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中国现代蚕业教育家、蚕业科学家。湖南省洞口县人。早年留学日本,于东京帝国大学附属实验学校毕业后,再入九州帝国大学农学部。1928年毕业后又转入九州帝国大学遗传实验室进行研究。1928年回国,历任广东仲恺农工学校蚕桑科主任、国立中山大学农学院教授兼蚕桑系主任,并兼任中国合众蚕桑改良会委员、湖南蚕丝改良场场长、湖南农业专科学校校长等职。1952年继任华南农学院教授兼蚕桑系主任。1963年任中国蚕学会第一届理事会副理事长、广东省蚕学会理事长。
杨邦杰毕生致力于蚕业教育和科学研究事业,编写蚕学教材。1929年将农学院仅有的一门蚕桑课程扩充为蚕桑门,1930年再扩充为蚕桑系。1930年为仲恺农工学校聘请现代蚕业科学家桂应祥(朝鲜籍)为教授并兼任中山大学农学院教授。抗战期间得到广西省资助,在龙州设万亩综合蚕桑场,平南设蚕种场,桂林设蚕桑工作站。后又得到湖南省资助,于湖南耒阳、澧县、长沙设湖南蚕丝改良场及工作站等蚕桑机构。
杨邦杰于日本学习期间,曾与导师田中义麿博士共同发表《冬季莴苣叶养蚕》一文,开探讨桑蚕代用饲料的先河。1928年回国后的3年中,引进日本种和本地种杂交培育出学14、学16等白茧种,为广东省最早育成的优良白茧种。他还整理地方品种,选育出大造系统55、土大、轮月系统仲恺种258、560、369、4000等10余个品种。此后,又与桂应祥合作共同改进258,提高其生命力,达到茧形均匀、茧绵少、解舒好、水结少、出丝率高。选育出生命力较强及茧丝质较优的杂交固定种1053A2,又与桂应祥合作进行温汤浸种试验与蚕的遗传等项试验,发表《仲恺农工学校试验报告》数卷以后,又与陈鼎新合作进行温汤浸种预防微粒子病的试验。
英文
1891~1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