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百科

小豆

2023-04-16

简介

豆科豇豆属栽培种,学名Vigna angularis(Willd) Ohwi & Ohashi, 一年生草本植物。古名赤菽、小菽。别名赤豆、赤小豆、红豆、红小豆。主要用作粮食、饲料、绿肥和药用。

小豆起源于中国。在中国喜马拉雅山一带及云南等地有野生种和半野生种,中国栽培历史悠久。在《齐民要术》中有记载,公元3~8世纪, 小豆由中国经朝鲜传入日本。

小豆原为菜豆属小豆种, 60年代以来已划为豇豆属。其变种有Vigna angularis var. nipponensis(Ohwi) Ohwi & Ohashi,染色体数2n=22。

生产和分布 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 有东亚作物之称。在年降水量530~1 700毫米,年平均温度7.8~27.8℃土壤pH值为5.0~7.5的地区都能种植。栽培面积和总产量均以中国最多, 日本、朝鲜、印度、泰国次之。加拿大、巴西、扎伊尔、新西兰、美国已引种成功。日本主产区在北海道。印度的主产区在东北部。中国主产区在华北、东北、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及台湾省。1981年天津市小豆栽培面积约1.13万公顷, 河北省约2.7万公顷, 黑龙江省约4.7万公顷, 湖北省约0.7万公顷, 台湾省约1.8万公顷。间作时每公顷产量约750千克,单作时每公顷产量1 100~1 500千克。

特征特性 圆锥根系, 根系发达, 主根长约50厘米, 支根长约40厘米。主要分布在10~20厘米的耕作层中。茎多为绿色,少数品种为紫红色, 株高20~150厘米,茎有节约20个。蔓生茎有缠绕性。分枝4~5个,也有不分枝和分枝在10个以上的品种。子叶不出土。初生叶2片, 对生、叶柄短, 次生叶为三出复叶、叶柄长, 小叶常有1~2个浅裂, 叶形有近圆、剑头和介于二者间的中间型。总状花序, 腋生; 花梗长, 花轴约10节, 每节对生两朵花。花黄色, 花柄短小。旗瓣上部有浅缺刻, 中部具突起物, 翼瓣和龙骨瓣左右不对称。雄蕊10枚,二体(9+1),花柱上部一侧有茸毛, 柱头盘状、自花授粉。荚果长筒形, 略弯曲, 无毛, 幼荚绿色, 少为紫色, 成熟荚黄白、浅褐、褐和黑色。普通品种的荚皮较硬, 不透明;薄荚品种的荚皮膜状,半透明。每荚含种子7~10粒。多数品种不易裂荚和落粒。种子两端略圆或呈截状, 有些品种种子一端呈帽状。粒形有矩圆形、长圆柱和近球形, 脐呈白色条状,长度大于粒长的一半。种皮色有红、白(灰)、绿、黄、褐、黑的花纹和花斑等。百粒重3~25克, 中国品种多为11~17克。

小豆

小豆属短日性作物, 中熟和晚熟品种对光照长度反应敏感。北种南引,开花提前: 南种北引, 开花延迟或不能开花结实。在北京夏播时, 自播种到开花所需时间, 早熟品种约35天, 中熟品种50~55天, 晚熟品种60天以上; 自开花到成熟需时30~35天, 部分品种40天以上。春播时,自播种到开花的时间延长,整个生育期也相应加长。

小豆喜温暖气候。发芽适宜温度为28~34℃, 开花为20~30℃, 播种时的地温不应低于14℃, 耐湿性较好,有“旱豇豆涝小豆”之称, 对土壤的要求不严格,中性为佳。根瘤菌最适宜的土壤pH值为6.3~7.3。

种质资源 中国已收集的小豆约2 500份。在粒色、粒形、粒重、成熟荚色、荚皮厚薄、叶形、叶色、生长习性和结荚习性等方面均有不同类型, 还有适应多种土壤气候条件的生态型。印度有小豆种质资源1 200份, 日本有300份。

中国的小豆以农家品种为主, 如天津红小豆的粒色鲜艳, 籽粒立柱状, 饱满丰润, 皮薄, 淀粉粒沙性好; 东北大红袍及唐山红小豆, 粒大色深; 崇明红小豆的粒大, 色泽鲜艳。优良的农家品种还有兴安红小豆、济南红小豆、泗阳红小豆等; 选育的品种有龙小1号、白城153、吉红1号。日本小豆主要品种有茶壳早生、宝小豆、农林1号、农林2号、晓大纳言等。

栽培 种植方式有单作, 与玉米、向日葵、甘薯、谷子等作物间作和套种,田埂和隙地也种植。分春播、夏播和秋播。中国一熟制地区为春播, 两熟制地区常在小麦收获后夏播,三熟制地区在早稻收割后秋播。单播时每公顷播种量30~45千克, 行距40~50厘米, 株距10~15厘米,播深3厘米,定苗时每公顷留苗15万~35万株,生长期短的地方,宜选砂壤土, 以利早熟: 生长期较长的地方宜选排水良好、保水力强的粘壤土或壤土, 以利高产。

施肥应以基肥为主,花期施肥为辅。每生产100千克籽粒, 约吸收氮3.42千克、磷0.85千克、钾2.28千克。还需要一定量的钙、硼、镁、铜、钼等微量元素。

开花前应注意保证全苗;第一片复叶出现时间苗,2~3叶时定苗, 中耕除草, 及时使土壤疏松以利根瘤的生成; 防治虫害, 注意灌水或排水, 保持土壤适当湿度, 采取叶面喷施磷、钾肥和其他微量元素, 开花后追施少量氮肥, 施肥后进行灌水, 在大多数植株上有2/3的荚变黄时收获。脱粒后应及时防治豆象为害。

主要病害有小豆叶斑病Ascochyta phaseolorum、炭疽病Colletotrichum phaseolorum、锈病Uromycesadzukicola及病毒病等。主要虫害有豆蚜Aphis crac-civora、豆荚螟Motsumuraeses phaseoli、菜豆螟Os-trinia varialis及绿豆象Callosobruchs chinensis。

营养成分和用途 小豆籽粒含蛋白质19~22%,脂肪0.4~2.7%, 碳水化合物56~61%和多种维生素及丰富的钙、磷、铁等元素, 蛋白质中含有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可与大米一起做饭或煮粥, 或与小麦、玉米面粉一起做主食。小豆淀粉粒较大, 豆沙质量较好, 是制作糕点、糖果和甜食的优质原料。豆芽用作蔬菜。种子可入药, 小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杆菌及伤寒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秸秆是优质的饲料和肥料。也可作为新开垦地的先锋作物。

英文

adzuki be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