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蔷薇科枇杷属,亚热带常绿小乔木。又名芦橘。学名Eriobotrya japonica Lindl.。
起源与分布 原产中国, 现四川汉源、泸定、会理,湖北长阳、恩施等地, 尚有野生枇杷。根据《周礼》(公元前3世纪)记载,枇杷的栽培历史至少已有2000多年。据宋代陶榖清《异录》记载,在公元10世纪长江流域已广为种植。在唐代, 枇杷已传入日本, 1784年传入法国, 1787年由广东引入英国, 1889年由日本传入美国。中国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自治区), 以浙江余杭、黄岩, 江苏洞庭山, 福建莆田、云霄, 安徽歙县等地最多, 台湾台中地区也是主产区。枇杷在日本、印度、以色列、美国(加里福尼亚州及夏威夷)、意大利、阿尔及利亚、智利、阿根廷、墨西哥、澳大利亚等有分布, 日本南部的长崎、鹿儿岛, 千叶等栽培较多。
特征与特性 高6~10米。树干灰褐色,粗糙。幼树中心主枝顶端优势明显, 仅顶芽及邻近几个腋芽抽发成长枝, 故树冠层性明显。根系分布较浅且窄, 易受旱及风害; 吸收根主要分布于离地面10~50厘米土层中, 水平根多集中于离主干1~1.6米周围。年抽梢3~4次, 新梢密被茸毛。叶倒卵形或长椭圆形, 叶缘有锯齿状缺刻, 叶背密被锈色茸毛, 近于无柄。圆锥花序, 小花芳香, 萼片、花瓣各5枚, 雄蕊多数, 雌蕊柱头5叉, 子房下位, 通常5室, 常有2~6个胚珠发育成种子。果圆形、扁圆形、椭圆形至广倒卵形。果皮橙红、淡黄色, 果肉白、淡黄至橙红色,肉质致密,柔软多汁(见图)。
1. 果枝; 2. 种子; 3. 果实纵剖面; 4. 雌蕊5. 花纵剖面; 6. 花
枇杷生长发育要求较高温度, 一般年均温12℃以上即能生长, 15℃以上更适, 冬季及初春的低温对开花及幼果发育影响极大,低温应不低于-3℃。要求年降水量1 000~2 000毫米。因叶大怕风, 沿海多台风地区宜选避风处种植并造防护林。对土壤适应性广,以土层深厚、土质疏松、不易积水为佳, pH5~6.5均可栽培。
主要品种 枇杷品种很多, 按果肉色泽可分为红肉(红沙)类及白肉(白沙)类,前者肉色橙红或橙黄,后者肉白色, 尚有红白杂交而近于白色者。一般红肉类生长强健, 易栽培, 产量高, 果皮厚, 肉质较粗, 耐贮运, 适于制罐; 白肉类生长较弱, 栽培较难, 较低产, 果皮薄, 成熟期多雨易裂果, 肉质细、品质好,适于鲜食。
红肉类 优良品种有: ①大红袍。产浙江余杭塘栖。果圆形, 重约37克, 果皮浓橙红色, 果粉厚, 茸毛长, 皮韧而厚, 易剥。果肉厚, 橙黄色,甜多酸少,肉质致密,较粗,汁液中等。当地6月上中旬成熟。②夹脚。产浙江余杭塘栖。果椭圆或卵形, 多歪斜, 重约33克, 果皮麦秆黄色, 厚而强韧, 茸毛长且密。果肉厚, 淡橙黄色, 质粗, 甜少酸多味浓。当地6月上中旬成熟。③大钟。福建莆田的主栽品种。果倒卵圆形, 基部尖削, 重约50克。果肉厚, 橙黄色, 质地中等致密, 甜而微酸, 味较浓, 品质中上。当地5月上旬成熟。④解放钟。大钟实生选种后代。果大, 重约61克, 倒卵形至长倒卵形, 果皮橙红色, 中等厚, 易剥皮。果肉厚, 橙黄色, 肉质细密, 甜酸适度, 风味浓,5月上中旬成熟。⑤富阳。江苏吴县主要品种。果圆球形, 重约30克, 果皮橙红色, 茸毛甚多, 皮薄易剥。果肉橙红色, 致密细腻, 汁多味甜但较淡。⑥光荣。安徽歙县主要品种。果短卵形, 重约45克, 果皮橙黄色。果肉厚, 橙黄色, 质粗, 甜而微酸,多汁、品质中上。5月下旬成熟。
白肉类 优良品种有: ①软枝白砂。产浙江余杭塘栖。果倒卵形、圆形, 重约25克, 果皮淡黄色, 极薄,易剥。果肉黄白色或乳白色,品质极佳。当地6月上旬成熟。②照种。江苏吴县栽培最多的品种。果圆形或略扁, 重约30克, 果皮淡橙黄色, 果粉厚, 皮薄易剥。果肉黄白色, 汁多, 质地细腻, 糖多酸少, 品质极佳。当地6月中旬成熟。③白梨。福建莆田主栽品种。树冠半开张, 枝条分枝多。果实圆形,果顶平,基部钝圆, 重约30克。果皮淡黄色, 果粉多, 皮薄易剥。果肉乳白色, 质地细腻, 汁多、甜而带清香, 味浓。
栽培技术要点 常用嫁接法育苗, 切接、腹接、劈接、嵌接均可。用共砧。种子洗净阴干即播, 宜浅播,播后不盖土, 用木棍滚压种子入上, 再盖稻草。幼苗喜阴, 搭荫棚或间作物遮荫。5月播种,9月疏苗移栽,苗高70厘米以上可嫁接,以春梢萌动前后为最适期。秋植或春植, 株行距3×4米。果实需钾最多, 氮、磷次之, 成年树每公顷施氮、钾各195~225千克,磷150~195千克, 分3~4次施用, 着重采果后夏梢抽生期、开花前及幼果迅速增大期施肥。果成熟期雨水过多易引起严重落果,要注意排水; 日照强烈又易焦灼果实,可中午喷水; 夏秋干旱花穗变小,注意灌水或树盘覆盖。整形多用变侧主干形, 修剪主要疏除过密枝、枯枝和徒长枝。为调节叶果比, 提高果实品质,须疏花疏果。易裂果的品种宜于果皮转淡绿时套袋。主要病虫害有枇杷烂脚病,为害主干及侧枝,炭疽病, 为害果实; 黄毛虫、天牛、木蠹蛾、蛴螬等, 分别为害叶片、枝干及根。除冬季清园, 加强管理, 增强树势外, 对烂脚病刮除病斑和涂波尔多浆或1:4纯碱水,对炭疽病可在谢花后幼果期喷1 000倍50%托布津液或1 000倍50%瑞毒霉液,对黄毛虫等虫害分别用相应杀虫剂喷杀、灌注或淋杀。
经济价值 枇杷果实成熟于春末夏初, 正是水果淡季, 果肉柔软多汁, 甜酸适度, 风味佳良, 在市场上很受欢迎。果实除鲜食外, 可制罐头、酿酒、制果膏、果露等, 有润肺、止咳、健胃和清热的功效。叶用作镇咳剂和利尿剂。树冠整齐美丽, 周年常绿, 冬花春实, 是优良的庭园绿化观赏树和冬季蜜源植物。
英文
loqu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