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以林分优势木平均高与林分平均年龄的关系为依据划分的林地生产力等级。用标准年龄时林分优势木平均高绝对值表示。常在地位指数表中查定。采用地位指数表示地位质量的高低较地位级直观, 同时优势木平均高受营林措施和密度的影响小, 比较稳定。美国在20世纪20年代首先采用这种评定立地质量的定量指标。中国70年代后期编制了油松、杉木、落叶松等树种的地位指数表, 并对利用0.06公顷标准地林分中最高3株树作为指数木等编表技术和理论做了广泛的实验研究。
地位指数表的编制方法 根据实测的优势木平均高和年龄的关系, 分析确定出树高生长曲线式, 计算出各龄阶树高,绘制在坐标纸上即成导向曲线。在确定的标准年龄上整化为整米数, 然后再导算出各龄阶的相应树高。根据实测树高点在坐标纸上分布的上下限,确定立地指数级个数及级幅, 并绘制出地位指数曲线图。在曲线上标出标准年龄时优势木平均高绝对值,即地位指数。根据各曲线计算值列表, 即地位指数表(见表)。地位指数的特点是: 不论林分是否达到或超过标准年龄, 都用标准年龄时的优势木树高比较它们的生产力。编制地位指数表的主要环节包括: ①确定标准年龄:标准年龄通常用林分达到生长旺盛期以后,高生长逐步趋向稳定的年龄。又称指数年龄、基准年龄。以10年为单位取整数, 多为20、30、50、100年。中国对油松定为30年, 对杉木定为20年。同一树种规定统一的标准年龄, 有利于在同一水平上比较林地的生产力。②确定地位指数级距: 在标准年龄上将树高按2~4米分级。③确定选测优势木的株数: 要求用最少量优势木达到指示林地生产力的目的。英国、联邦德国、意大利、瑞士、捷克斯洛伐克等国推荐每100平方米林地面积测定1株优势木树高。中国1979年研究并推荐在600平方米的标准地上选测林分3株最高树树高的平均值作优势木平均高。
地位指数表应用 地位指数表是编制同龄林 (特别是人工林) 收获表的基础。由于它直接用树高绝对值表示, 不是等级的相对概念, 这就避免了不同地区的相同树种,因划分等级标准不同而难于比较的缺点。目前, 地位指数在集约经营的人工同龄纯林中已广泛应用, 但还缺少在异龄林中应用的经验。
中国杉木统一地位指数表
标准年龄: 20年 级距:2m
指数 树高 龄阶 | 6 | 8 | 10 | 12 | 14 | 16 | 18 | 20 | 22 |
4 | 0.6~1.6 | 1.7~2.7 | 2.8~3.7 | 3.8~4.8 | 4.9~5.9 | 6.0~6.9 | 7.0~8.0 | ||
6 | 1.4~2.6 | 2.7~3.9 | 4.0~5.2 | 5.3~6.5 | 6.6~7.8 | 7.9~9.1 | 9.2~10.4 | 10.5~11.7 | |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32 |
1.3~2.7 2.3~3.7 3.0~4.6 3.7~5.3 4.1~5.9 4.6~6.4 5.0~6.9 5.4~7.4 5.8~7.8 6.2~8.2 6.5~8.5 6.8~8.9 7.0~9.2 |
2.8~4.1 3.8~5.3 4.7~6.3 5.4~7.1 6.0~7.7 6.5~8.4 7.0~8.9 7.5~9.4 7.9~9.9 8.3~10.3 8.6~10.7 9.0~11.1 9.3~11.4 |
4.2~5.6 5.4~6.9 6.4~8.0 7.2~8.9 7.8~9.6 8.5~10.3 9.0~10.9 9.5~11.5 10.0~12.0 10.4~12.5 10.8~12.9 11.2~13.3 11.5~13.7 |
5.7~7.1 7.0~8.5 8.1~9.7 9.0~10.7 9.7~11.5 10.4~12.2 11.0~12.9 11.6~13.5 12.1~14.1 12.6~14.6 13.0~15.1 13.4~15.6 13.8~16.0 |
7.2~8.5 8.6~10.1 9.8~11.4 10.8~12.4 11.6~13.3 12.3~14.2 13.0~14.9 13.6~15.6 14.2~16.2 14.7~16.8 15.2~17.3 15.7~17.8 16.1~18.2 |
8.6~10.0 10.2~11.7 11.5~13.1 12.5~14.2 13.4~15.2 14.3~16.1 15.0~16.9 15.7~17.6 16.3~18.3 16.9~18.9 17.4~19.5 17.9~20.0 18.3~20.5 |
10.1~11.5 11.8~13.3 13.2~14.8 14.3~16.0 15.3~17.1 16.2~18.1 17.0~18.9 17.7~19.7 18.4~20.4 19.0~21.1 19.6~21.7 20.1~22.3 20.6~22.8 |
11.6~13.0 13.4~14.9 14.9~16.6 16.1~17.8 17.2~19.0 18.2~20.0 19.0~20.9 19.8~21.7 20.5~22.5 21.2~23.2 21.8~23.9 22.4~24.5 22.9~25.1 |
13.1~14.5 15.0~16.6 16.7~18.3 17.9~19.7 19.1~20.9 20.1~22.1 21.0~22.9 21.8~23.7 22.6~24.5 23.3~25.3 24.0~26.0 24.6~26.7 25.2~27.4 |
研究前景 70年代出现了地位指数数量化得分表, 用于评定宜林地的生产潜力。做法是将林地各个环境因子划分类目实行数量化, 并和地位指数建立多元回归方程, 然后将宜林地环境因子的类日代入多元回归方程中, 求得地位指数得分值。得分表用于预估宜林地种植某一树种达到标准年龄时优势木树高值,而通过树高可进一步预测木材收获量。把电子计算机技术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中的数量化理论应用于利用有林地去推测宜林地生产力潜力的工作, 为确定最适宜的树种造林提供了依据。
英文
site ind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