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百合科(Liliaceae)葱属中以肉质鳞片和鳞芽构成鳞茎的二年生草本植物。学名Alliumcepa L.,别名葱头、圆葱。染色体数2n=2x=16。每100克鳞茎含水分88.3克左右、蛋白质约1.80克、碳水化合物8.0克、维生素C8.0毫克,并含磷、铁、钙等矿物质。因含挥发性硫化物而具有特殊的辛香味。可炒食、煮食或调味,也可加工成脱水菜,小型品种用于腌渍。
起源与演化 起源于中亚。伊朗、阿富汗北部及苏联中亚地区有野生种分布;近东和地中海沿岸为第二原产地。古埃及在公元前3200年已食用洋葱;公元前430~前79年古希腊及罗马学者先后描述了不同形状、颜色、品味的栽培种。洋葱在传播过程中产生了对日照长短、高温、低温的适应变异。
16世纪传入美国并演化出多种生态型。日本于1627~1631年开始引入。约在20世纪初传入中国。世界各国普遍栽培,中国各地均有种植。
植物学性状 弦状浅根系,根毛极少,主要分布在15厘米的耕层内、茎短缩,称“盘状茎”,其上环生叶,叶中空,横切面半月形,由叶鞘和管状叶片两部分组成,直立生长,叶鞘套合成“假茎”。叶鞘基部膨大成鳞茎,扁圆、圆球或长椭圆形;皮紫红、黄或绿白色。伞形花序,有花200~1 300朵,异花授粉。蒴果。种子盾形、黑色,千粒重3~4克。通常种子使用年限为一年。
洋 葱
分类和品种 按鳞茎形成特性可分为:
普通洋葱(Allium cepa L.),每株形成一个鳞茎,个体大,品质佳,多以种子繁殖,耐寒性一般,栽培广泛。按鳞茎皮色又分:①红皮洋葱:鳞茎圆球或扁圆形,紫红至粉红色。辛辣味较强。丰产、耐藏性稍差,多为中、晚熟品种。如北京紫皮葱头,上海红皮,西安红皮洋葱等。②黄皮洋葱:鳞茎扁圆、圆球或椭圆形,铜黄或淡黄色。味甜而辛辣,品质佳。耐贮藏,产量稍低,多为中、晚熟品种。如天津荸荠扁,东北黄玉葱,南京黄皮,熊岳圆葱等。③白皮洋葱:鳞茎较小,多扁圆形,白绿至微绿色。肉质柔嫩,品质佳,宜作脱水菜。产量低,抗病力弱,多为早熟品种。如新疆的哈密白皮等。
分蘖洋葱(A.cepa L. var.multiplcans Bailey),每株蘖生多个至十余个鳞茎,大小不规则,铜黄色,品质差,产量低,耐贮藏。植株抗寒性极强,适于严寒地区栽培。很少开花结实,用分蘖小鳞茎繁殖。
顶球洋葱(A.cepa L.var.viviparum Metz.),通常不开花结实,仅在花茎上形成7~8个至10余个气生小鳞茎,可供繁殖用,也可腌渍。抗寒性较强,适于严寒地区栽培。
按鳞茎形成对日照长度的要求可分为长日和短日两个生态型。长日型品种每天需14小时以上的长光照才能形成鳞茎;短日型品种仅需11.5~13小时光照。早型是避免盲目引种,合理安排栽培季节的重要依据。
生长发育和鳞茎形成 洋葱生长发育过程分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时期。
营养生长期 包括: ①发芽期: 从种子萌动至子叶展开。5℃以下发芽缓慢,12℃以上发芽较快。②幼苗期: 从第一片真叶显露到长出3~4片真叶。生长适温12~20℃,能忍耐-6~-7℃低温,需50~70天。③叶生长期:从幼苗期结束至植株保持8~9片功能叶,叶鞘基部开始增厚。生长适温18~20℃,需40~60天。④鳞茎膨大期: 从叶鞘基部开始增厚到鳞茎成熟,外层1~3层鳞片干缩呈膜状,“假茎”松软,叶片衰败枯萎。生长适温20~26℃,需30~40天。⑤休眠期: 从鳞茎成熟进入自然休眠状态,经60~70天后转入被迫休眠期,在低于3℃或高于26℃气温下继续休眠。
