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将干茧进行合理贮藏,防止受潮、发霉、变质和虫伤鼠害,以保全茧质,为常年缫丝生产提供所需优质原料茧的一项技术措施。
茧库应具备地势高燥并有能防潮、密闭和换气等条件。干茧进仓时,适干茧包可堆成纵横交错式的紧密大堆,借以减少空气接触面积,增加库内容量。底层地面上,应放置木制茧架,四周距墙50厘米左右,以增进隔热、保温和防潮效果,并应适当留有运茧通道(宽约120厘米)。堆包高度一般以10层为宜。对偏嫩庄口,或受潮茧包,应另设专室堆放成井字山垛,使包间有较大空隙,以利散湿。
干茧极易吸湿受潮,滋生霉菌,为害茧质,致缫丝困难,并损伤丝色、强力,增多颣节,降低丝质。干茧的吸湿特性是相对湿度在65%以下时,茧层吸湿大于干蛹;超过65%,则蛹体吸湿逐渐大于茧层。故若茧库内多湿,蛹体势必首先发霉,然后再传播到茧层,损及茧质。干茧的合理回潮率为11%左右,茧库的合理相对湿度为60~70%,控制此标准可以制止霉菌繁殖蔓延。故应经常根据库内库外的温、湿度变化,加强管理,进行合理的温、湿度调节,防止库内高温多湿。即在库内外温度相同,而库内相对湿度高于库外,或库内外相对湿度相同,而库内温度高于库外时可开启门窗,进行通风排湿,反之,应在库内使用吸湿物品(如:氯化钙、硫酸钙、生石灰等)进行吸湿处理。并要经常保持库内温、湿度的相对稳定,防止激变多变,以免茧层因反复吸湿、放湿而逐渐加深其丝胶蛋白质变性程度,损害茧质。
危害干茧的霉菌主要有曲霉菌、青霉菌、和白霉菌等。被害干茧各有不同特征。曲霉菌寄生茧,在茧层表面呈现淡灰绿色斑点或淡黄色的污斑,久则变暗褐或黄褐乃至黑褐;青霉菌寄生茧呈黄褐色; 白霉菌寄生时蔓延极快,菌丝包蔽如绵,都严重损害茧质。
危害干茧的虫类,主要有属于鞘翅目的大谷盗,双带皮蠹、及属于鳞翅目的棉红铃虫等。此类害虫多数是前期潜伏或由印烂茧臭气引诱而来,喜食茧层和干蛹,茧层受害后不能缫丝。防治方法在干茧入库前采用化学杀虫剂杀除。此外,对鼠类也应用药物进行毒杀。
英文
cocoon stor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