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牙鲆工厂化养殖

2023-03-03

1.苗种的选择和运输

(1)苗种的选择:牙鲆养殖苗种的质量非常重要,直接关系 到养成的成败。质量好的苗种生长快速整齐,质量差的苗种生 长缓慢,生长速度不一致,养殖过程中出现大小不均,饲养管理 困难;更有甚者,苗种体内感染病毒或纤毛虫等疾病,严重时会 引起鱼体大面积死亡,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牙鲆的苗种主要为人工培育,有工厂化车间培育的苗种和 池塘生态培育的苗种两种。工厂化培育的苗种易于驯化和饲料 转换,价格相对较高。池塘培育的苗种,驯化和饲料转换稍为困 难,价格较低。由于价格上有差异,各养殖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技 术条件,结合经济条件选择购买。购买苗种时,有原良种场的地 方尽量选择原良种场的苗种,其他地方可选择规模较大苗种场 的苗种。

买苗前应多方了解苗种生产情况。选择同批或时间相近的 受精卵孵化培育的苗种,育苗过程中孵化率和成活率低的苗种 以及最后一批的苗种最好不要选购。在体色、体形方面,应选择 体色一致、花纹清晰、体色近似天然鱼体色的苗种,体呈长满圆 形、长宽适中,体表光滑、鱼肉结实。对体色黑化、白化、翻鳃、短 嘴、尾结不展的个体不要。由于幼苗互相蚕食,有大苗吃小苗的 现象,所以要求苗种大小整齐。选择自然生长规格整齐的苗种。 有的苗种虽然表面规格大小一致,但由于是不同批次的受精卵 培育的苗种,通过人工筛选合并到一起的,在以后的养成过程中 生长分化差异大。尤其是同一批苗中的小苗,养殖过程中生长 速度慢,易形成“老头苗”而长不大,影响养成效果,降低养殖收 益。

工厂化车间高密度养殖,鱼体相互接触,病害传播迅速,要 求苗种选择体形完整、无畸形,游泳活泼、健康无病害,受刺激时 反应快捷。同时受伤或带病的苗种,在运输过程中伤情加重、病 害传播,导致养殖过程中苗种死亡严重。

车间养殖操作技术比苗种培育粗糙,苗种规格小时操作容 易受伤造成损失。牙鲆工厂化养成的规格要求,小规格苗种体 长在5厘米以上,大规格苗种体长在10厘米以上为宜。牙鲆大 小之间相互蚕食,购苗规格要大小一致,同一批鱼苗中过大、过 小都不要。有养殖经验的厂家,可以购买全长5厘米的苗种,价 格便宜会降低成本。养殖经验不足的厂家应购买10厘米以上 的苗种。

(2)苗种运输:

①运输要求:运苗4~5月较为适宜,此时水温、气温渐升, 适宜牙鲆生长,生产上可以争取更多的适温生长期,缩短养成周 期。运苗水温及盐度要求苗场的水温与本场水温大体一致,盐 度以正常海水盐度为宜。

为了促进苗种生长发育,苗种培育水温较高。水温高时鱼 体耗氧率大不宜运输,为了提高运输密度和成活率,运苗前要逐 渐降温到运苗适宜的温度。饱食的苗种不仅耗氧率大,同时运 输过程中会排泄、呕吐败坏水质,所以苗种运输前要停食1天以 上,消化和排尽鱼体内的食物、粪便,利于运输。

②运输方式:苗种的运输可有多种形式,苗种运输操作的好 坏对运输成活率影响很大。苗种的运输应充分考虑路途中的时 间和气温等环境条件,确保苗种运输过程中完全成活。苗种运 输可用活水船舱、活鱼水箱车、卡车、箱式货车等,车上携带有充 气泵、氧气瓶等充气设备。当水温、气温高时,苗种代谢旺盛,耗 氧率大,高密度运输时须采取降温、保温措施。运输还要依距离 的长短来确定,短途可用帆布桶、玻璃缸桶,内装网框,充氧运 输;长途运输采用充氧塑料袋较好。

