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百科

土地类型遥感调查

2023-04-15

简介

利用遥感技术对获得的地面各种信息,进行土地类型的解译和分析。

遥感信息是地表地物反射和辐射电磁波的微观信息,可反映自然界的客观实体。利用遥感技术调查土地类型,主要依据不同的自然体在各种遥感资料上的显示特征,以及它们的综合反映,揭示调查区域的各种土地分布规律和变异情况,以及数量和质量的分异。

调查的程序 一般按以下三个步骤进行。

准备和预分析 准备工作包括有关研究区域的气候、地质、地貌、植被、土壤、土地利用等现有专题文字和图件资料的收集、了解和整理,确定和选取相应种类和时相的遥感资料;根据不同专题分析的需要进行遥感图像的加工处理。预分析工作包括:①通过对区域现有资料的分析进行土地类型系统的划分;②对遥感图像作光谱、亮度的测试和分析;③在室内对遥感图像进行各专题和土地类型初步分析和解译。

野外调查与解译 根据各专题和土地类型的预解译情况,选择典型样区,并作实地调查,建立各专题和土地类型的图像解译标志。结合原有图件资料,分别解译出水热分布图、地质构造与岩性图、地貌类型图、水系图、植被图、土壤类型和地球化学性质分布图(或地下水化学类型图)等专题图件。然后根据土地类型分类系统的等级和类型要求,把相关的专题图件相重叠,再结合遥感图像进行综合解译,依据各专题要素的边界和土地类型解译标志,识别出各等级不同类型土地类型单元,并确定其边界,勾绘出土地类型的解译草图。最后,按照被校核图斑应占总解译图斑总数10%以上的要求,选取野外调查线路和点位,进行各专题和土地类型解译草图的校核和修正,使解译图斑的定性和定位吻合率达90%以上。

成果分析与表述 将各专题和土地类型解译的界线转绘到地理底图上,然后清绘整饰上色,得到各专题图和土地类型图。最后进行面积量算,用以进行土地类型分布规律与土地结构的分析,并根据区域有关土地利用现状、农业技术、农业经济统计资料、社会经济状况的分析研究,进行土地综合评价,为合理的土地规划和制定农业发展战略提供科学依据。

土地类型的解译方法 由于土地类型是气候、地质、地貌、植被、土壤等自然要素及人类活动影响下相互作用的产物,具有立体的、多层次的复合结构特点,因此在利用遥感资料和信息处理技术进行土地类型调查时,必须充分利用遥感信息的多时相、多谱段、多途径、多层次等特点。并且土地类型的遥感信息处理解译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目前,就遥感信息解译的辅助手段而言以机助解译和目视解译相结合为最佳,光-电处理辅助的目视解译方法为实用和经济,也比较成熟。从土地类型解译的逻辑方法来讲有如下几种:

直接判定法 在样区内, 考虑水热气候、地质岩性、地貌地表结构、植被、土壤、地球化学特性等因素对土地类型内部结构和外部形态所产生的综合影响,通过研究它们相互关系和作用, 以及所反映的综合属性在遥感信息中的表现特征, 建立起相对的解译标志作为判读依据。在解译过程中直接判定土地类型单元。

对比分析法 在样区内通过建立不同土地类型单元和各专题要素单元的解译标志,分析它们在遥感图像上的影像差异,在解译过程中,同解译标志与图像对比分析,判定各类土地类型单元及其边界。

主导因素法 在进行土地类型分析时,运用区分地理综合体发展的主要矛盾,挑选出最能集中反映区域的土地类型分异的最鲜明、最灵敏的主导因子作为主要标志, 并通过它们在遥感图像上反映出的色差、结构、纹理等直接解译标志或遥感资料成像时间、条件、地理位置等间接解译标志, 解译出土地类型及其边界。

地理相关法(或称景观分析法) 根据土地类型的各组成要素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关系,选择其中容易直接解译的地貌、植被等要素,通过综合分析,推测其他不能直接解译的土壤等要素,进而解译出具有综合概念的土地类型。

分层套合法 土地类型是由若干自然要素组成的综合体,在条件许可和研究深度的要求下,把各组成要素分别作为一个层次,以不同的处理手段和方法(例如光-电处理或计算机图像处理等)作为辅助手段,在不同的信息上分别直接解译出各组成要素的单元,形成若干专题图件,然后利用控制点使其完全套合并与所选择的遥感图像相重叠,根据土地类型分类系统确定出各土地类型单元和边界。该方法也可以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中的遥感信息或数据的复合处理方法。

英文

remote sensing for land type analysis and survey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