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百科

中国植物病理学教育

2023-04-15

简介

包括高等教育(本科、专科、研究生、留学生)、中等专业教育以及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

高等教育 始于20世纪初,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清政府建立京师大学堂,于1905年设立的农科大学即列有植物病理学课程,并于1910年聘日本人三宅市郎(M.Miyake)授课。1912年各省高等农工商学堂改称大学,植物病理学列为各大学农科的主课之一。1916年金陵大学农科聘留美回国的邹秉文讲授植物病理学。

本科和专科教育 20世纪20年代,一批留学欧、美、日的学者陆续归国,先后在大学兴办植物病虫害教育。1923年国立东南大学创办植物病虫害系,1924年金陵大学农科成立植物病理学组。此后,中山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的农学院,以及西北农学院、湖北农学院、福建农学院等相继建立植物病虫害系(或门、科)下设植物病理学组。1927年金陵大学农学院设植物病理学系,由戴芳澜任系主任;1946年北京大学农学院设植物病理学系,由俞大绂任系主任,为中国高等学校最早建立的植物病理学系。从20年代到40年代末,植病系科布点逐步增多,到1949年在校生270人,培养的植物病理学本科毕业生200余人;课程由一门植物病理学发展为真菌学、细菌学、植物病毒病害学、植病研究法、植物病理学原理和经济植物病害各论等。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开始了有计划地培养人才。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进行院系调整,农学院从综合大学分出单独建校,当时全国19个植物病虫害系、植物病理学系和昆虫学系,相对合并为9个植物保护系植物保护专业,分别设置在北京农业大学和南京、华南、华中、西南、西北、沈阳、浙江、山东农学院,中国近现代一批著名的植物病理学家大部分集中在这9所院校。当时教学工作全盘学习苏联,学制四年,全国统一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课程缩减为普通植物植物病理学、农业植物病理学、化学保护(杀菌剂)三门,不设选修课。此后40多年来,系科布点及招生规模逐步扩大,到1992年,植物病理学专业布点3个(北京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在校生77人;植物保护专业本科布点31个,在校学生4541人(除西藏、青海外,基本上每省1个,有的省2个本科点);专科布点9个,在校生827人,共培养植物病理学本科毕业生932人,植物保护本专科毕业生28564人。1978年以后,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实行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实行学分制、主辅修制、加大选修课比重,由原来全国既统一又单一的培养模式,逐步向多样化发展。开设了植病流行学、病原细菌及细菌病害、真菌分类学、植物病毒学、植物线虫学、植物检疫学、植物病理生理学、植病生物防治、生态病原学、真菌显微技术、植物类菌原体、杀菌剂毒理学、植物抗病性以及粮、棉、果、蔬、花卉、中草药、热带作物病害等课程,并按研究生、本科、专科不同层次要求,按植物病理与植物保护专业的不同深度要求,按各学校教学条件与教师队伍的不同情况,配置必修与选修课的课程结构,作到因地、因校、因材施教,以适应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需要。

研究生教育 起步较晚,1935年南京政府教育部颁布“学位授予法”后,1942年金陵大学农学院首次招收植物病理学硕士学位研究生,至1949年共毕业6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颁布《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具体规定了高等学校培养研究生的机构及修业年限,有北京农业大学、南京、华南、华中、沈阳、西北、西南、浙江、河北农学院等9所院校招收二年制无学位植物病理学研究生,主要为补充师资和科研人员,到1966年共培养毕业了75人。1956年曾试行苏联副博士学位制度,仅招收一届9人。1978年恢复了中断12年的研究生招生工作,1981年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国家根据学科基础、教学质量、科研力量等综合考评,先后于1981、1983、1986、1990年批准了四批植物病理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博士生导师。这四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共22个,即:北京农业大学、南京、华南、华中、沈阳、西北、西南、浙江、山东、河北、东北、吉林、安徽、四川、云南农业大学,福建、湖南、新疆八一、石河子农学院、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华南热作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博士学位授予院校共7所,博士生导师19位,即:1981年第一批为北京农业大学(导师裘维蕃、沈其益、曾士迈、陈延熙、刘仪、沈崇尧),南京农业大学(导师方中达、陆家云、王金生);1983年第二批为华南农业大学(导师范怀忠、戚佩坤);1986年第三批为沈阳农业大学(导师吴友三、白金铠)、西北农业大学(导师李振歧、商鸿生、魏宁生);1990年第四批为浙江农业大学(导师李德葆)、福建农学院(导师谢联辉),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博士生导师何礼远)。硕士生、博士生学习年限均为三年,研究方向有:真菌学及真菌病害,植物病原细菌学及细菌病害,植物病毒学及病毒病害,植物线虫学及线虫病害,植物分子病毒学,植物免疫学,生态植物病理学,植病流行学,分子植物病理学及植物生理病理学,杀菌剂毒理和应用,生物防治,植物病害综合防治等。1981~1992年,植物病理学硕士学位毕业生664人,博士学位毕业生42人,在校硕士生158人、博士生42人。为增强学校科研能力,提高教学质量,1989年国家评定北京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的植物病理学科为国家级重点学科,主要学科带头人分别为裘维蕃、方中达。北京、南京、华南、沈阳、西北、浙江农业大学设立的博士后流动站均含植物病理学专业。确定南京农业大学的病虫监测与治理基础实验室,浙江农业大学的植物病理及生物技术实验室为农业部重点开放性实验室。农业部批准北京、南京、西南、西北农业大学分别建立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所、植物生态工程研究所、植物病原生物研究所、植物生态病原研究所、植物病理研究所。

