2.7~3米性成熟。寿命17年以上。

特征

成年小抹香鲸是2月7日至3月4日米长,和新生儿约1.2米成人重量可能高达400公斤。头部似抹香鲸但甚小,仅占体长的1/60,下颌短仅10~15厘米,口位于头下面。呼吸孔位于头顶偏左侧。镰形背鳍位于体中央稍后部,高度不及体长的5%,后缘凹人。鳍肢极近头部。尾鳍幅广,两端尖。背部深蓝灰色,腹部灰白色,眼及耳孔后有一白色带止于鳍肢前方,鳍肢及尾鳍的下面白色。下颌每侧有齿12~16枚,长约2厘米。上颌仅几3~7枚小型痕迹齿。[1]

鉴别

在海上,俾格米和小抹香鲸是有些难以区分。小抹香鲸增长,在一定程度更大的总长度,并更小,更圆,背鳍设置远回到了身体。有一些重叠的特点,这2种最大程度,并鉴别必须谨慎。

生态

本种为外洋性,不结成大群,有1~5头的小群。动作迟缓,喷气不明显,海上很少发现,有不少搁浅记录。性成熟体长雄鲸2.7~3米,雌鲸2.O~2.8米,妊娠期约11个月,每产1胎。初生仔鲸体长1.2米,哺乳期约1年。

食物

主要食物为章鱼、鱿鱼,也食鱼类和深海蟹类

分布

分布很广,北半球见于温带和热带海域,南半球南非、新西兰、澳大利亚等, 在中国大陆,分布于台湾海域等地,主要生活于热带至温带海域。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好望角。

生物学及行为

小抹香鲸小抹香鲸

小抹香鲸的大部分瞄准了低于5或6个人的小团体。几乎没有任何已知的行为和对这一物种的生态。他们在海上罕见活着,但他们之间在某些领域最经常搁浅的小鲸鱼。在海上看到的,他们一般出现缓慢和缓慢的,没有明显的打击。所知甚少对侏儒抹香鲸生殖生物学。喂养习惯,根据胃内容物滞留动物研究表明,这头足类物种,在饲料和深层水,较少,对深海鱼和虾。

利用价值

小抹香鲸从来没有猎杀商业。近年来,但是,一些已在斯里兰卡的刺网渔业被杀,很可能他们在其他地方的刺网以及死亡。少数已经采取了沿海捕鲸作业过日本和印度尼西亚。

保护

中国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等级:二级

相关新闻

小抹香鲸水产专家正在解剖成年雌性小抹香鲸

一头小抹香鲸昨在南汇东滩现身,却因抢救不及而死亡。有关专家正对之进行解剖,以弄清它的死因,并准备制作标本,供深入研究。

记者昨晚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见到了这头长江口海域初次发现的珍稀海洋动物。它的背部呈深灰色,皮肤上有不少杂乱浅划痕,但没有明显的伤口。银灰色的腹部已被切开,肚内淌出鲜红的肠液和黄胶般的羊水。在场进行解剖的标本技师沈闪告诉我们,这是一头成年雌性小抹香鲸,体长2.62米,重约250千克。解剖发现,它腹内已孕有一只长31.5厘米、重1300克的胎儿,可惜也已死去。

小抹香鲸取出一只已经死亡的小抹香鲸胎儿

据上海水产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的水域生态学专家钟俊生教授介绍,小抹香鲸在分类学上属于抹香鲸科、小抹香鲸属,在自然界的数量非常稀少。它一般分布于亚热带、温带深水海域,在我国偶见于南海和台湾海域溪港、屏东东港附近,以乌贼、鱼类、蟹类等为食。上海地区从未记录到它的活动,因而对它了解甚少。至于它为何来到上海海域,又为何搁浅、死去,也一时难下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