叶鞘基部增厚成肉质鳞片形成鳞茎。增厚的叶鞘数、厚度以及鳞茎内部的鳞芽数等决定鳞茎的重量。鳞茎形成要求植株维持相当数量的功能叶,并要求适宜的光周期和温度条件配合,在一定的光周期影响下诱导叶片形成生长激素,并向下运转,促进鳞茎膨大。此时苗端尚未分化花芽。
生殖生长期 洋葱幼苗达3~4片真叶,假茎粗0.7厘米以上,才能感受2~5℃的低温,60~130天完成春化。已收获的鳞茎通过自然休眠期后在低温下越冬完成春化,在翌春长日照和较高温度下抽薹开花结实,至夏季种子成熟。此期适温为12~26℃,历时约120天左右。
栽培技术 栽培季节因地而异。中国南方是秋冬播种,翌年晚春收获; 长江和黄河流域多于秋季播种,翌年夏季收获; 华北北部、西北、东北地区冬季严寒、幼苗可贮藏越冬,翌年早春定植或早春保护地育苗定植,晚夏收获。夏季冷凉的地区也可春种,秋收。春季播种、秋季收获的洋葱应选择短日型或中间型品种,如顶球洋葱。可选用个体重量在0.5克以下的小鳞茎做种,贮藏越冬,翌春土壤解冻后尽早栽植。
育苗床土要求疏松肥沃,保水力强,应均匀施腐熟基肥。催芽播种的,可将种子置于50℃左右温水中,浸泡3~5小时捞出稍晾后,在18~20℃温度下催芽,萌芽过半数时湿播(即先浇底水再播种覆土,幼苗出土前需经常保持土壤湿润)。冬季寒冷地区,当年不移栽的幼苗,冬前设风障并覆盖保护,或采用假植贮藏越冬。冬前定植的,应使幼苗越冬前能够发根缓苗。春季定植可于土壤解冻后进行。栽植密度,一般肥水条件下,中光照品种每亩3~3.5万株。定植前幼苗应严格分级,以便于定植后管理。栽植深度宜浅,以覆土刚埋住小鳞茎为度。
洋葱生长需吸收氮、磷、钾等矿质营养。每生产1 000公斤鳞茎,约需吸收氮2.0~2.4公斤、磷0.7~0.9公斤、钾3.7~4.1公斤。吸收氮、磷、钾的比例为1∶0.4∶1.9。幼苗期根和茎叶中含氮量较多;叶生长期根中的氮、磷、钾显著增加,茎叶部氮稍有减少,磷、钾增加; 鳞茎膨大期,氮、磷、钾在鳞茎部含量高,每株的吸收量也多。由于洋葱根系浅,吸收力弱,全生育期要求土壤有充足的肥料供给。以优质厩肥或堆肥作基肥,并混入钾肥或磷肥。叶生长期需追肥,氮肥为主,并配合磷、钾肥。氮肥不宜过量,使鳞茎正常进入膨大期; 鳞茎直径约3厘米时及时追肥,促进膨大。
洋葱生长适宜的土壤湿度为田间持水量的60~70%,50%以下,植株对氮、磷、钾的吸收受影响。定植至叶生长期,应少浇水、勤中耕,促使发根,叶部开始迅速生长时,需渐次加大浇水量; 鳞茎膨大期须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直至鳞茎成熟前一周停止浇水。
充分干燥的鳞茎在通风条件下很少腐烂,如能控制发芽,贮藏期可长达半年以上。洋葱置于0℃左右低温下贮藏可防止鳞茎发芽; 也可用青鲜素(即MH,顺丁烯二酰肼)0.25%水溶液于洋葱收获前14天左右,地上部尚未枯萎时喷洒叶部:低氧(O2含量3~6%)和高二氧化碳(CO2含量8~12%)气体环境,也能延长贮藏期。
洋葱为异花授粉植物,采种田应与其他品种采种田隔离1 000~2 000米。主要采用成株采种法,收获前,在田间选生长势强,假茎细而紧实,鳞茎大小适中,形状、色泽符合品种特征,皮光滑不裂,无鳞芽萌发者留作种株。中国华北平原以南地区均在秋季或近冬定植于采种田。冬季严寒地区需将种株置于0~5℃低温下贮藏越冬,完成春化,翌春上壤解冻后定植,花球顶部蒴果枯黄开裂时采摘,阴干后脱粒。
病虫害与防治 病害主要有霜霉病(见大葱)、紫斑病 (见韭菜、大葱)、炭疽病(见韭):虫害主要有葱蓟马、葱蝇等见韭菜。
英文
on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