当大量购买苗种、路途较远时,可采用活水船舱、水箱车运 输。活水船舱的运输受到自然水温的限制,只能选择水温适宜 季节的运输。由于活水船舱供水充足,可以高密度大规模运输 苗种,成本较低。水箱车运输的车上带有充气设备,水箱内有方 形的塑料箱子,箱子四周有孔可以透水。箱子整齐地叠放在水 箱内,水箱内装满海水,连续充气。每箱装5厘米的苗种400~ 500尾,一次运输4万~5万尾,可以运输20小时,1 000多千米 的路程。由于水箱不保温,高温季节需要通过加冰进行降温。

汽车运输可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车上放水槽,水槽上有遮 挡物,防止车颠簸时水或鱼荡出。散装或配带塑料箱运输,散装 是将苗种直接放入水槽,充氧运输,每立方米水可放5厘米的苗 种2 000~3 000尾。配带塑料箱的运输与活鱼水箱车运输相 似,这种方式可以根据运苗量选择大车或小车,同样由于缺乏保 温设施,高温季节需要通过加冰进行降温。

另一种是通过泡沫箱内装塑料袋充氧运输,塑料袋容量一 般为40升,装水1/4~1/3,袋内水温12~15℃。装鱼苗后充足 氧气,扎紧口放入泡沫箱,盖上盖,用胶带将泡沫箱封口。根据 运输路途远近调整塑料袋内的装鱼数量,4~6小时的路程,可 装5厘米的苗种200~300尾;6~10小时的路程,可装5厘米 的苗种100~200尾。泡沫箱内装塑料袋充氧运输,运苗量可多 可少,可采用各种运输工具运输,对颠簸路途适应性好,苗种受 损伤轻,运苗成活率高,是目前普遍采用的一种运苗方式。

③影响牙鲆苗种运输效果的因素:如鱼苗的大小、密度、水 温、时间、运输方式等,主要应该考虑运输方式和运输器具的科 学性,降低鱼苗对应激的敏感性。

运输方式对鱼苗运输存活率影响较大,长途运输时空运的 存活率比车运要高得多。此外,装鱼箱的材料和鱼苗密度对鱼 苗存活率也有明显的影响。选择牙鲆鱼苗运输箱网材料切忌使 用尼龙网或塑料丝网,这是由于牙鲆鱼的牙和鳃盖骨都很尖,容 易挂在网片上而造成材料损坏和鱼苗自身机械损伤,甚至死亡。 牙鲆运输箱网的材料最好选择软塑料板打孔或由塑料直接铸造 成硬板网片。

运输方式与牙鲆鱼苗的死亡率密切相关,主要是由于运输应 激反应引起的。应激反应是指机体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非常刺 激,所产生的非特异性应答反应的总和。如果动物受到应激的刺 激强度过大或时间过长,超过机体的耐受力,就会发生一系列病 症,称为应激性疾病。在诸多的应激源中,运输是较为重要的。 鱼类应激显示出鱼体低血糖和抗病能力的降低,同时生理功能的 调节需消耗大量能量,会影响鱼的生长性能。空运鱼苗存活率 高,而且空运的应激刺激强度比车运小。目前已有许多有效的措 施减轻鱼的运输应激,如适量添加某些具抗应激效用的药物。此 外,添加一些微量营养素,如维生素C、维生素E等,也可以提高 鱼类的抗应激能力,提高鱼类运输存活率。据报道,在运输前3 天投喂维生素C含量为8.0×10-6的饵料,并在运输的水体中 注入1×10-6的维生素C,可以显著延长运输时间9.83倍。维 生素C可降低高温引起的脂类过氧化水平,提高不饱和脂肪酸 的水平和机体的抗应激能力。维生素C、维生素E有助于在高 密度养殖时的拥挤应激情况下,降低鱼体血液中皮质醇激素的 含量,增强鱼体机体血浆溶解酶活力,提高其免疫力。

牙鲆鱼苗长途运输,不仅要提高运输过程鱼苗的存活率,还 要考虑到运输应激对鱼苗生产性能的影响和经济成本。试验表 明,在低温(6±2℃)、小规格(小于9厘米)条件下,空运是较佳的 长途运输模式,低温、活水车陆上运输虽然运输费用较低,但由于 应激强度大,严重影响鱼苗的生产性能,短途运输车运苗较好。

