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百科

湿地松

2023-04-18

简介

学名: Pinus elliottiiEngelm。松科, 松属。

形态和用途 常绿大乔木, 在原产地高达30米,胸径90厘米。树皮纵裂成鳞状块片剥落。枝条每年生长3~4轮, 小枝粗壮, 橙褐色至灰褐色; 鳞叶干枯后宿存, 故小枝粗糙。冬芽无树脂, 淡灰色。针叶2或3针一束并存, 长18~25厘米, 径约2毫米, 刚硬; 树脂道2~9个,多内生; 叶鞘宿存,长约12毫米。球果圆锥形或窄卵圆形,长6.5~13厘米, 径3~5厘米,有柄; 鳞盾肥厚, 鳞脐瘤状,宽5~6毫米, 急尖头长不足1毫米。种子卵圆形, 微具三棱,长6毫米, 黑色, 有灰色斑点; 种翅长8~33毫米, 易脱落。2~4月开花, 至第二年9月果实成熟。成熟球果变为褐色。

木材轻软, 比重0.58左右, 纹理直, 在南方松类中, 它的力学强度较大, 广泛地用于建筑、枕木、坑木、电杆, 以及胶合板、胶合梁、纤维板和造纸等方面。许多国家引种作为短轮伐期的造纸用材林。它还是原产地最主要的松脂生产树种, 树脂道粗大, 单位割面的树脂道面积比马尾松大70%, 而且松脂不易凝固, 松脂流畅, 产脂量较高。松脂质量好, 为半透明粘稠液体, 存放8年以上, 未经密封仍未氧化变质。

朱政德

地理分布和生物学特征 湿地松分布在美国东南部6个州, 北纬27°~33°50′、西经80°~90°。垂直分布从海平面至150米处。中国最早是在1933年由归侨在广东台山县沙栏乡肖美村引种。1947年又从美国引入种子, 分别在江苏江浦、安徽泾县和马鞍山、湖北武昌、湖南长沙、四川重庆、广东广州、广西柳州等地区栽植, 普遍生长良好。从1974年到80年代初,在中国亚热带地区广泛种植, 面积已达24万公顷。

分布区气候温暖, 夏季高温潮湿, 冬秋较干旱,年平均温度为17.2~18.3℃, 最冷月平均最低温度为4~12℃, 偶尔出现41℃及—17.8℃的绝对温度, 短期高温或低温对湿地松无严重影响, 年降水量1 270毫米, 70%降在250天的生长季内, 属夏雨型。湿地松分布区多属海岸平原, 土壤多为沙土, 酸性, 地下水位较高, 局部有季节性积水, 地表下45~60厘米常有排水不良的硬盘, 有铁铝积累。当土壤排水良好及上层厚度大于50厘米时, 生长良好。排水不良时, 长势最差。喜光树种, 不耐庇荫, 抗风力较强, 主、侧根较发达。湿地松在中国能生于多种酸性土壤, 从华南的砖红壤、冲蚀严重的红壤粗骨土、沿海沙土到亚热带的红壤至暖温带的黄棕壤土。不同气候带种植的湿地松, 随海拔升高, 生长明显下降, 纬度越向北,下降幅度越大。一般南亚热带 (广东、广西及福建部分地区)可在600米以下,中亚热带在400~500米以下发展湿地松(四川盆地在600米以下)。

潘志刚

育种 ①种源选择: 美国佛罗里达州南部种源,耐寒力较北部种源低, 同样佛罗里达州东北部种源,又比西部及分布区东北部的低。在中国初期生长表现以佛罗里达州种源较好。②优树选择:要注意生长量、木材比重、纤维长度、抗病性、树干通直度、枝下高、产脂量及开花结实能力等综合性状。中国60年代初选优时,因资源少, 生长量按平均值加两个标准差选择。树高、直径和材积性状遗传力较低, 树高的狭义遗传力为0.03~0.37, 直径为0.22~0.58, 材积为0.16~0.35, 而材积广义遗传力为0.59。所以对生长速度改良不会迅速收效。③高产松脂育种: 产脂性状选择的改良效果较大。研究表明, 高产松脂与生长速度呈正相关。高产脂个体一般比平均木生长量大12%。因此,选择高产脂优良个体时应把速生和优良干型纳入选择标准。选择方法以每日每10厘米割沟产脂量与对比木相比来评定产脂能力。④抗病性育种: 梭形锈病是湿地松严重病害, 感病率达50~70%。美国十分注意种群抗病性的地理变异。密西西比州种源和得克萨斯州西部种源较抗梭形锈病。在种源选择的基础上作个体选择,途径是:病区选择表型抗病个体→自由授粉家系的人工接种测验→再选择,或病区选择表型抗病个体→建立无性系收集区或种子园→人工控制授粉—→对控制授粉家系接种测验—→再选择。⑤建立种子园:广东在建设湿地松初级种子园的经验是:在生产中,应不断补充新的遗传资源;选择有效积温8 000℃左右的丘陵或台地建园;适当疏植,改变栽植形式;从盛产期开始,开深沟重施有机肥;加强球果害虫防治。湿地松的针叶束与小枝扦插及高压均能生根成苗,但生根率、成活率依年龄、个体遗传差异、扦插条件等而异。小枝扦插成活率一般只有30~40%,只限于苗木的小枝。高压生根良好,在5~17年生的母树上,割伤小枝并以生长素处理后获得85%的生根率,在17~26年生的老树上高压繁殖则很少生根。

钟伟华

造林技术 ①采种:湿地松球果一般于9月成熟,采收后在晴天将球果铺开摊晒,球果鳞片张开后,种子即自行脱出。种子千粒重平均约33克,贮藏时含水量应不高于12%。②育苗:首先将种子进行消毒,然后用40~50℃温水浸种24小时,取出阴干即可播种。也可采用湿沙催芽后,采用芽苗移植办法,移在容器内或苗床上。苗期要严格控制猝倒病(见苗木猝倒病)的发生,可以7天左右喷一次0.5~1%的波尔多液或800~1 000倍退菌特液。6~8月,苗木生长加快,要适时浇水施肥,并及时除草、松土。在后期,苗木粗生长开始增加,要适当控制水肥,避免陡长。③造林:中国广东在10月份育苗,可在第二年2~3月出圃栽植。其他地方在早春育苗,可于秋末、冬初或第二年早春栽植。造林地在平缓坡可全垦,在坡地则带垦或穴垦。用大穴(0.6×0.6×0.6米)或小穴(0.4×0.4×0.4米)栽植,最好在穴内施些磷肥作基肥,以弥补南方红壤的缺磷。湿地松幼林生长迅速,作速生用材林培育,每公顷可植1 666株(2×3米)或1 110株(3×3米)。④抚育管理:造林后头两年要注意及时除草、松土,5~6年郁闭后,可采用下层抚育法(见疏伐),砍坏留好,第一次可间伐25%左右。抚育间伐强度与频度,应根据林木生长、分化,间伐后小径材的利用及收益等来确定。也可以培育用材林兼高产脂林,这首先要选生长快、产脂高的品系。

主要病虫害有纺锤锈病、梭形锈病、松针褐斑病、松赤枯病、落针病、赤落叶病、枯梢病、流脂病、松毛虫、松梢螟、松梢小卷叶蛾等。

潘志刚

英文

slash p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