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百科

向日葵病害

2023-04-15

简介

已知有90余种,中国报道约30种。其中普遍发生、流行,减产严重的有10余种。多属真菌性病害,据估计,全世界每年因病害减产10%左右。

种类和分布 引起叶、茎、盘的真菌病害主要有锈病(Puccinia helianthi Schw.)、菌核病[Sclerotiniasclerotiorum (Lib.)de Bary]、霜霉病[Plasmoparahalstedii (Farl.)Berl. et de Toni] 以及斑点病(Ascocnyta compositarum Davis)、灰霉病(Botrytiscinerea Pers.)、叶斑病(Cercospora pachypus Ell.etKell.)和白绢病(Sclerotium rolfsii Sacc.)。细菌性向日葵叶斑病[Pseudomonas syringae pv. heliahthi(Kawa.)Young et al.]。病毒病有花叶病(向日葵花叶病毒Sunflower mosaic virus,SuMV);花皱叶病(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和黄斑花叶病(甜菜西部黄化病毒 Beet western yellows virus,BWYV) 等。其重要的病害有:

黑斑病 病原物为[Alternaria helianthi(Hansf.)Tubaki et Nishinara]世界各国分布较广,发病早,来势猛,是毁灭性病害,还可引起盘病。中国1966年首次在吉林省普遍发生发病轻者减产10%,重者高达50%甚致绝收。此病藉种子和土壤传染。

向日葵黄萎病 病原物为(Verticillium albo-at-rum Reinke et Berth.)和(V.dahliae Kleb.)在美国、前苏联、南美和非洲各国发生较普遍。中国的辽宁、吉林、内蒙古、甘肃等地都有发生。病叶沿叶脉变黄,继后成黑斑,最后全叶凋萎。病菌能借种子传播,寄主范围广。

向日葵白粉病 病原物为[Erysiphe cichor-acearum Dc.和Sphaerotheca fuliginea(Schlecht.)Poll.]普遍发生,病叶及茎秆上生白粉状斑点,后长出小黑点即病菌闭囊壳。发病严重时植株开花期叶片早枯甚至植株矮化,减产严重。病菌以闭囊壳在病残体上越冬。向日葵炭腐病[Macrophomina phaseoli(Maubl.)Ashby],在美国南部、澳大利亚、南非、肯尼亚、阿根廷和乌拉圭有的年份是毁灭性的。前苏联在30年代发现此病。南斯拉夫1960年发现此病,1970年后在地中海沿岸各国亦有发生。中国1956年在南京发现后,1964年湖北发生此病。病菌寄主范围很广,寄居土壤内侵染寄主的根部和茎基部,导致植株早熟,花盘变小,籽粒不饱满而严重减产。

向日葵褐斑病(Septoria helianthi Ell.et Kell.)前期造成幼苗死亡,后期使叶片过早枯死,影响产量,是世界广泛分布的重要病害。

病害控制 常采取以下措施:①种植抗病品种。②实行轮作、种子消毒、适时播种、消灭杂草、清除病残、深耕翻土等以减少菌源,从而减轻发病。③病害流行前进行药剂喷洒。

英文

sunflower disea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