苗种运输对苗种的成活率、发病率影响明显,技术掌握不当 时,可引起运输过程中苗种死亡,发生严重病害,造成重大经济 损失。苗种运输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事项:根据路途、路况、水温、 气温等条件,确定合理的运输密度。运输前要停食一天,使鱼处 于空胃状态,降低鱼体代谢强度,减少运输时的耗氧量,防止运 输中排便、呕吐导致水质败坏,引起运输死亡。运输过程中要注 意遮阴和保温。气温高时,运输水温升高,鱼耗氧量增加,容易 引起缺氧;气温过低时,运输水温下降过大,导致鱼体冻伤。非 泡沫箱内装塑料袋充氧运输的情况,运输过程中要定时检查水 温、溶氧和观察鱼的状态;泡沫箱内装塑料袋充氧运输的,要注 意观察鱼的状态和水质清新程度。如果发现水质变坏或出现死 鱼,应想办法尽快采取措施,如立即更换新水、重新充氧等。运 输过程中避免剧烈颠簸、晃动,防止鱼体互相擦伤,海水荡出。

2.苗种的放养

(1)放养前的准备工作:苗种运回后,入池前要逐渐调整温 度,入池时温差要在2℃以内。牙鲆能在8‰以上的盐度存活, 适宜生长盐度为15‰~34‰,苗种入池池水与运鱼水盐度差应 在5‰以内。

经过长途运输,由于饥饿及各种刺激,苗种体质下降,苗种 入池时应先进行药浴消毒,防止异地病原带入而发生病害。二 氧化氯0.3×10-6~0.5×10-6药浴1小时后换水;用5×10-6 ~10×10-6土霉素药浴2~3天,每天一次,每次1~2小时。

(2)放养密度:苗种的放养密度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养殖池 的利用效率,对工厂化养殖的效益产生影响。由于放养密度与 管理水平、设施和环境条件等有密切关系,所以生产单位应根据 自身条件合理安排。养殖设施条件好、管理水平高,如具有充足 的电力、海水资源和良好的水质处理设施,具有科学的养殖和管 理措施,后勤保障服务完善,可以适当提高放养密度;在水温低、 苗种规格小时,放养密度可以相应提高。放养密度越高,要求水 体交换量越大,对出现意外情况的缓冲能力越弱,因此,对养殖 设施和管理水平要求越高。

牙鲆为底栖鱼类,除了觅食活动外,多聚群伏在池底。苗种 的放养密度因设施条件、管理水平、水质条件和鱼体大小、鱼不 同生长季节的不同耗氧量而定。幼鱼阶段的耗氧量和氨氮排泄 量高于成鱼阶段,放养密度相对较低。也可以根据鱼体占据面 积和水池中放养覆盖面积,来计算放养尾数。生产上放养密度 常以尾数计量,全长5~10厘米的放养密度为200~400尾/ 米2,全长11~20厘米的放养密度为50~180尾/米2,全长21~ 30厘米的放养密度为20~45尾/米2,全长31厘米以上的放养 密度为18尾/米2以下。一般水池中放养面积覆盖率以70%左 右为宜,但高水温期最好在40%~60%。放养密度还可以单位 水面鱼体重量计量,10克以下的鱼苗放养密度在2千克/米2以 下,10~50克的苗放养密度为2~4千克/米2,50~100克的放 养密度5~7千克/米2,600~800克的放养密度10~20千克/ 米2。以重量计量,幼鱼放养密度在2千克/米2左右,明显低于 成鱼的放养密度,成鱼放养密度可在10千克/米2左右。

牙鲆鱼苗之间相互残咬,会因密度过高、大小个体相互攻击 而造成损伤,增加死亡率。苗种放养前期尾数密度大,随着鱼体 逐渐长大池中的鱼体面积密度和重量密度都逐渐增大,超出原 池子的负载能力,需要及时分池,调整池中的养殖密度。根据池 子放养密度的适宜要求,通过苗种疏散养殖,充分合理利用养殖 设施,会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牙鲆苗种的放养密度参考值如表33所示。

 

表33 牙鲆养殖的放养密度参考值

 

 

体长(厘米) 体重(克) 密度(尾/米2) 密度(千克/米2)

10

15

20

25

30

35

40

2.5 

10

60

85

140

320

460

800

400 

200

70

50

38

30

25

20

2

4.2

4.25

5.32

9.6

11.5

16

 

 

