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树百科

疏花疏果

2023-04-20

简介

及时疏除果树过量花果,以保持树势争取稳产、高产、优质的一项技术措施。果树果树开花, 势必消耗大量贮藏营养,加剧幼果之间的竞争,导致大量落果,幼果过多,树体的赤霉素水平增高,从而抑制花芽形成,造成大小年结果现象。果多叶少,光合产物供不应求,影响果实正常发育。降低果实品质,而且会削弱树势,降低果树抵抗逆境的能力。疏花一般是为了保果; 疏果可以克服大小年; 因此, 及时且适宜地疏花疏果, 可以提高优质果比例, 和保持树势。中国古代早有疏花习惯, 公元6世纪中叶,《齐民要术》记有枣的疏花法:“候大蚕入簇,以杖击其枝间, 振去狂花。不打,花繁,实不成”。

目的与指标 疏花疏果的目的,主要是根据树势、树龄、管理水平,获得最佳质量标准的合理负载量。由于不同果树,不同品种的成花, 坐果能力差异很大,目前, 尚无统一的定量留果指标, 只能依据常年对各自果园的历年生产情况、即单株的留果量、能否保证90%以上的果实达到其固有的大小、重量和风味; 采收时不合商品标准的小果率不超过5%; 同时,还能形成翌年所必须的花量,又不致削弱树势作为疏除量的参考。中国北方对苹果、梨的直观指标是“满树花, 半树果;半树花, 满树果”; “一树应有1/3花枝、1/3预备枝(即无花短枝)、1/3新生枝”为适量; 或者是“按树定产、分枝负担、强枝多留、弱枝少留、疏除外梢花”来确定负载量。长江流域对桃的要求, 是依结果枝的长短、壮弱确定留果量, 并留有1/2~2/3的预备枝; 柑橘产区则选留秋梢或弱夏梢的花果,而疏除其他花芽(见抹芽控梢)。这些经验的基本原则是:①果枝之间应隔一定距离。②每个果实都以其邻近叶片供应营养为主, 所以必须要有一定的叶面积。例如: 苹果乔砧树需40~60片叶、短砧树25~30片叶; 中国梨20~25片叶, 洋梨40~50片叶; 柑橘中温州蜜柑为20~30片叶、甜橙45~55片叶; 桃则需20~35片叶等。③实践中, 任何果树树冠上花朵分布并不均匀, 枝条也有稀密、强弱,叶片有大小和见光长短之分, 而且大枝之间有相对独立性, 故“分枝负担”较为合理。

疏花疏果技术 有人工疏除和化学疏除两种方法:

人工疏除 具有可选择性。在了解成花规律和结果习性的基础上, 为了节约贮藏营养, 减少“花而不实”, “疏果不如疏花, 疏花不如疏花芽”,故人工疏花的第一步, 就是在小年冬季, 花芽形成过量时, 实行重剪花芽, 着重疏除弱花枝, 回缩过长中、小枝组,过密花枝, 或对中、长果枝剪去花芽; 在萌动后、开花前, 再根据花量进行花前复剪, 调整花枝与叶枝的比例。保留花量约超过所需花量的20%左右, 以防花期气候不良, 授粉受精不足。必要时, 对于苹果、梨等果树在花序分离、花梗伸长未开启前疏去整个花序,或每个花序中不易坐果的次生花(苹果为边花、梨为中心花), 对葡萄中果穗疏松、落粒较重的玫瑰香、巨峰等品种, 可在花穗伸长、小花开放前摘除穗尖, 可使穗形整齐、紧密; 板栗摘除果枝基部的数个雄花序, 可促使上部花序增加雌花量; 荔枝则可以从果枝基部疏除1/5~1/4的花穗, 也可将长花穗短截。

仁果类、核果类、柑橘、龙眼、杨梅等果树坐果过量时, 大多采用人工疏果。时间在生理落果刚结束时开始; 疏果对象一般先疏除开花晚, 果实较小和畸形果, 然后根据树株、枝势和结果枝强弱或长短的负载能力进行定果。如苹果、梨留第1~2花的果实, 核果类则长果枝留2~3果, 短果枝留1果; 龙眼、葡萄等则先疏小穗、小粒; 杨梅的一般标准为对结果枝疏一留一, 留存者, 每枝留2果; 早疏果对防止大小年有较好作用, 一般在花后1~2周内进行, 但坐果不稳的品种, 则须待生理落果后, 或分两次进行。第二次疏除重点, 是发育不良、质量较差的果实。

