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豆科草木樨属(Melilotus)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种肥料、饲料兼用的绿肥作物。一般认为草木樨属植物起源于小亚细亚,后传到欧美大陆的温带。又有资料记载,白花草木樨起源于亚洲西部,黄花草木樨起源于欧洲,香甜草木樨起源于中国四川等省,有些种的草木樨原产于前苏联,如伏尔加草木樨和里海草木樨等。
全世界草木樨植物约有20种左右,中国现有9种,如:白花草木樨(M. albus Desr),黄花草木樨[M.officinalis(L.) Desr],细齿草木樨(M. dentatusDers)。香甜草木 樨 (M.suaveolensLedeb.),印度草木樨(M.indicus All.),伏尔加草木樨(M. wolgicusPoir.),高草木樨(M.altissimus Thuill)。中国北方栽培品种主要是二年生白花和黄花草木樨(图),南方为一年生草木樨。
成分 草木樨矿质养分含量随品种、播期、生育期而异。一年生草木樨植株氮(N)、磷(P)、钾(K)含量随生育期进展而下降。钾尤其明显。而养分积累总量又与产草量呈正相关。盛花期鲜草量增长迅速,并达高峰,养分的积累也最多。二年生草木樨第一年茎叶中氮、磷、钾含量随生育期进展而逐渐下降,氮素下降更加明显。据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科研所测定,氮素累积高峰在旺盛生长期(约8月初至8月中旬),磷素和钾素累积高峰分别在8月中旬和9月上旬。草木樨不同生长年限及生育阶段的养分含量及积累量见表。
黄花草木樨
草木樨营养成分受品种,生育期,利用部位和生长年限影响较大。一年生草木樨在分枝期内茎和叶的蛋白质含量较高,现蕾期以后纤维素含量增高。二年生草木樨第一年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而纤维素含量较少。
草木樨含有0.5%~1.5%的香豆素,当青贮不当或发生霉烂时,香豆素转变成出血素,饲喂家畜将招致麻痹、食欲减退、粘膜变褐,血液不能正常凝固并导致出血不止而死亡。
栽培技术 草木樨根深粗壮,茎秆直立。出苗后一个月内生长缓慢,分枝后生长加快。二年生者当年只生枝叶,第二年开花结实。一年生草木樨春播可当年收种。草木樨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格,适应性广,耐旱、耐寒、抗瘠薄、耐盐碱,在石灰性粘质或砂土、陡坡、沟壑等土壤上均可生长。地温稳定在5~7℃,土壤水分10%~12%时种子开始发芽,当土壤含水量<5%时,叶片出现凋萎,苗期可耐-4℃的低寒,但返青后抗寒能力变差,遇气温突变,易受冻害。草木樨耐盐能力仅次于田菁和柽麻,但耕层土壤中氯化钠(NaCl)含量>0.25%时严重受害。
草木樨不同生长年限及生育阶段养分含量和积累量(占干物重%)
采样 日期 (日/月) |
生育期 | 养分含 量 | 累积量(mg/株) | ||||||||||
N | P2O5 | K2O | N | P2O5 | K2O | ||||||||
地上部 | 根 | 地上部 | 根 | 地上部 | 根 | 地上部 | 根 | 地上部 | 根 | 地上部 | 根 | ||
17/6 1/8 15/8 30/9 30/5 15/6 6/7 29/7 |
分枝期 旺盛生长期 旺盛生长期 生长减缓期 旺盛生长期 现蕾期 盛花期 成熟期 |
4.22 2.53 2.39 2.20 3.45 3.87 2.38 1.40 |
2.11 3.04 2.89 3.20 2.45 1.87 1.38 1.40 |
0.80 0.54 0.60 0.40 0.72 0.52 0.44 0.24 |
0.80 0.84 1.10 0.96 0.70 0.48 0.36 0.30 |
2.70 2.15 2.80 1.50 1.81 1.33 0.79 0.81 |
1.30 1.10 0.90 1.15 0.50 0.65 0.42 0.50 |
34 260 351 403 351 720 1029 1037 |
2 30 81 225 120 90 70 70 |
6 56 88 73 61 117 187 174 |
0.6 8 31 67 34 23 18 15 |
66 221 412 275 168 299 336 587 |
1 11 25 79 25 31 21 25 |
草木樨的栽培要点是:①种子处理。播种前采用硬磨法和机磨法处理,使种子起毛,提高种子发芽率;②播种。在早春风沙较大的北方地区,多采用夏播。长江流域以9月中旬秋播为宜,北方寒冷地区土温低于2℃时,宁晚勿早。播种量因种植方式、地区和整地质量而异,一般水田每公顷用量15千克,旱地22.5~30千克。北方地区播种量稍高于南方;③整地。草木樨种子小,芽软,顶土力弱。播种前须整地保墒,耙压提墒,播种时浅覆土2~3厘米,稍加镇压即可;④施肥。磷肥可促进根系发育,提高抗旱能力,增加根瘤量及提高鲜草产量。磷肥宜早施,用作种肥或基肥,每公顷施过磷酸钙225~375千克或磷矿粉375~750千克。用0.1%的钼酸铵浸种,可提高固氮量并促进根系生长;⑤防冻保苗。为草木樨安全过冬,应力争早播,坚持霜后割草和冻前培土。
利用方式 草木樨除与大田作物进行轮作外,多与粮(稻、麦、玉米)、经济作物(油菜、棉花、果树)等间作套种或荒地单种。直接翻压作底肥,应在鲜草产量和总养分含量最高的时期,并考虑后作播种期、土壤和水分等条件进行适期翻耕,一般在后作播种前15~33天耕翻为好。掩埋深度以20~30厘米为宜,翻压要紧密。防止跑墒。在缺磷的土壤上,应配施一定数量磷肥。作饲料时可将草木樨鲜嫩茎叶捣成菜泥或将干茎叶和种子磨成细粉,或把鲜嫩茎叶切碎加进“中曲”发酵之后饲养家畜,再用牲畜粪肥田。
此外,草木樨全株含有香豆素,使植株带有浓郁的香味,易招引蜜蜂,是很好的蜜源植物。
英文
sweet cl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