3.操作管理

水质的好坏与是否稳定,对鱼体摄食影响显著。温度、溶解 氧的含量及氨氮浓度,对鱼的摄食、生长有重大影响。水质浑 浊、溶氧量不足、水温波动大时,鱼体摄食量明显下降,甚至不摄 食。生产上换水量的大小与水温高低成正比。工厂化养殖牙鲆 要求配有水质监测员,每天测定鱼池水温,定时检测养鱼池的溶 解氧、pH值、氨氮,通过调节换水量来维持池水的水质,做好水 质质量的日常管理,保障牙鲆日常生长的适宜条件,长期累积提 高鱼体生长速度和成活率,提高生产效益。

(1)水深:牙鲆属于底栖生活,平常静止时伏在池底平面上, 养殖量主要由水体的面积决定,水体的深度不起决定作用。因 此,养殖池的水位不要求太高,太深的水体反而降低养殖效率。 生产上一般保持50~60厘米水深即可,较低的水位可以提高水 体交换速度,有利于保持水质清新。药浴消毒时将水体降低到 30厘米左右,可以减少用药量,同时提高换水效率,节约成本。

(2)水温:牙鲆属暖温性底栖鱼类,适温范围较宽,能在低至 1℃、高至33℃的水温时短暂存活。小鱼耐低温能力差,大鱼耐 高温能力弱。冬季能在2℃以上的水温越冬,夏季能在30℃以 下的水温存活,生长适温为10~25℃,在15~23℃水温下生长 迅速。在10℃以下摄食不正常,摄食量减少;6℃以下基本上不 摄食;6℃以上随着水温上升,摄食量逐渐增加,但日常摄食量不 稳定;10℃以上日常摄食可达到一定的稳定量;15~23℃摄食量 大,饱食率高,生长速度快;25℃以上摄食量逐渐减少;28℃以上 的高温期基本上不摄食;10℃以下水温时,由于摄食量减少、鱼 体代谢强度低,可以适当减少换水量,节约成本;25℃以上的高 温期,虽然鱼体摄食量减少,由于病害生物繁殖旺盛、鱼体代谢 强、耗氧率高,换水量不但不能减少,有些情况下还需加大换水 量。

有条件的地方,为了调节牙鲆生长的适宜水温,可采取钻探 深海水井的方法来调节水温。由于深海水井的水温常年保持在 12~18℃,通过与自然海水勾兑或全部使用地下海水,在炎热的 夏季保持水温最高不超过25℃,寒冷的冬季则不低于10℃,可 以全年保证牙鲆正常生长,缩短养成期。科学地利用深井水温 度与自然海水调温,就能使牙鲆在冬、夏两季也同样处于快速生 长期,不仅提高了生长速度,也防止了因水温过高或过低牙鲆体 质下降而发生疾病的情况,提高养殖成活率、节省成本、增加效 益。

(3)盐度和pH值:牙鲆对盐度适应范围较广,能在8‰~ 40‰的盐度存活,适宜生长的盐度为15‰~32‰。在适宜盐度 范围内盐度越低生长越快,盐度越高生长速度越慢。牙鲆能在 pH值7.5~8.5的水体内正常生长,以pH值7.8~8.2最为适 宜。

(4)溶解氧和氨氮:牙鲆对低溶氧的耐受能力较强,致死浓 度为0.6~0.8毫克/升,水中溶解氧在3毫克/升以上牙鲆能正 常生存,在5毫克/升以上生长良好。工厂化流水充气或定期换 水充气养殖,池水中的溶解氧应保持在6毫克/升以上,才能保 证高密度养殖牙鲆正常摄食,快速生长。水中的氨氮对鱼体有 危害,氨氮含量过高鱼体会出现中毒现象,食欲降低,一般要求 水中氨氮含量低于0.02毫克/升。

(5)换水:工厂化水泥池养殖牙鲆,由于养殖密度较高,牙鲆 代谢和消耗总量大,水中很快被粪便等代谢物污染,水中的溶解 氧下降,氨氮等有害物质浓度增高,需通过换水的方式来保持良 好的水质条件,促进牙鲆生长。

养殖中换水是养殖投入的一个重要部分,换水量的大小决 定鱼生长的好坏,换水量的合理决定投入的效率,常用的换水方 式有常流水换水和定时排水换水两种。常流换水是根据养殖条 件和鱼体密度需要,池中保持一定的水位,进水管按一定流量不 停地向池内进新水,高出水位的水自动从排水管口溢出。只是 在清洗池子和排污时进行人工大量排水,每日只需1~2次人工 排水,这样可以减轻劳动量,节约劳动费用。定时排水换水是每 日定时人工排水换水几次,一般至少在4次以上,多则6~8次 人工排水,这样池中水体更换彻底,但是劳动量大,需要的劳力 多。

