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十字花科(Cruciferae)萝卜属能形成肥大肉质根的二年生草本植物。学名Raphanussativus L.,别名莱菔、芦菔。染色体数2n=2x=18。萝卜营养丰富,每100克新鲜产品含水分87~95克,糖1.5~6.4克,纤维素0.8~1.7克,维生素C8.3~29.0毫克。可生食、炒食、腌渍、干制。因含淀粉酶,生食可助消化;含芥辣油〔(C3Hs)-S-C≡N〕,具特有的辣味。肉质根和种子含莱菔子素(C6 H11ONS3),为杀菌物质,有祛痰、止泻、利尿等功效。种子里脂肪含量39~50%。
世界各地都有种植,欧、美洲国家以小型萝卜为主,亚洲国家以大型萝卜为主,尤以中国、日本栽培普遍。在气候条件适宜的地区,四季均可种植,多数地区以秋季栽培为主,成为秋、冬季的主要蔬菜之一。生食萝卜的栽培有发展趋势。
起源与栽培简史 关于萝卜的起源有多种说法,现今一般认为萝卜的原始种起源于欧、亚温暖海岸的野萝卜(Raphanus mphanistrum L.)。萝卜是世界上古老的栽培作物之一。远在4 500年以前,萝卜已成为埃及的重要食品。中国栽培萝卜历史悠久,中国两千年前解释词义的专著《尔雅》称萝卜为葖、芦萉(菔)。晋郭璞注为“紫华,大根,俗呼雹突。”6世纪30年代左右,北魏贾思勰著《齐民要术》中已有萝卜栽培方法的记载。唐代苏恭著《本草》(660)中谈到“莱菔”有“消谷,去痰癖,肥健人”的药用价值。宋代苏颂著《本草图经》(11世纪)中提到莱菔“南北皆通有之,……北土种之尤多”。说明当时中国各地已普遍栽培。
植物学性状 直根系,小型萝卜的主根深约60~150厘米,大型萝卜则深达180厘米,主要根群分布在20~45厘米的土层中。肥大的肉质根是同化产物的贮藏器官,有不同的皮色、肉色和形状。营养生长期茎短缩,进入生殖生长期抽生花茎。子叶两片,肾形;第一对真叶匙形,称“初生叶”;以后在营养生长期内长出的叶子统称“莲座叶”。叶形有板叶和羽状裂叶,叶色有淡绿、深绿等,叶柄有绿、红、紫色,叶片和叶柄上多茸毛。小型早熟品种为2/5叶序,大型中晚熟品种为3/8叶序。叶丛有直立、半直立、平展、塌地等状态。复总状花序,完全花。萼片4,绿色;花瓣4,白、粉红或淡紫色,十字形;雄蕊6,4长2短;基部有蜜腺;雌蕊位于花的中央。长角果,内含种子3~8粒,角果成熟不易开裂。种子为不规则的圆球形,种皮浅黄色至暗褐色,千粒重7~15克。
类型与品种 萝卜主要分为中国萝卜(R.sativusL.var.longipinnatus Bailey)和四季萝卜(R.sati-vus L.var radiculus Pers.)。
中国萝卜 依照生态型和冬性强弱分为4个基本类型:①秋冬萝卜类型:中国普遍栽培类型。夏末秋初播种,秋末冬初收获,生长期60~100天。根据皮色和用途,可分为红皮、绿皮、白皮、绿皮红心等不同的品种群,代表品种有薛城长红、济南青圆脆、石家庄白萝卜、北京心里美和澄海白沙火车头等。②冬春萝卜类型: 中国长江以南及四川省等冬季不太寒冷的地区种植。耐寒、冬性强,不易糠心。代表品种有成都春不老萝卜,杭州笕桥大红缨萝卜和澄海南畔洲晚萝卜等。③春夏萝卜类型:中国普遍种植。较耐寒,冬性较强,生长期较短,一般为45~60天,播种期或栽培管理不当易先期抽薹。代表品种有北京炮竹筒、蓬莱春萝卜,南京五月红。④夏秋萝卜类型:中国黄河流域以南栽培较多,常作夏、秋淡季的蔬菜。较耐湿、耐热,生长期50~70天。代表品种有杭州小钩白、广州蜡烛趸等。
四季萝卜 叶小,叶柄细,茸毛多,肉质根较小而极早熟,适于生食和腌渍。主要分布在欧洲,尤以欧洲西部栽培普遍,美国等已引入栽培,中国、日本也有少量种植。中国栽培的四季萝卜品种有南京扬花萝卜、上海小红萝卜、烟台红丁等(图1 )。
