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
异名
柑橘锈皮虫、柑橘窄吉丁、蜜柑长吉丁、
橘长吉丁虫。
学名
Agrilus auriventris Saund
分类地位
鞘翅目,吉丁甲科。
寄主
柑橘类。
分布
在国内和柑橘的分布区基本一致,即其
东部北限未过长江,偏西可稍向北延,最北采地
为浙江杭州、江西婺源、湖北宜昌、四川成都、陕
西安康,南至台湾、海南及广东、广西、云南南境,
东面滨海,西达四川、云南,止于东经102度附
近。国外分布于日本。东亚特有。
形态特征
(1)成虫:体长6~9mm,古铜色,
有金属光泽。雌成虫头部金黄色,雄虫头部翠绿
色。触角11节,呈锯齿形,基部3节细长,其余
各节扁平,复眼黑色。前胸背板与头宽度相等,
上布小皱纹,前缘弧形,后缘波浪形。鞘翅上密
布小刻点,长有金黄色短毛,形成不明显花纹,近
末端的花纹为新月形,翅顶端有一明显的细小齿
状突起。雄虫胸部腹面中央从下唇至后胸有密
而长的银白色茸毛,雌虫在这一带的茸毛较短而
稀。(2)卵:扁平圆形,长约0.7~0.9mm,初为乳
白色,渐变为橙黄色或土黄色,将孵化时为淡褐
色。(3)幼虫:体扁平,细长,分节明显,乳白色至
淡黄色,体表有皱纹。头很小,褐色。前胸特别
大,其背、腹面中央有明显褐色纵线1条。中、后
胸很少。胸足退化。腹部各节的后缘比前缘宽,
腹部末端有1对黑褐色钳状突起。老熟幼虫体
长仅11~16mm,淡黄色。(4)蛹:扁圆锥形,体
长9mm左右,初为乳白色,柔软多褶。中期蛹的
复眼和后翅为淡黄色。后期蛹变成蓝黑色,呈现
金属光泽。
为害症状
成虫取食柑橘嫩叶成小缺刻。主
要为害是幼虫在主干和主枝的皮层内蛀害,形成
许多蜿蜒虫道,将韧皮部破坏殆尽,使养分不能
正常运输。柑橘枝干受害初期,树皮表面呈芝麻
状油浸点,随后有泡沫状的黄色流胶物质出现。
随着幼虫的长大,树干木质部浅处产生许多不规
则的虫道,随后虫粪堵塞虫道,严重时使树皮与
木质部分离,韧皮部枯死,树皮爆裂。老年树及
树皮粗糙的橘树受害重,并且还可以诱发流胶
病。
生活习性
成虫白天活动,晴朗高温时活跃,
有假死性。
发生规律
(1)发生世代:一年发生1代。(2)
越冬及初次虫源:以不同龄的幼虫在蛀道内越
冬,以老熟幼虫在木质部内越冬者居多。(3)发
生因素:一般树皮较粗糙,皮缝多的品种受害重。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作好橘树抗旱、防
涝、施肥、防冻及防治其他病虫等工作,使树势生
长旺盛,提高抗虫性。及时清除死树死枝。在4
月中旬成虫出洞前,烧毁死树死枝,可减少大量
虫源。(3)药剂防治:将近成虫羽化盛期而未出
洞前,刮光树干已死皮层;用80%敌敌畏EC加
10~20倍粘土,再加水适量,调成糊状,涂在被
害处。成虫出洞高峰喷80%敌敌畏EC2000倍
液;或90%晶体敌百虫1000~15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