换水的水源来自大海,需要动力取水,消耗很大的能源。养 殖中抽水的电费很高,在养殖成本中占相当大的比例,因此,需 要科学合理用水,及时调整换水量或流水量。一般随着水温的 升高而逐渐增加换水量,常温养殖时日换水量4~6个容量,夏 季高温时日换水量为6~10个容量,冬季低温时日换水量可减 少到2~3个容量;在有海水井的条件下,由于地下海水温度稳 定,日换水量常年可保持4~6个容量。

(6)清洗池子: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殖,池底和池壁会滋生各 种细菌和藻类,表面变得发黏、光滑,同时吸附细小颗粒使水体 混浊,难以彻底换清。牙鲆的养殖多采用中心管排水,每次人工 换水排水时,通过水流形成旋转,可以将池中悬浮的污物带走。 沉积、附着在池底或池壁上的污物不随水流流动,仅靠排水换水 排不出。养殖中要求每日清洗池底一次,清洗池底可以安排在 下午人工换水时进行,在排水时用刷子轻推池底,将污物推向排 水口,随水流排出。在水质清新的情况下,池壁比较洁净,只是 池底有粪便、残饵等污物,平时不需要清洗池壁,只有在鱼苗分 池、倒池时清洗池壁。在水质混浊的情况下,由于水中悬浮物质 多,会渐渐吸附沉积在池壁上,导致病害生物繁殖,影响鱼体健 康生长。平时清洗池子时需要清刷池壁,将池壁上的污物刷掉 排出。投喂颗粒饲料的池壁较为洁净,投喂鲜杂鱼料,则由于有 油沫、黏液、细小鱼肉等黏性物质附着池壁,需要经常擦洗池壁, 保持养殖池整洁,防止病害发生。

(7)光照:牙鲆底栖生活,自然环境暗淡,不喜强光。光照强 的环境下,牙鲆体色偏淡,总是处在紧张的状态下,在池中分布 不均匀,活动不自如,沿着池底四周分布或聚集中心管周围,容 易受惊,对生长不利。养殖中一般要求光照在1 000勒克斯以 下。车间里若光照强,池中会生长一些固着藻类和其他附着生 物,导致池底和池壁污浊、发黏,败坏水质,滋生病菌,容易引起 病害发生,养殖车间里的光照度以肉眼能看清即可。

4.生长管理

(1)生长:在适温范围内,牙鲆生长速度与水温的关系极大, 水温越高,生长越快,反之亦然。在适温范围外,牙鲆鱼的生长 速度、成活率则与鱼的活动强度、摄食量有关,而与温度关系不 大。

牙鲆的工厂化养殖,主要是利用自然生长水温进行生产,在 北方由于寒冷,升温燃料成本太高。冬季主要是保障牙鲆安全 越冬,水温升到能正常存活的2℃以上即可。冬季低温的3~5 个月,牙鲆摄食很少,基本不长,有的还消瘦。待到自然水温回 升后,才能进行正常的养殖生产。夏季有1~2个月的高温期, 由于水温高于25℃以后,牙鲆摄食减少、生长缓慢,所以一年中 牙鲆正常生长的时间只有5~8个月,而且还是分春季、秋季两 个阶段。经过冬季和夏季后,牙鲆体质虚弱,还需一段恢复时 间,所以自然海水条件下,一年中牙鲆的真正快速生长时间不足 5个月。有地下海水井的养殖厂,采用井水温进行牙鲆鱼工厂 化的养殖,在冬季可以将水温调整到10℃以上,夏季将水温调 整到25℃以下,保障牙鲆全年快速生长,缩短养殖周期,提高生 产效率。

工厂化自然海水流水养殖条件下,5厘米以上的牙鲆经过 12个月以上的养殖过程,才可以达到500克/尾的商品规格。 目前,北方沿海养殖放苗多在5月进行,当年越冬前可长到300 ~400克,到第二年5月以后开始逐渐销售。由于个体的生长 差异,养成销售期有2~3个月。表34给出了生产养殖过程中 牙鲆体长、体重的增长情况。

