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百科

扁叶蜂

2023-04-18

简介

膜翅目广腰亚目扁叶蜂科的一类昆虫。触角长, 丝状, 15~40节。雄虫触角无突起, 头囊为关闭式, 舌较头囊短。前胸背板后缘几乎是直的。有淡膜叶。前胫节有2端距, 中、后胫节有端前刺。有腹板前桥。中胸背板短, 略超翅基片前缘。腹部背腹面高度扁平, 有侧脊。1~2腹背片中间分开。雌虫产卵管短, 从上面看不见。雄虫外生殖囊不轮转180度。前翅有Sc及2r脉; 臀室于亚基部收缩, 因此鳞片块不在臀室内(图1)。幼虫无腹足, 胸足鬃状。触角细长, 常为7节。全世界已知约160种,中国20余种, 主要分布于古北区。幼虫取食松科、柏科或阔叶树树叶,常造成相当严重的灾害。有些种的幼虫吐丝将寄主植物叶联缀成巢, 有些则把叶缘卷成筒, 然后于筒中生活, 因此又称结网锯蜂或卷叶锯蜂。

图1 松阿扁叶蜂成虫

中国几种重要扁叶蜂 中国为害林木的重要扁叶蜂有黄缘阿扁叶蜂、松阿扁叶蜂、落叶松腮扁叶蜂、云杉腮扁叶蜂和贺兰腮扁叶蜂。

①黄缘阿扁叶蜂(Acantholyda flavomarginataMaa): 雌虫体长12~16毫米。头部色斑如图2a。触角24~34节; 基部黄色, 以后渐渐为暗褐色, 至尖端则为黑褐色; 柄节背面有一黑色纵纹。足黑色, 各节各有一小部分呈黄褐色。淡膜叶褐黑色。翅如韧革, 透明, 淡褐色, 具淡紫色虹彩, 翅脉及翅痣黑褐色。雄虫体长10~12毫米。体色与雌虫稍异。分布中国福建、江西、湖南、广西。为害马尾松。一年或一年以上1代, 以幼虫在土中越冬。翌年2月上旬越冬幼虫开始化蛹, 3月初为化蛹盛期。成虫2月中旬开始出现,2月底开始产卵。卵产于松针内侧,一般每针1粒, 喜产于矮树上。3月初新代幼虫开始孵出, 沿树枝或主梢作一丝巢, 生活于其中。一般每巢只有1条幼虫,虫粪极少留于丝巢中。3龄以后为害更烈, 新老针叶均取食。

图2 扁叶蜂雌虫头部色斑 a. 黄缘阿扁叶蜂; b. 松阿扁叶蜂; c. 落叶松腮扁叶蜂; d. 云杉腮扁叶蜂; e. 贺兰腮扁叶蜂

②松阿扁叶蜂(Acantholyda posticalis Matsu-mura): 雌虫体长13~15毫米。头部色斑如图2b。足(除基节外)和淡膜叶红黄色。触角35~38节; 尖端烟黑色,柄节黑色, 其余红黄色。雄虫体长10~11毫米。分布中国山东、山西。一年1代, 以老熟幼虫在土室内越冬。翌年4月底、5月初越冬幼虫开始化蛹, 5月中开始羽化, 5月底6月初为羽化盛期。卵产于针叶背面, 先产于老叶上, 以后产于当年生新叶上, 极少产于3年生针叶上。6月上中旬为产卵盛期。卵期15~17天, 孵化盛期为6月中旬。初孵幼虫在针叶基部吐丝结网, 身居其中, 咬断针叶拖回网内取食。3龄后转移到当年生新梢基部, 吐丝做致密虫巢定居。巢圆筒形, 每巢居一虫。幼虫受惊, 迅速退入巢内, 并有吐丝下垂习性。

③落叶松腮扁叶蜂 〔Cephalcia lariciphila(Wachtl)〕:雌虫体长10~12毫米。头部色斑如图2c。触角柄节及梗节由背面而下大部分为黑色, 鞭节暗褐色, 端部十余节色较深, 基部7~8节色较淡。淡膜叶褐黑色。雄虫体长8~9毫米, 触角23~25节。分布中国山西。为害华北落叶松。在山西管涔山林区一年1代, 以老熟幼虫在土内或土壤与枯枝落叶间越冬。越冬幼虫翌年4月中旬开始化蛹, 4月底为化蛹盛期,5月中下旬为成虫出现盛期。卵产于叶簇外轮针叶端部背面, 每一针叶上产卵1粒, 每雌产卵30余粒。卵期约30天。幼虫孵出后,立即爬往叶簇基部吐丝作巢,次日取食。幼虫期21~28天。发生数量一般东南坡大于西北坡, 树冠南侧大于北侧。

④云杉腮扁叶蜂(Cephalcia abietis Linnaeus):雌虫体长12~15毫米。头部色斑如图2d。前胸背板侧角后部及其侧下部、翅基片、前盾片后端三角形纹、中胸及后胸小盾片后大半部、前胸前侧片前端均为黄色。触角柄节两端、梗节、鞭节约2/3触角长, 足胫节、跗节及腹部背片除第一节外, 腹片后缘均为黄褐色。淡膜叶红黄色。触角前端、柄节、头胸部及腹部其余部分均为黑色。触角26~29节。雄虫体长11~12毫米。分布中国内蒙古。为害红皮云杉。一年或一年以上1代, 以幼虫及前蛹在土内筑土室越冬。翌年5月上旬开始化蛹, 6月上旬开始羽化、产卵。卵多产于当年生针叶端部, 排列成行。6月下旬卵开始孵化。幼虫吐丝结网取食, 7月下旬开始坠落地面, 入土越冬。

⑤贺兰腮扁叶蜂 (Cephalcia alashanica Gus-sakovskij): 雌虫体长12~14毫米。头部色斑如图2e。触角24~26节; 端部烟灰褐色, 柄节内侧近腹面黑褐色, 其余暗黄褐色。淡膜叶深黑褐色。雄虫体长10~11毫米。分布中国内蒙古。为害红皮云杉。一年或一年以上1代, 以幼虫及前蛹越冬。各虫态发生时期与云杉扁叶蜂大致相同。卵产于2~3年生的老叶上, 从基部排列到端部, 每叶1~3排。初孵幼虫群集针叶基部吐丝缀针叶结网, 身居其中取食, 残余针叶与粪便沾附网上, 渐渐变成虫巢。3龄前取食老叶, 以后取食嫩叶。各龄幼虫均边吐丝边向前蠕行。

防治方法 ①营造混交林, 对现有林加强经营管理, 保持一定郁闭度, 使害虫种群数量降低到最低水平; ②1~4龄幼虫选用40%乐果乳油、80%敌敌畏乳油1 000~2 000倍液、90%敌百虫800~1 000倍液喷杀; ③蛹羽化盛期及幼虫1~2龄前, 施放“741”插管烟剂; ④保护和利用天敌, 如保护和招引益鸟, 利用病原微生物等。

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