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保百科

西葫芦白粉病

2023-04-27

英文

Summer squash powdery mildew

病原

单丝壳白粉菌Sphaerotheca fuliginea
(Schlecht) Poll.和瓜类单丝壳菌S. cucurbitae
(Jacz.) Z.Y.Zhao,属子囊菌亚门真菌。

寄主

葫芦科植物。

危害

西葫芦的主要病害,发病率30%~
100%,对产量有明显的影响,减产10%左右,严
重时可减产50%以上。

分布

全国各地均有发生。以春、秋两季发生
最为普遍。

为害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发病初期主要是
下部叶片上产生白色近圆形小粉斑,逐渐扩展成
较大的粉斑,发病严重的病斑可布满整个叶面。
病斑逐渐褪色变黄,后期呈黄褐色坏死,病斑上
的霉层变成褐色。发病严重时茎、叶柄也可同时
发病。

病原物

单丝壳白粉菌分生孢子梗无色,圆柱
形,不分枝;分生孢子串生,无色,单细胞,椭圆形
至长圆形,有的呈腰鼓状;闭囊壳球形,褐色,无
孔口,表面生菌状浅褐色附属丝,子囊孢子椭圆
形,单胞,无色,或浅黄色,表面光滑。

侵染循环

病原以闭囊壳随病残体在土中越
冬。或棚室中寄主上越冬,成为第2年初侵染
源。以分生孢子借气流或雨水传播。病原繁殖
速度很快,易引起流行。

发生因素

6月下旬西葫芦杂交授粉结束,幼
果迅速膨大,白粉病开始发生。进入7月上旬,
气温较高并伴有降雨,空气湿度明显增大,有利
于病害的发展。此时,正值西葫芦营养生长减
弱,生殖生长旺盛时期,植株抗病性下降,幼果迅
速膨大,白粉病迅速扩展蔓延,至采果时,90%植
株枯萎死亡,果实往往不能成熟。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①选用抗病品种,如
邯郸西葫芦、天津25号、长蔓西葫芦、阿太1号、
早青1号等。②培育壮苗,定植时施足底肥,增
施磷、钾肥,避免后期脱肥。③生长期注意通风
透光,棚室提倡使用硫磺熏蒸器定期熏蒸预防。
(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40%氟硅唑EC8000
~100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WG 2000倍
液,或12.5%烯唑醇WP800~1000倍液,或菌力
克SC8000倍液,或20%三唑酮EC 2000倍液,或
40%多·硫SC600倍液,或50%硫磺SC250倍
液,或2%农抗120AS200倍液,或2%武夷菌素
AS200~300倍液,或27%高脂膜乳剂80~100
倍液,或5%百菌清DP,或5%加瑞农DP15kg/
h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