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经过役用性能选育的牛。在生产上要求挽力大,且性情温驯,常用犍牛当役畜。在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上牛的使役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役牛的使用范围有犁、驾、驮之分,役牛淘汰后是肉食的主要来源。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役用牛逐渐转向肉用和乳用。役用牛的特征一般为头稍宽,口大而方,眼大有神,颈较粗壮,背腰平直。前胸宽,胸部发达,尻部倾斜,四肢强壮,关节强健,前肢端正,后肢稍弯,蹄圆大,蹄叉紧。皮厚而有弹性,肌肉发育强大而坚实,筋腱明显有力。全身结构匀称,属粗糙紧凑类体型,前躯比后躯强大,前高后低,呈 “前胜体型”,前胜率在11%以上(见役用牛体型)。
役用牛役用能力大小与体重、性别、品种等因素有关。役用能力常用挽力大小表示,其挽力有经常挽力、持久力、速力、最大挽力等。
中国役用牛品种很多 (表), 除水牛、牦牛外, 中国黄牛育种委员会确定的五大役用黄牛品种有秦川牛、南阳牛、鲁西牛、晋南牛、延边牛等。
中国役用牛品种
品种名称 | 产地与分布 | 外 貌 特 征 | 生产性能 |
晋南牛 Jinnan |
产于山西省西南部汾河下 游的晋南盆地,以万荣、河津、临 猗三县的数量最多、 质量最好。 主要分布于运城地区、 临汾地 区, 全省其他地、 市也有分布。 |
晋南牛属役肉兼用品种,具有兼用型牛 体型外貌特征。体型高大结实。公牛头中等 长,额宽,顺风角。颈短而粗,垂皮较发达, 前胸宽阔,肩峰明显,背腰平直,臀端较窄, 蹄大而圆,质地致密;母牛头清秀,乳房发 育差,乳头细小。被毛红色或枣红色,鼻镜 和蹄壳为粉红色。 |
晋南牛公牛最大挽力275 千克,阉牛为289千克,母牛216 千克,相当于体重的55%。中等 膘性,屠宰率平均52.3%,净肉 率为43.4%, 泌乳期平均产奶 量745千克, 乳脂率为5.5%~ 6.1%。 |
复州牛 Fuzhou |
产于辽宁省的复州市。分布 于金县和新金市。 |
体质健壮,结构匀称,骨骼粗壮。背腰 平直,尻部倾斜。四肢健壮,蹄质坚实。公 牛角短粗,向前上方弯曲,雄性强。母牛角 细,多呈龙门角。鼻镜粉红。被毛为浅黄或 浅红色。 |
公牛最大挽力426千克;占 体重的55.8%; 母牛为259千 克,占体重的62.4%。一般屠宰 率为50.7%, 净肉率40.3%。 |
渤海黑牛 Bohai |
产于山东省渤海湾无棣县, 又称无棣黑牛。分布于滨州地区 沿海。 据统计, 产区存养量约 19.5万头。其中适繁母牛8.4万 头。国营家畜改良站15处,种畜 场1处, 共计饲养种公牛350 头。 |
渤海黑牛属中型役肉兼用品种。角短质 密,呈黑色。四肢短,体躯广而长。蹄大质 坚实。全身被毛、鼻镜、角及蹄皆为黑色。四 肢及蹄病极少。 |
公牛最大挽力619千克,母 牛378.7千克。 公牛屠宰率为 53%,净肉率为45.4%;母牛分 别为50.12%、 41.26%。 |
郏县红牛 Jiaxian |
产于河南省郏县,故称郏县 红牛。分布于宝丰、鲁山和毗邻 各县,洛阳、开封等地区也有少 量分布。 |
郏县红牛属大型牛品种。体质结实、骨 骼粗壮,体躯较长,呈长方形,具有役肉兼 用体型。角短致密,角为红色或蜡黄色,角 尖紫红色。垂皮发达,肩峰稍隆起,尻斜,四 肢粗壮,蹄大结实。被毛为红色、浅红或紫 红。 |
公牛最大挽力405.6千克, 母牛322.9千克。未经肥育的成 年屠宰率51.4%, 净肉率为 40.8%。 |
(续)
品种名称 | 产地与分布 | 外 貌 特 征 | 生产性能 |
雷琼牛 Leiqiong |
产于广东省雷州半岛端的 徐闻县和海南省的琼山县、澄迈 县等。分布于两省的海康、遂溪 廉江、定安和儋县等地,是海南 高峰牛和徐闻黄牛的总称。 |