图1 萝卜肉质根的不同类型
生长发育和产品形成 萝卜生长发育过程包括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时期。萝卜种子萌动后就能感受低温(2~4℃,15~20天)完成春化过程。早春播种,当年可开花、结子,表现为一年生。
营养生长期 秋冬萝卜的营养生长期分为发芽期、幼苗期,肉质根形成期和休眠期:①发芽期,从种子萌动到第一片真叶显露,适温20~25℃,需5~6天。②幼苗期,从真叶显露到7~10片叶展开,适温15~20℃,需15~20天。幼苗具5~6叶时,由于次生生长,根的中柱开始膨大,而表皮和初生皮层不能相应膨大,从下胚轴部位破裂,称“破肚”(又称“破白”)。破肚历时5~7天,破肚结束即幼苗期终了。③肉质根形成期,破肚结束至肉质根形成。适温13~18℃,一般需40~70天。生长期短的四季萝卜及春夏萝卜在适温下仅需15~25天。④休眠期,秋冬萝卜肉质根形成后因气候转冷被迫休眠。
萝卜肉质根的膨大:肉质根从发芽期开始加长生长:幼苗期由于下胚轴和主根上部形成层活动开始加粗生长。形成层不断向内增生次生木质部,向外增生次生韧皮部,中柱内部不断扩大,使形成层的位置渐向外移。次生木质部中分布许多导管,呈放射状排列,其间为薄壁组织。在肉质根生长前期,次生木质部一些导管周围的薄壁细胞恢复分生能力,成为次生形成层,由次生形成层产生三生木质部和三生韧皮部。肉质根中三生结构不仅增加了薄壁细胞的数量,而且三生韧皮部自上而下的贯通,成为叶部同化产物转运到肉质根的重要通道。萝卜主要可食部分是肉质根的次生木质部。次生韧皮部薄壁细胞的分生及膨大能力比木质部小,不是重要的食用部分。破肚后的萝卜皮是由中柱鞘形成的周皮层,周皮层细胞内含花青素、叶绿素等色素,使表皮有红、绿、白及粉红、紫红、紫、淡绿等色。肉质多为白色,也有淡绿、绿、紫红等色,在肉质根木质部细胞内含叶绿素的呈淡绿色,含花青素的呈紫红色(图2)。
图2 济南青圆脆萝卜肉质根内部结构的变化过程示意图
(A. 种子时期胚根; B. 幼苗“破心” 时; C. 幼苗“拉十字”时; D. 幼苗“小破肚”时; E. 幼苗“大破肚”时; F. 肉质根“露
肩”时; G. 肉质根“圆腚”时。) 1. 表皮层; 2. 皮层; 3. 内皮层; 4. 中柱鞘; 5. 初生韧皮部; 6. 薄壁组织; 7. 原生木质部;
8. 后生木质部; 9. 初生形成层; 10. 射线; 11. 次生韧皮部; 12. 次生木质部; 13. 次生形成层及三生结构; 14. 皮层开始裂
开; 15. 周皮
生殖生长期 秋冬萝卜进入肉质根形成盛期,营养苗端已转变为生殖顶端,只是由于气温下降,未能抽生花茎。生殖生长期包括抽薹期、开花期、结果期。①抽薹期: 10厘米地温稳定在5~10℃时,可定植种株。此期吸收根开始生长,花茎抽出。②开花期:在16~22℃和12小时以上的日照下,种株进入开花期,花期25~40天。③结果期: 从谢花到种子成熟,约需50天左右。花仍陆续开放,故开花期和结果期在时间上多相重叠。
栽培技术 中国各地栽培萝卜以秋冬萝卜为主。要尽量将肉质根形成期安排在当地温度最适宜的月份内。播种过早,苗期遇28℃以上的高温,易感病毒病等病害; 播种太晚,有效积温不足,植株同化面积小,产量显著降低。中国南方冬季气候温和的地区,多于10月至翌年1月播种,种植冬春类型萝卜品种; 栽培春夏类型萝卜,多在10厘米地温稳定在8℃以上时播种;夏秋类型萝卜品种一般于6月至7月播种,8月至9月收获; 而四季萝卜只要气候适宜可分期播种。