留学生教育 1910年邹秉文赴美国留学,在康乃尔大学攻读植物病理学,是本学科最早的留学生。南京政府建立初期,曾利用部分庚子赔款作为培养留学生的一个重要项目。从20世纪初到40年代末,赴欧、美、日等国攻读植物病理学的研究生回国后,成为中国植物病理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如戴芳澜、邓叔群、俞大绂、朱凤美等。在50~60年代,仅限于派往苏联、东欧国家留学或进修,攻读植物病理学的计有12人。1981年恢复留学生制度后,先是招收出国预备研究生保送,后主要从在学硕士生和在职年轻专业人员中选派。1981~1990年,公派到国外攻读植物病理学硕士、博士学位的近百人,出国访问学者和合作研究的约80人(不含自费)。从1956年开始接受外国来华留学生,有南京农学院、华南农学院、浙江农学院等为越南等国家培养植物病理学本科生和研究生。

国际交流方面,在50年代主要请苏联专家来华讲学,如讲授植物免疫学、植物检疫等。1978年后,随着对外开放政策的落实,先后邀请10多个国家的专家140多人次来中国讲学,内容涉及植病流行学、分子病毒学、抗病机理、病理生理、真菌分类、土传病害等领域。

通过培养研究生、留学生,开展科学研究和国际学术交流,高等农业学校植物病理学教师素质有很大提高。到1990年,在职教师499人中,有教授51人、副教授146人、讲师186人。

中等教育 清朝末年各地兴办的中、初等农务学堂以及民国初期的甲种、乙种农业学校,都设有病虫害实习科目。20年代以后设立的中、初级农业职业学校,设有植物病害课程。1949年以后,各中等农业学校先后设立植物保护专业,培养中级病虫害防治人才,学制为高中毕业学习两年,初中毕业学习3~4年,课程设有植物病理学,化学保护(杀菌剂)、植保机械等,教学上注重培养实践操作能力。经过40多年发展,到1992年,中等农业学校植物保护专业布点36个,在校生3800多人,累积培养中等植物保护人才5万余人。

成人教育 20世纪20年代中期开始发展农业成人教育,当时有中华职业教育社、中华教育改进社、东南大学教育科等先后建立农村教育实验区,列有防治病虫害的教学内容,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制订的乡村教育课程中也设有病虫害课。此后,一些高、中等农业学校设立农业推广部,对农民施行防治病虫的职业指导。1949年后,各地病虫害防治站开办短期病虫害防治训练班,培训基层干部和农民技术员。1956年农业部开办病虫预测预报训练班,培养了一批基层测报员。在1978年后,成人教育逐步走上正轨,办学形式有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层次分高、中、初级。南京农业大学、西南农业大学、华南热作学院设立植物保护函授班,学制三年,毕业后授予专科文凭;农业部分别在南京农业大学、浙江农业大学建立农作物病虫测报、植物检疫培训基地,定期培训各省重点地、县的测报、植检人员。同时,各省、地、县也开办植保训练班,在农村中学开设植保课,传授防治技术。农业部门还不定期开办植物病理学师资讲习班,以提高农业学校教师的水平。

此外,台湾大学农学院设有植物病虫害系和植物病虫害研究所,台湾中兴大学农学院设有植物病理学系和植物病理学研究所,两校均实行系所合一,培养本科生和研究生。台湾的中等农业职业学校开设植物病虫害课程,不设系科。

英文

phytopathological education in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