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生殖器官发育完全的雌蜂。具二倍染色体。在蜂群中专司产卵,又称母蜂。蜂王体重为工蜂的二三倍,体长15~20毫米(彩图1,2)。头部呈心脏形。触角的鞭节具10个分节。上颚锋利,上颚腺特别发达。胸部小盾片无绒毛覆盖, 胸部厚度4.7~5.0毫米。腹部约占体长的3/4,可见腹节6节。蜂王的翅长与体长的比例比工蜂和雄蜂小得多。卵巢发达,无臭腺。螫针粗,呈弯形,蜡腺、花粉刷、花粉栉和耳状突等均已退化。
通常,一个蜂群只有一只蜂王,如果出现两只以上蜂王时,即发生分蜂,或者蜂王相斗,直至剩下一只为止。但在蜂王衰老或伤残、不适应群体发展需要的情况下,工蜂便建造交替王台,培育新蜂王,新老蜂王可同巢生活一段时间,直至老蜂王死亡。
(a)
(b)
(c)
王台
(a)改造王台; (b)分蜂王台(切开,内有蜂王幼虫和蜂王浆); (c)交替王台
按蜂群活动的自然规律,蜂群通常在3种情况下产生新蜂王: ①在群势发展壮大,准备自然分蜂之前,工蜂在巢脾边沿或下沿建造王台,培育新蜂王。此时的王台具有数量多(数个至十数个)、王台内幼虫日龄不一等特点,这种王台叫自然王台或分蜂王台;②由于偶然事故失去蜂王后,工蜂就将幼虫脾上的含有3日龄以内幼虫或卵的工蜂房扩建成王台,培育新蜂王,其特点是王台多在脾面上,数量众多,这种王台称改造王台或急造王台;③在蜂群要求交替,生理上衰老或伤残的蜂王的情况下,工蜂建造王台培育新蜂王,这种王台因受群势制约,多在脾面中央,王台内幼虫日龄较一致,王台数量仅1~3个,这类王台称为交替王台。但无论何种情况,都是当蜂群中“蜂王物质”缺少或不足时,工蜂才开始培育新蜂王(见图)。根据蜂群自然产生新蜂王的条件,在蜜粉源丰富、气候温暖和有大量雄蜂出现的时期,就可以在含有大量适龄哺育蜂的强群里进行人工育王。
蜂王的个体发育期,从卵、幼虫、蛹到羽化出房,共需16天(见个体发育)。蜂王和工蜂都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雌性个体。造成这两种个体级型分化差别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饲料的不同所引起的。(见级型)
蜂王在蜂群中的职能有三:①专司产卵。群体内所有个体都是由蜂王产生的,因此蜂王是一群之“母”。在正常情况下,蜂王在每一个巢房产一粒卵,在工蜂房和王台里产受精卵;在雄蜂房里产未受精卵。蜂王产卵时,一般都是从蜜蜂密集的巢脾中央开始,然后以螺旋形的顺序向周围扩大,逐渐扩展到左右巢脾。在巢脾上,产卵的范围常呈椭圆形,养蜂者把它称为“产卵圈”(见巢房)。中心巢脾的产卵圈最大,左右巢脾的依次稍小,若以整巢的产卵区而论,整个产卵区常呈一椭圆球体。在产卵巢脾缺少时,蜂王在产遍一次后,有时会重复产卵,因而出现了一个巢房里有数粒卵的现象。这在小交尾群和弱群中较为常见。但在条件改变后,这种现象就会消失。在蜜粉源充足时期,一只意大利蜂蜂王,一昼夜可产1500~2000粒卵;中蜂蜂王可产700~1300粒卵。蜂王的产卵力,不但与品种特性、亲代性能、个体生理条件等直接有关,还与蜂群内部状况(群势、饲料、巢脾)以及蜜粉源、季节等条件有关。②“控制”群体。在一个数万只工蜂的蜂群中,蜂王的存在,可使蜂群各种活动井然有序。蜂王对群体内所有成员的“控制”能力,主要是由于蜂王上颚腺分泌物——蜂王物质(蜂王信息素)的作用。当蜂群一旦失去蜂王数小时后,整群工蜂就表现骚动不安,采集和哺育活动的积极性明显降低。如长期无王,最终会导致群体的灭亡(见信息素)。③蜂王是品种种性的表达者,同时也是通过雄蜂把遗传特性传递给雌性后代的保存者。蜂王对后代个体的体色、抗逆能力、分蜂倾向、温驯程度和生产性能等都有直接的影响。
蜜蜂具有孤雌生殖的能力,未交配的蜂王能产生雄性后代。在一般情况下,由蜂王产下的未受精卵,只发育成雄蜂。但也有由未受精卵发育成雌性蜂的。蜂王单性产雌特性的强弱,随品种特性而异。在卡尼鄂拉蜂中,未受精卵的成雌率为1%,而在海角蜂中,未受精卵有70%可发育成雌性蜂。
在自然情况下,蜂王的寿命可达数年,少数蜂王生活4~6年仍具有产卵能力。通常1~1.5年的蜂王,产卵力最强,1年半以后的蜂王产卵力就逐渐衰退,3年后衰老的蜂王多被自然交替。
英文
qu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