通过对室内养殖牙鲆生长情况分阶段的测定分析,10厘米 以下的小鱼生长快速;第一和第七批的日增长率在1.6%以上, 日增重率在13%以上;10厘米以后鱼体增长率和增重率明显减 慢,尤其是冬季阶段,第四和第六批次鱼体的日增长率仅在 0.1%以下。鱼体的成活率随鱼体的增大而提高,成活率最低的 阶段出现在小苗越冬期和高温期,尤其是高温期成活率最低。 这是因为鱼苗对高温不适应,还有高温期容易诱发疾病,导致死 亡。

 

表34 牙鲆体长、体重的增长情况

 

 

月份 体长(厘米) 体重(克)

7

9

10

11

1

3

5

7

10

19

25

27

28

30

36

40

11

105

220

320

380

420

800

1200

 

 

(2)规格筛选:由于鱼体生长过程中快慢不同,会出现生长 差异,个体之间大小不均。同一池中的鱼体大小不同,摄食饲料 的规格不同,摄食能力也不同。大鱼摄食能力强,小鱼摄食能力 弱,生长差异会越来越大。同时不同规格鱼体要求的密度不同, 难以进行正常的生产管理,严重影响养殖效率。生产过程中,随 着鱼体的长大,应定期进行规格筛选。一般养殖1~2个月可进 行一次规格筛选。按鱼体大小调整养殖密度和饲料型号,保持 同一池中养殖的鱼体规格一致,便于生产管理和提高养殖效率。

规格筛选有通过观察手工筛选和通过鱼筛筛选。鱼筛是箱 形的,具有不同规格筛孔的小网箱。筛选时小鱼通过筛孔游出, 大鱼留在筛内。一般体长在15厘米以内的小鱼多采用鱼筛筛 选,体长在15厘米以上的鱼多采用手工筛选。

由于规格筛选对鱼是一种强烈刺激,要尽量避免鱼体伤亡, 造成经济损失。注意鱼的健康状态,鱼体有病时或有寄生虫感 染时不能筛选,否则,会加重病情和病原扩散传播,应先对病鱼 进行治疗。筛选前要停食一天,使鱼处于空胃状态,减少操作时 对鱼体的伤害。饱食的鱼代谢旺盛,耗氧率高,腹部鼓胀,抗刺 激能力弱,容易受伤。由于高温时鱼摄食少或不摄食,抵抗力 弱,恢复能力差,规格筛选应尽量在进入高温前进行。规格筛选 操作要细心、轻快,尽量避免因操作鱼体受伤。做好筛选记录, 详细记录各池中鱼的数量、体长规格及体重规格。筛选时,鱼体 由于受到刺激,分泌黏液过多,体表免疫力下降,同时筛选容易 造成轻微的受伤,会导致鱼体受到细菌感染。每次筛选后应对 鱼进行药浴,防止发生病害,用5×10-6~10×10-6土霉素药浴 1~2小时。

5.饲料管理

(1)饲料种类及质量要求:养成饲料包括软颗粒饲料、粉末 饲料、饲料鱼(冻品或鲜品)和硬颗粒配合饲料。软颗粒饲料由 全价粉末饲料与饲料鱼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制成。将饲料鱼绞成 鱼糜,然后与全价粉末饲料混合,多为鱼糜:粉末饲料=1:1~ 2:1。通过制粒机制成颗粒,制成的软颗粒可以直接投喂,也可 以冷藏备用。饲料鱼主要为冷冻的低质小杂鱼,可以直接切成 小块,解冻洗净后投喂,但不宜长时间投喂单一品种的饲料鱼。 硬颗粒配合饲料有膨化颗粒和挤压颗粒两种。饲料鱼容易氧 化、腐烂变质,对鱼体产生危害,还会携带病原而传播疾病;同时 单一投喂营养单一,对水体及环境污染严重,引起鱼体体质减 弱;饲料鱼用量大,运输、贮藏费用高,生产上已渐渐少用或不直 接投喂。牙鲆养殖已有10多年的历史,营养需求研究正逐步完 善,目前已有几个饲料厂专门生产用于牙鲆养成的硬颗粒配合 饲料,但用现有的膨化颗粒和挤压颗粒饲养牙鲆的效果都不理 想,只是应用在养殖的部分阶段,还没有养殖场全部养殖过程使 用硬颗粒配合饲料的。膨化颗粒饲料由于工艺问题,对营养成 分有部分破坏,营养配比不完善。挤压颗粒饲料由于棱角分明、 硬度大,牙鲆的吞咽摄食有影响。在所有饲料中,以硬颗粒配合 饲料对水体和环境污染最小,是工厂化养殖最佳的饲料种类,因 此,在完善其营养配比和加工工艺后,必将成为将来的主要应用 饲料。

