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保百科

褐点粉灯蛾

2023-04-28

英文

异名

粉白灯蛾。

学名

Alphaea phasma Leech,异名Thyrgorina phasma Leech

分类地位

鳞翅目,灯蛾科。

寄主

柿、桃、梨、高粱、蓖麻、大豆等100多
种。

分布

中国特有。目前仅知分布于江西、湖
南、贵州、四川、云南等省,云南曾有大发生的报
道。

形态特征

(1)成虫:体型中等,白色。雌蛾体
长约20mm,翅展约56mm;雄蛾体长约16mm,
翅展约30mm。成虫头部腹面橘黄色,两边及触
角黑色,触角上方白色;下唇须黑色,基部黄色。
颈板边缘橘黄色。翅基片具黑点,前翅前缘脉上
有4个黑点,内横线、中线、外横线、亚外缘线为
一系列灰褐色点;后翅亚外缘线为一系列褐点。
腹部背面橘黄色,基部具有一些白毛;腹部各节
的背面中央及两侧缘各有1列连续的黑点。(2)
卵:①卵块。长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状,大小不
一;一般长17mm左右,宽7mm左右。初产时为
浅红色,或深黄色,以后渐变赤褐色。卵块表面
覆盖细密的浅红色茸毛。②卵。圆形,长径约
0.4mm,短径约0.35mm,浅红色,或浅黄色。卵
粒常堆集并排列成数层。(3)幼虫:幼龄幼虫头
黑色,体橄榄暗黄,或黄赭色,毛基片黑色。幼虫
成长体长23~40mm。头浅玫瑰红色,体深灰
色,稍带金属光泽,并具樱草黄斑及同色的背线。
体具毛瘤,为浅茶色,其上密生黑色与白色的长
刺毛,前胸背板黑色,胸足黑色,腹足与臀足红
色,腹足趾钩为单序弦月形。蛹红褐色。(4)蛹:
蛹体圆桶形,在后胸及第1腹节处缢缩。蛹腹部
共10节,第4节背腹面后缘、第5及第6节各节
背腹面前、后缘,第7节背腹面前缘都有突边板。
各节前缘的突边板上稀生刻点,各节后缘的突边
板较光滑。臀棘短小,着生红褐色长短不等的钩
刺,每个钩刺末端呈圆盘状。(5)茧:茧长椭圆
形,白色、浅黄,或浅红色,丝质,薄而呈半透明
状,平均长宽为26×14mm。茧外混杂有幼虫所
脱落的长毛。少数幼虫不吐丝结茧。

为害症状

幼虫啃食寄主植物叶片,并吐丝织
半透明的网,可将叶片表皮、叶肉啃食殆尽,叶缘
成缺刻,受害叶卷曲枯黄,继变为暗红褐色。严
重时叶片被吃光,严重影响生长。

生活习性

(1)成虫:成虫一般夜间活动。(2)
幼虫:初龄幼虫,常在寄主植物上用白色细丝织
成半透明的网,幼虫群聚在网下取食,将叶片表
皮、叶肉啃食殆尽,有的叶缘被食成缺刻。叶片
受伤后,卷曲枯黄,继变为棕褐色。有时,幼虫将
几个叶片用丝纠缠在一起,隐居其中为害。

发生规律

(1)发生世代:一年发生1代。(2)
越冬及初次虫源:以蛹越冬。(3)天敌:幼虫期主
要有小茧蜂;幼虫期和蛹期有寄生蝇、白僵菌等。

防治方法

参见人纹污灯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