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
Hyaline grass bug
学名
Liorchyssus hyalinus(Fabricius)。
分类地位
半翅目,缘蝽科。
寄主
高粱、粟、玉米、水稻、烟草、大麻等。
危害
常密集于穗部吸汁,造成秕粒,影响产
量甚大。
分布
各省、区均有发生。国外遍布各大洲
(南极洲除外)。
形态特征
(1)成虫:成虫体长6~7mm,草黄
色,密被浅色细毛。头顶、前胸背板和小盾片具
黑色斑纹,触角和足常具黑色小点。腹部背面黑
色,第5背板中央有1块卵形黄斑,两侧各具1
块小黄斑;第6背板中央有1条黄色纹,后缘两
侧和第7背板端部中央及两侧黄色。前翅超出
腹末。(2)卵:卵长0.8mm,宽0.4mm,肾形,卵
盖椭圆形,布满小突起,其中央微凸,近端部中央
具2个白色疣突。每10余粒卵聚产一块。初产
时暗红色,近孵化时黑紫色。(3)若虫:若虫初孵
若虫暗红色,长椭圆形,触角棒状,4节,前胸背
板较小,腹部圆大。5~6龄时,体形似成虫,灰
绿色。触角4节,头近三角形。翅芽显著。腹末
背面紫红色。
为害症状
以成、若虫刺吸谷子、高粱穗部未
成熟籽粒的汁液。
生活习性
每年4月份下旬开始活动,为害蔬
菜和杂草,5~6月转向谷子和高粱田为害,春谷
抽穗后,成虫多转向穗部为害和产卵。卵产在小
穗间,单雌可产40~60粒,卵期3~5天。若虫
期10~15天,共6龄。8~9月产第2、3代卵,
主要产在夏谷和高粱穗上。由于该虫世代重叠
严重,至8~9月虫口大增,谷子和高粱常严重受
害。10月成虫陆续进入越冬场所。在云南西双
版纳,9月下旬成、若虫群集为害苘麻,卵常产于
花托、蒴果或叶背面,每块卵20~47粒,不规则
排列。在昆明11月中旬仍见该虫为害锦葵科植
物,并将卵产于花托等处。成虫活泼,惊扰时即
飞逸,夜间有一定趋光性。若虫亦活泼,常潜于
谷穗内,晴天可爬至穗外活动,受惊即可钻入穗
内。粟缘蝽食性杂,一生可转换几种寄主,但喜
食禾本科植物。
发生规律
(1)发生世代:在北京、山西1年发
生2~3代,在河北或山东发生3代。(2)越冬及
虫源:以成虫在树皮下、墙缝和杂草丛中越冬。
(3)发生因素:早熟品种能避过受害盛期,紧穗型
品种,不利于成、若虫钻入隐蔽,而有利于天敌捕
食,也不利于成虫隐蔽产卵,因此受害轻。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①种植抗虫品种选
用抗虫品种或适时早播,减轻虫害。②人工捕杀
成虫盛发期,用网捕杀成虫。(2)药剂防治:药剂
防治灌浆初期,喷40%氧化乐果EC2000倍液,
或50%杀螟丹WP1500倍液,或20%甲氰菊酯
EC4000~8000倍液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