公牛角长,直立向外弯曲;母牛角短,或 无角。垂皮发达,肩峰隆起。公牛峰高13~ 17厘米。尾根高,尾长。四肢结实,管围细, 蹄坚实。皮薄,被毛细,多为黄色,次为黑 色、褐色。雷琼牛有十三黑特征,即鼻镜、眼 睑、耳尖、 四蹄、尾帚、背线、阴户及阴囊 下部为黑色。 |
屠宰率49.6%, 净肉率 37.3%。泌乳量400~500千克。 每天耕地0.13公顷。 |
皖南牛 Wannan |
产于安徽省的黟县、 歙县、 绩溪、旌德县等地。也分布于长 江以北的皖浙、 皖赣交界的山 区。 |
皖南牛是小体型牛。头稍重,额宽平,颈 稍短。垂皮发达。公牛肩峰高。胸部深, 背 腰平直,多双脊背牛,后臀肌肉丰满。四肢 短。尾细长。蹄多呈黑色,质地坚实,被毛 粗, 有背线, 以褐色、 黑色毛较多。 |
皖南牛挽力200~250千 克,占体重的60%~65%。屠宰 率为52.5%, 净肉率45.0%。 |
闽南牛 Minnan |
产于福建省龙海、漳浦、晋 江、平和、同安、安南及漳洲等 县 (市)。分布于龙溪、晋江、莆 田及福州四个地区的20多个县 (市)。 现该省拥有闽南黄牛52 万头, 其中可繁殖母牛占40% 左右。 |
发育匀称,肌肉丰满,具有役肉兼用型 牛特点。 头略长, 眼微突出。 公牛角呈 “八”字形, 母牛角向后弯曲。 公牛肩峰高 (13~18厘米),垂皮发达(18~20厘米)。胸 深宽,背腰平直,尻部斜,四肢细,蹄紧密。 被毛多为黄色、褐色,次为黑色。眼圈、鼻 镜、 背线、 尾帚及蹄壳为黑色。 |
犁耕最大挽力70.3±5.6 千克,占体重的42.1%。屠宰率 为52.9%,净肉率为44.8%。泌 乳量430~680千克。 |
盘江牛 Panjiang |
产于南北盘江流域滇、 黔、 桂三省接壤的广大地区,故取名 盘江牛。是原关岭牛、文山牛和 隆林牛的总称。分布于贵州的安 顺专区和黔南自治州19个县; 云南的广南、富宁、砚山、邱北 等八个县;广西的隆林、田林、西 林等县。 |
盘江牛额平或微凹,角形多种多样。公 牛肩峰明显,垂皮长,自下额延至前胸部。胸 深而窄。尾根高,尾细长。前肢正直,后肢 飞节多内靠,四肢关节筋腱明显,蹄质致密 坚实。被毛黄色居多,次为褐色和黑色。鼻 镜呈黑色。 |
最大挽力阉牛为245千克, 母牛195千克, 分别占体重的 66.8%和70.6%。 屠宰率为 52.1%, 净肉率40.8%。 |
峨边花牛 Ebian |
产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 州东北部小凉山北坡的峨边县。 分布于大、小凉山亚高山地带以 及汉源县等。 |
公牛头粗重,母牛头狭长,额微凹, 口 方正,角形多样,少数无角。颈粗短、垂皮 发达。前躯发育好,胸深。腹圆大而下垂,尻 长平直而欠宽。尾根高,尾粗长。四肢短而 结实,蹄小坚实。被毛密细软,毛色以黄白 花为主, 次为黑白花和黄白黑三色相间花 片。 |
经短期肥育, 屠宰率达 53.5%,净肉率45.5%。公牛最 大挽力247.1±42.3千克,阉牛 最大挽力为275±71.9千克,相 当于体重的77.4%~77.6%。 |
温岭高峰牛 Wenling |
产于浙江省温岭县, 黄岩、 玉环、 乐清县等也有分布。 |
公牛头大额宽,眼大有神。耳薄大向前 竖立。颈粗有皱褶,垂皮发达。前躯发达.肩 峰高耸,故称温岭高峰牛。肩峰分高峰型和 肥峰型两种。高峰型峰高(12~18厘米)而 窄,形状像鸡冠;肥峰型形状像畚斗,故群 众称“畚斗峰”。后躯较差。被毛为黄色或棕 黄色, 眼圈、 嘴环、腹下、 四肢内侧及下部 有灰白色细毛,背线、尾、蹄呈黑色。鼻镜 为青灰色。 |
阉牛最大挽力387千克,母 牛为218千克。屠宰率52.85%, 净肉率为44.41%。 |
英文
draft cat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