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保百科

筛豆龟蝽

2023-04-28

英文

Globular stink bug

异名

豆平腹蝽。

学名

Megacopta cribraria (Fabricius),异名Coptosoma cribrayia Fabricius。

分类地位

半翅目,龟蝽科。

寄主

大豆、绿豆、菜豆、扁豆等

危害

山东及以南各省、区局部地方,密度很
高,常使大豆遭受毁灭性的为害。

分布

北起北京、山西,南达台湾、海南和广
东、广西、云南,东面临海,西由陕西折向四川、云
南、西藏。国外分布于朝鲜、日本、越南、老挝、柬
埔寨、泰国、缅甸、印度、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及
大洋洲、非洲北部。

形态特征

(1)成虫:成虫体扁卵圆形,黄褐
色或草绿色。雌成虫体长4.5~7.0mm,平均
5.4mm;雄成虫体长4.0~4.5mm。头小,复眼
红褐色,触角5节。前胸背板前部有两条弯曲的
暗褐色横纹,前胸及小盾片密布粗刻点,小盾片
发达,几乎将腹部及翅全部覆盖。腹部腹面中区
黑色,两侧具宽阔的黄色辐射状带纹。雌成虫生
殖器为黑褐色三角架形,雄成虫为黑亮哑铃形。
刚羽化的成虫淡黄色,无刻点。后体色转黄褐
色,前胸及小盾片刻点明显。(2)卵:略呈圆筒
形,长0.5~0.8mm,宽0.2~0.4mm;表面有纵
沟,一端为卵盖,周缘具精孔突10~16个。卵初
产时乳白色,孵化前1天转肉黄色。(3)幼虫:共
5龄。淡黄绿色,密披黑白混生的长毛,其中以
两侧的白毛为最长。3龄后体形龟状,胸腹各节
(后胸除外)两侧各外前方扩展成半透明的半圆
薄板。末龄幼虫翅芽伸达第3腹节,腹背有2条
红色横纹。

为害症状

以成虫、若虫在大豆茎秆、叶柄、
叶腋和花蕾等处群集为害,吸食汁液,影响植株
的正常生长发育,造成叶片枯黄,茎秆瘦弱,荚果
干瘪,严重影响大豆产量和质量。

生活习性

越冬成虫于翌春4月上旬开始活
动,4月中旬开始交尾,4月下旬至7月中旬产
卵。1代若虫从5月初到7月下旬先后孵化,6
月上旬到8月下旬羽化为成虫,6月中下旬至8
月底交尾产卵,2代若虫从7月上旬到9月上旬
孵出,7月底到10月中旬羽化,10月中下旬起陆
续越冬。成虫有假死性、群集性、迁飞性。卵产
于叶片、叶柄、托叶、荚果和茎秆上呈2纵行,平
铺斜置,共10~32枚,成羽毛状排列。孵化后1
~3天若虫围集在卵壳边,4~5天后陆续分散。

发生规律

(1)发生世代:在江西年发生2代
为主,少数1代。(2)越冬及虫源:以成虫在寄主
植物附近的枯枝落叶下或向阳土坡的缝隙处越
冬。(3)发生因素:筛豆龟蝽在田边的虫口密度
明显大于田块中央;植株茂密、长势好的地方虫
口密度明显多于长势弱的地方。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冬季结合积肥,冬
春要清理田园,清除杂草、残枝、枯叶等,集中深
埋或烧毁,可消灭部分越冬成虫。结合田间管
理,采摘幼虫集中为害的叶片,杀灭幼虫。(2)药
剂防治:药剂防治适期一定要掌握在若虫盛发
期,一旦进入成虫期,很难收到好的防治效果。
可喷洒5%高效氯氰菊酯EW,或2.5%溴氰菊
酯EC30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EC3000倍
液,或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要注意喷洒
到叶背、叶柄、茎秆上。成虫期药剂防治要组织
大面积统一进行,小面积单独防治的效果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