萝卜喜富含有机质、质地疏松、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的中性砂壤土或壤土。中国北方种植大型萝卜多起垄栽培,中型品种多采取宽垄双行或平畦栽培。起垄栽培,土层疏松,有利于根系吸收养分,不易发生畸形根; 较大的昼夜温差,有助于同化产物的积累和运转,利于肉质根迅速膨大。中国南方多雨地区采用高畦栽培,行条播或穴播。
合理密植能充分利用光能和地力。肉质根生长盛期,叶丛中层叶片的光照强度在其光饱和点(1.8~2.5万勒克斯)以上,即为合理密度的指标。
在营养生长期内,萝卜对营养元素的吸收,以钾最多,氮次之,磷最少。每生产1 000公斤萝卜,约吸收5.55公斤氮,2.60公斤磷,6.37公斤钾,氮、磷、钾的吸收比率是2.1∶1∶2.5。土壤中速效钾的含量与萝卜品质有密切关系。萝卜田施未发酵的新鲜圈肥等,土壤微生物活动旺盛,消耗氧气过多,易造成根部窒息,部分组织会因缺氧而发生黑皮或黑心。
土壤水分是影响萝卜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萝卜叶子的蒸腾强度约为253680毫克水·米-2·小时-1(mgH2O·m-2·h-1),在肉质根形成期,土壤缺水肉质根膨大受阻,皮粗糙,辣味增加,糖和维生素C含量降低,易糠心。土壤含水量偏高,通气不良,肉质根皮孔加大,皮粗糙,侧根着生处形成不规则的突起,降低商品品质。肉质根形成盛期,土壤含水量稳定在20%左右较适宜。土壤干湿不匀,肉质根木质部的薄壁细胞迅速膨大,而韧皮部和周皮层的细胞不能相应膨大,易裂根。
萝卜肉质根发生糠心,是因木质部薄壁细胞内含物消失,使细胞收缩,间隙扩大,进而出现气泡,形成空心状态; 或肉质根形成期由于木质部薄壁细胞迅速膨大,同化产物供给不足,细胞内含物迅速降低所造成。春夏类型萝卜品种,在收获偏晚或发生先期抽薹后,易糠心; 冬贮萝卜,窖温过高,湿度偏低,因呼吸消耗快和水分散失发生糠心。芥辣油的含量适宜,萝卜风味佳。芥辣油含量除与品种遗传性有关外,生长期间高温干旱,或有机肥不足等,产生的芥辣油较多,萝卜辣味浓。生长期间天气炎热,或施用氮肥过多,磷肥不足时,易产生苦瓜素,使萝卜味苦。当气温降至-1~-2℃时,秋冬萝卜的肉质根易受冻害,应及时收获。
采种 采用空间隔离繁殖原种时,不同品种间采种地块隔离距离至少2000米以上;生产用种田隔离距离至少1 000米以上。采种方法主要有两种:成株采种法:秋季适期播种。中国北方将种株于冬前选优去杂,用沟窖埋藏,翌春10厘米地温稳定在5℃以上时定植于采种田; 南方冬季气候温和地区,种株可在田间越冬。采种田花前严格防治蚜虫,花期一般不喷药,避免杀伤传粉昆虫。种株生长前期控制浇水,多次中耕,抽薹后和盛花期可进行追肥,并及时浇水。结果期减少浇水次数。小株采种法:可于早春用阳畦播种育苗,6~7片叶移栽到采种田。也可以在春季土壤解冻后直播于采种田,出苗后及时间苗、定苗。其他田间管理同成株采种法。小株采种开花期晚,千粒重一般较低。因小株采种未经成株阶段,难以选择,故连续小株采种会导致品种退化。
贮藏与加工 中国北方栽培秋冬类型萝卜,需进行冬季贮藏。萝卜没有生理休眠期,贮藏中温度偏高,容易长叶、抽薹,消耗养分和水分,导致糠心,冬贮萝卜适宜温度为0~3℃,相对湿度为95%。贮藏萝卜多采用沟窖埋藏法。
萝卜是盐渍、酱菜、泡菜的主要原料,除可做萝卜干、腌萝卜外,还可制成辣萝卜条、酱萝卜等。
病虫害及防治 病害主要有病毒病 (主要由芜菁花叶病毒和黄瓜花叶病毒为害)、霜霉病、软腐病(见大白菜)和黑腐病(见结球甘蓝)等,其中病毒病发生的严重程度与秋冬萝卜播种期偏早有密切关系。虫害中主要有菜蚜类(萝卜蚜和桃蚜)(见大白菜)、菜粉蝶(见蔬菜虫害)、菜心野螟(见大白菜)、菜蛾、小地老虎(见蔬菜虫害)等。
英文
rad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