化学疏除 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克服大小年,欧美各国已作为果园常规措施之一。中国仅限于苹果、梨、桃上少量应用。

药剂种类主要有: ①二硝基化合物(DN类)中,以二硝基邻甲苯酚及其盐类最常用。可以灼伤花粉及柱头, 达到阻止花粉发芽、花粉管伸长, 使花不能受精而脱落。一般在早花开放, 并已受精后喷布, 以疏除迟开的花朵; 使用时间较短, 且不易掌握。苹果上一般使用浓度为800~2000ppm, ‘金冠’、‘元帅’系品种、弱树使用浓度宜低, 喷后遇雨, 可以增加吸收量,容易造成药害或疏除过量; 对桃也有疏花作用,但对留存果实的重量、大小也有一定影响。生产上应用较少。②石灰硫磺合剂。其作用与硝基化合物近似,喷布必须严密使柱头着药, 药效稳定, 且较安全, 兼有防病虫作用; 有效浓度:苹果为0.6~1.5°喷1次; 桃为0.2~0.4°,连喷2次; 在盛花后2~3天喷布。石硫合剂疏花的效应反映缓慢, 落花后一个月, 才能进行人工辅助疏果。③萘乙酸和萘乙酰胺。在花期喷布,会使花粉管伸长受抑, 不能正常受精, 造成落果; 在幼果期喷布, 则干扰内源激素的代谢和运输, 促生乙烯而导致落果。易落花的品种用萘乙酰胺比较稳妥, 浓度为25~50ppm, 萘乙酸则须10~20ppm; 国光苹果在蕾期先喷300ppm乙烯利,并在落瓣后10天左右再喷20ppm萘乙酸, 或萘乙酸加乙烯利; 鸭梨在坐花期喷1次40ppm萘乙酸即有效, 200~300ppm疏除温州蜜柑, 5~10ppm柿花后10天疏柿果。④乙烯利。通过提高乙烯水平, 促使离层细胞解体而导致落果, 有效期较短。一般浓度为300~500ppm, 盛花期或落花后10天左右均可; 对苹果大小年结果习性强的品种, 以疏花为好; 但对不同苹果品种效应不一致,如对金冠、国光的疏果作用不如旭、红星明显; 乙烯利也可疏除李、樱桃和桃果实。⑤西维因。原是一种杀虫剂, 有内吸作用, 在树体内, 可以干扰幼果内维管束的输导作用,迫使幼果缺乏营养而脱落,作用温和而稳定。花后2~3周, 浓度为750~2000ppm, 应喷匀幼果。早喷而且浓度偏高时, 容易使金冠品种发生果锈。

20世纪50年代以后, 化学疏除已从单一用药, 逐步发展为化学疏除剂与生长调节剂混用的趋势, 如低浓度萘乙酸加西维因可以代替高浓度萘乙酸, 以减少疏除过量的缺点; 萘乙酸加乙烯利,或B9加乙烯利加萘乙酰胺, 则兼收疏除当年过量花果,又促进成花,增加了克服大小年的效应。

影响效应因子:①气候是影响药效的重要因子,低温高湿的地区有助于二硝基类化合物的吸收, 在疏除的同时, 幼芽、嫩梢叶片等器官容易遭受伤害, 阴雨天气也会使萘乙酸发生疏除过量的弊病。②树种与品种对于同一类疏除剂的敏感性不同; 自然结实力强的品种, 不易疏除, 要选用较高浓度、或两种以上疏除剂混合使用; 异花授粉的品种, 则又易疏除过度。坐果不稳定的地区, 以疏果较为稳妥。③树势强弱对药剂反应不同, 弱树比强树易疏除, 因此, 使用浓度应偏低; 此外,喷布时期一定要与药剂疏除性能相配合,选择达到适量疏除的最适时期。

疏花疏果已成为克服大小年与提高果实质量的一项重要手段,化学疏除有明显的优越性,但由于年间气候差异,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性,故果树主要生产国均以化学疏除为主,疏除量要求达到应疏除量的70~80%,然后辅以人工有选择地疏除,藉以保证优质果的比例。

英文

thining of blossoms andfruli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