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百科

紫苏

2023-04-18

简介

唇形科紫苏属栽培种白苏的变种, 学名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t.var.arguta (Benth.) Hand.-Mazz。一年生草本植物。《本草纲目》记载: “苏性舒畅, 行气和血, 故谓之苏。曰紫苏者, 以别白苏也。” 别名红苏、香苏、红紫苏和赤苏。茎、叶和果实供药用。主产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和山东等省, 全国各地广为栽培。

紫苏

株高30~100厘米, 具香气。茎四棱形,紫色或绿紫色, 多分枝。叶对生, 有长柄,叶片卵形或宽卵形,略皱, 边缘有粗圆齿, 两面紫色或仅下面紫色, 轮伞花序排成顶生或腋生的穗状花序, 稍偏侧,花冠唇形,红色或淡红色。小坚果倒卵形, 灰棕色。花期6月至7月。果期7月至9月。

喜温暖湿润气候,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以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生长最佳。种子繁殖,一般种子发芽率可达90%以上,直播或育苗移栽均可,以直播为好, 生长快, 收获早, 产量高。3月上旬至4月中旬播种, 南方宜早, 北方略迟。撒播、条播或穴播均可。条播行距30~50厘米,开浅沟将种子均匀播下,覆土以盖没种子为度;穴播按行株距45×30厘米开穴,每穴播种子4~5粒,薄覆细土。每公顷播种量15~22.5千克; 育苗应选向阳温暖处作苗床,床土疏松肥沃,耙细整平, 3月中旬至4月上旬播种,将种子匀播床面,薄覆细土盖没种子, 稍压实。经常保持床土湿润,约7~8天出苗, 齐苗后要间苗拔草。5月中旬至6月上旬,苗高10~20厘米时移栽, 生长前期追肥1~2次, 天旱时及孕蕾期要浇水, 大雨后及时排水, 病虫害有锈病Coleosporium perillae 和苏子卷叶螟 Pyrausta phoe-nicealis 等。苏叶与苏梗于9月上旬初见花序时采收,割取植株, 挂通风背阴处晾干, 干后打下叶子; 也可于7月至8月间直接摘取叶片晒干,为苏叶;茎切段后,为苏梗。果实成熟时, 割下植株或果穗, 打落果实, 晒干, 为苏子。留种田宜稀植, 行株距50×50厘米。选留壮苗, 拔除劣苗,9月下旬至10月中旬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保藏。

全草含挥发油,油中含紫苏醛(L.perilla ldehyde)、紫苏醇(L-Perilla-alcohol)、二氢紫苏醇(Dihy-dro-perilla-alcohol)、苎烯、芳樟醇、薄荷脑 (Menthol)、丁香烯(Caryophyllene)等。果实及种子含脂肪油、维生素B1(Vitamin B1)。药理实验:叶浸剂有较弱的解热抗菌作用。紫苏油及其主要成分紫苏醛有升血糖作用。苏叶、苏梗与苏子均味辛, 性温。苏叶有发表散寒的功用。主治风寒感冒, 鼻塞头痛,咳嗽等症。苏梗有理气宽胸, 解郁安胎的功用。主治胸闷不舒, 胎气不安, 呕吐等症, 苏子有降气定喘、化痰止咳的功用。主治咳嗽痰多, 气喘, 胸闷等症。紫苏茎叶还可作香料, 种子油可供食用。

英文

purple peril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