由于粒径2毫米以下的软颗粒饲料不易制作,养殖厂自己 加工生产困难,目前生产中,15厘米以下的小鱼,基本上采用投 喂硬颗粒饲料进行养殖。在鱼长到15厘米以后,能摄食较大颗 粒的饲料,逐渐转化为投喂湿颗粒饲料。

养殖生产实践表明,饲喂软颗粒饲料牙鲆生长效果最好,在 养殖中普遍应用。在出现鱼病时,硬颗粒饲料和饲料鱼中添加 治疗药物不方便,治疗效果不好,而软颗粒饲料可以随时制作, 按需要添加所需物质,制作药饵方便及时,防治鱼病效果明显。 新制成的软颗粒饲料由于疏松,投喂时散失率大,浪费较为严 重,生产中多将软颗粒进行冰冻冷藏,增加饲料的颗粒完整性和 保形性。规模较大的养殖场,自己制备的湿颗粒饲料需要冷冻, 需配备原料库、饵料加工设备和小型冷库、饲料成品库、仓库、药 品库等。

由于饲料添加剂加工工艺要求高,饲料原料质量受到产地、 运输、保存等因素的影响,不提倡养殖厂自己购买饲料原料配制 粉末饲料。因为养殖场缺乏系统饲料生产管理体系和饲料加工 专业知识,生产的饲料质量不稳定,甚至饲料因原料质量低劣有 害而不知,对生产造成莫名的损失,鼓励养殖厂购买正规饲料厂 家生产的粉末饲料和颗粒饲料。购买饲料要买规范化生产厂家 的饲料,饲料包装应随带产品说明书,以说明产品的主要技术指 标和使用权要求。配合饲料的安全卫生指标应符合NY 5072 《无公害食品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的规定,购买的饲料鱼 应新鲜、无病原生物、无污染。

(2)饲料投喂:牙鲆养成过程中,饲料的投喂次数可根据鱼 的体重调整。一般100克/尾以内,每天投喂3~4次;体重100 ~300克/尾,每天投喂2~3次;体重300~400克/尾以上,每 天投喂2次。在水温低于10℃或高于25℃及鱼摄食不良时,应 适当减少投饵次数及投喂量。

硬颗粒配合饲料含水量低,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1%~ 2%,饲料鱼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3%~5%。软颗粒饲料日投 喂量为鱼体重的1.5%~3%,具体的投饵量根据鱼摄食情况来 确定,不宜有残饵。

牙鲆具有集群生活习性,正常情况下集群摄食,每日投喂量 需要根据鱼体的摄食情况、当时的水质情况,由养殖者灵活掌 握。正常的投喂量,以每次投喂鱼的饱食量80%~90%为宜。 每次投喂时,边投喂边观察鱼的摄食情况,开始时鱼大量集群摄 食,可以大量多投;渐渐的摄食鱼群变小,投饲量减少;当只剩下 少量几条鱼缓慢摄食时,便可以结束投饲。原则上池底有少量 剩余饲料颗粒,以后会慢慢被觅食的鱼吃掉。当鱼群分散游动、 摄食欲望差、水质条件不好时,要适当减量,不可机械地将规定 的量投喂进去,剩余饲料过多会造成浪费、败坏水质。当鱼体摄 食旺盛时,当天的量可适当增加10%~20%,切记不能因为看 到鱼摄食好而过量投喂,否则,下顿摄食量明显下降,对鱼正常 生长不利。有的养殖场为了调整鱼体摄食状况,养殖期间定期 停食一天,使鱼体有饥饿历程,这样可以增强鱼的摄食欲望,提 高摄食率,有利于饲料的消化吸收,保持良好的生长趋势。

生产中要求以配合饲料为主,可以用配合饲料和饲料鱼周 期性轮换使用,不提倡全部投喂饲料鱼,尤其是长期单一投喂饲 料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