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百科

温室湿度控制

2023-04-15

简介

调控温室环境湿度的措施。温室的环境湿度包括空气湿度与土壤湿度。调控的目的是为了促使温室栽培植物正常生长发育,防止病虫害发生。

温室内水分移动 当温室空气湿度低时,植物的蒸散量就大,致使根系的水分补给不上,引起植物体内水分减少,细胞缩小,气孔度减小而导致光合成产物减少和养分的输送障碍。相反在高湿度条件下,体内水分过多会导致茎叶显著增大,过度繁茂而影响产量。湿度在90%以上时,植物因高湿易产生病害,而湿度在40%以下时同样易发生虫害及白粉病等病害。植物往往是在湿度较高的条件下,光合作用才出现最大值。但也有一些植物在较干燥的条件下方能出现光合作用的最大值。因此,须根据不同植物种类及生育期对温室湿度的不同要求进行合理调控。

温室内空气湿度的日变化受天气、加温、以及通风换气量的影响。在阴天或是灌水后温室内的空气湿度都在90%以上。晴天傍晚关窗以后至次日清晨开窗以前,也是维持在高湿度状态。早晚密闭时室内外气温低,室内发生雾气,这种“雾气”附着在温室内壁、屋面以及植物体的叶面上,冷却以后就产生露滴,为病害发生创造了条件。白天换气时温室内的水分移动的主要路线是:土壤→作物体→室内空气→室外空气,温室内水分移动的模式如图1。

图1 温室内水分移动模式

温室内空气湿度的变化还与温室的结构、大小、覆盖材料的种类有关。玻璃温室由于框架与玻璃间有缝隙,室内外常有气流交换,虽然交换不强烈,但对室内的空气湿度有一定影响。而塑料覆盖的大棚与温室,由于密闭性高于玻璃温室,因此空气相对湿度高。屋脊形温室的空气相对湿度要小于改良式北京温室。温室的大小、高矮与室内空气湿度有关。高大的温室气流交换优于矮小的温室,室内空气湿度小,但湿度分布不均匀,且局部湿度差大;矮小的温室内空气湿度较大,但湿度分布较均匀,日变化也大。

温室内湿度调节控制 常用的调节控制方法有降湿和加湿。

降湿 又可分为:①通风。是降低温室空气湿度的最有效方法,既经济又便于掌握(见温室通风)。②加热。在严寒季节不宜通风时,采用加热方式提高温度的办法降低空气的相对湿度,效果明显。调节温室湿度的程度随温室类型和加热系统而不同。③地膜覆盖。温室地面采用地膜覆盖,能有效地抑制地表水分的蒸发,降低空气湿度约30%左右。④灌水方式。采用滴灌等先进灌水方式能有效地控制灌水量,从而减小温室内的空气湿度。⑤除湿装置。可分为除湿、吸湿及热交换通风等装置。除湿装置的作用是将温室空气温度降至露点温度以下而产生结露达到除湿;吸湿装置是用固体和液体吸湿剂与空气接触的方法达到吸湿目的;热交换通风装置既可使温室空气除湿,又可使换气热损失尽可能减少。这种装置不是把外界空气直接通入温室内,而是使排风和进风通过膜面进行热交换,使进气温度升高到接近排气温度后再进入室内。由于进气的绝对湿度和外界空气相同,只能排除进出空气的湿度差的部分湿度(图2)。

图2 除湿用全热交换型换气装置的配置

加湿 当夏季气温高而干燥,温室空气湿度低于40%时,常需要增加湿度。方法有:①喷水加湿。补充温室内地面和空气中的水分。②喷雾加湿。一般采用低压喷雾系统。用电镀钢管或塑料管即可,喷头排列取决于使用的目的、地区条件以及栽培畦(台)的排列及温室结构。为了实现自动调节,可采用改变模拟叶的重量或水膜的传导力作为水量的传感装置。有24小时的转换系统,早晨接通,晚上切断,也可采用时间控制器控制喷雾时间。③采用湿帘装置既可将室内气温降低,又可使室内平均相对湿度提高到75%~80%。在夏季温室生产中,已较普遍地应用(见畜舍湿帘蒸发降温系统)。

英文

greenhouse humidity contr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