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
Mango cicada
异名
白鸡、白翅蜡蝉、紫络蛾蜡蝉。
学名
Lawana imitata Melichar.
分类地位
同翅目,蛾蜡蝉科。
寄主
荔枝、龙眼、柑橘、芒果、桃、李、梅、木菠
萝、咖啡、石榴、无花果、木瓜、梨、胡椒等。
分布
分布偏南,北限未过南岭,近年浙江缙
云、湖南宜章、湖北武汉时有发生。
形态特征
(1)成虫:黄白色或淡绿白色,头
尖,触角短小、刚毛状。前翅膜质加厚、网脉,呈
屋脊状竖立覆盖于体侧背。静止时后端上翘,顶
角突出,后翅膜质,白色薄而柔软。(2)卵:椭圆
形,白色,集中产于枝条上,排列呈数行纵列窄长
条状。(3)若虫:体略扁平、白色、翅芽向身体后
侧平伸,末端平截。腹端有成束的长蜡丝,体披
白色绵絮状物。
为害症状
成虫、若虫群集于荫蔽的枝干上刺
吸汁液,致树势衰弱。排出的蜜露还诱发黑色的
煤烟病,影响光合作用。
生活习性
成虫能飞善跳,但飞行距离短。若
虫善跳,受惊时,留下绵絮状披覆物,迅速弹跳逃
逸。卵产于枝条或叶柄组织中,数行纵列成快,
每快200~300多粒。若虫有群集性,但随虫龄
增加而略有分散,常三五成群活动。在茂密的果
园中发生较多。
发生规律
(1)发生世代:每年约发生2代。
(2)越冬及初次虫源:以成虫在茂密枝丛中越冬。
(3)发生特点:3月天暖后恢复活动、取食、交尾、
产卵后死亡。第1代卵盛见于3月下旬至4月
中旬,若虫盛发于4~5月,第1代成虫始见于5
月中,第2代卵盛见于7月中至8月中,若虫盛
发于7~8月,成虫于9、10月陆续出现,11月此
代若虫均发育为成虫,即以此代性未成熟的成虫
越冬。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防止枝叶过密荫蔽,
以利通风透光。利用雨后或露水未干,白蛾蜡蝉
因水沾湿,飞跳不敏捷时,用竹帚扫落成虫、若
虫,随即踏杀。(2)药剂防治:选用80%敌敌畏乳
剂1000倍,或90%敌百虫结晶500倍挑治喷杀
成虫、若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