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由不同年龄的林木所组成的林分。一般规定异龄林分内林木年龄的差异要超过1个龄级, 美国规定3个龄级。异龄林中的林木所形成的林冠参差不齐, 构成垂直郁闭的林分,大多数异龄林具有多层次和多树种的特点。所以, 异龄林的主要类型为复层混交异龄林。
异龄林的年龄最优结构为: 小径木的年龄为1~N/3 (N为林分中林木的最高年龄),平均年龄为N/6;中径木为N/3~2N/3年, 平均年龄为3N/6; 大径木为2N/3~N年, 平均年龄为5N/6。据美国森林经理学家迈耶尔(H. A. Meyer, 1953)的研究, 均衡异龄林的株数按直径的分布可由指数方程表达, 即
Y=K·e-ax
式中 K为回归常数;a为回归系数;e为自然对数之底;x为直径; Y为相应直径的林木株数。方程中的a值决定林木株数在连续径级中的递减率;K值指示林分的相对密度。苏联测树学家特烈其亚科夫(Н. В.Тречьяков, 1927)主张把复层混交异龄林划分成森林分子进行调查和分析。在复层混交异龄林中, 同一树种, 同一年龄世代, 同一起源的林木集合体, 构成一个森林分子。大量研究资料表明, 当复层混交异龄林划分为森林分子以后, 每个森林分子内部存在着和同龄纯林相同的结构规律性(见林分结构)。寒温带、温带、亚热带的大部分异龄林, 在未经强度择伐的条件下, 一般都具有森林分子的结构规律性。在热带林和热带雨林的复层混交异龄林中, 一个林分往往有上百个树种, 林木年龄从一年到百年以上都有, 对这类林分,就难于划分森林分子。但其林分结构也有规律。中国海南岛和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调查材料表明, 在这类林分中, 全部林木混杂在一起的直径分布, 一般多呈近似双曲线式的反J形分布,即小径木株数最多。随着直径的增大,林木株数急骤减少, 但到一定径阶后,株数减少幅度渐趋平缓。异龄林的形成和延续, 要求林下有大量的幼苗和幼树能不断地更替衰老的林木。因而组成异龄林的树种, 一般都是能够适应林冠下更新的阴性树种。异龄林的采伐方式为择伐, 更新方式为伐前林下更新。异龄林在经营上的优点为: 林地上始终有林木覆盖,能最有效地维持地力和保持水土,林地立体利用最为集约, 能提供大径材和较多的森林副产品; 对各种自然灾害有较强的抵抗力, 适用于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风景林等。异龄林在经营上的缺点为: 更新期长, 难以更换树种; 更新、间伐和主伐的作业技术复杂, 在采伐和集材时, 有伤害后继木的危险;收获调整和施业方法较为复杂, 故花费多、收益低。
英文
unevenaged for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