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百科

农田

2023-04-15

简介

经过人类开垦用以种植农作物的上地。人类由采集狩猎进入畜牧和农耕,产生了农田。中国商代(约前17世纪初~约前11世纪)甲骨卜辞中的“”、“囲”即“田”字,形象说明农田是被纵横交错的大小道路及沟洫等分割而成的一块块农业耕地。

农田分布 一般受水分、温度、土壤、地形等条件的制约,水分是农田能否存在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因此,世界上的农田多分布在降水量比较充沛、或水源比较丰富的地区,年降水量小于250毫米的地带分布甚少。中国的农田大都集中于东南部湿润及半湿润地区,即从大兴安岭起,经张家口、榆林、兰州、昌都,自东北斜贯西南一线的东南部,这些地区因受季风的影响,雨量较充沛,年降水量约为400~1800毫米,是中国的主要农作区。随着农业的发展,农田的分布范围不断扩大,由河谷滩地、平地,向高坡地、台地、高原和山脚发展。世界各国农田面积与土地总面积的比率,差异悬殊,高者可达60%以上,低者不足10%。

农田分类 中国根据农田的利用方式、灌溉设施等情况,将农田分为水田和旱田(旱地);根据自然条件和建田方式的不同,又可将农田概略分为梯田、圳田、砂田、条田、圩田、垛田、坝田、冲田等多种类型。

水田 四周筑有田埂(坎),可经常蓄水,主要用以种植水稻或莲藕、席草等水生作物的农田。

旱田 除水田以外,不论有无灌溉设施,以种植旱地作物为主的农田。有灌溉设施,能进行正常灌溉的旱田称为水浇地。

梯田 在丘陵山地为保持水土、发展农业生产,将坡地沿等高线辟为阶梯状田面的农田。有水平梯田、坡式梯田、隔坡梯田等类型,大多分布在西北黄土高原及南方丘陵山区。

砂田 用砂砾覆盖于土壤表面,用于栽培作物的农田。砂田也称面田,主要起蓄水保墒,防旱抗旱的作用。根据灌溉条件,砂田可分为水砂田和旱砂田两大类。水砂田一般分布于河流两岸的滩地,有灌溉条件,砂砾来源为河床冲积砂砾,砂层厚约3厘米左右。旱砂田分布于地势较高的山坡坪台或山沟谷地,无灌溉条件,砂层厚度约6~12厘米,一般可使用20~30年。砂田主要分布在干旱地区,中国的兰州砂田历史悠久。

条田 由末级沟、渠、圩、坎等固定田间工程设施所围成的长方形田块。中国广大平原地区,特别是华北平原、东北平原以及西北等灌溉农业地区分布较广。有些条田的形状为梯形或其他形状,但统称为条田或田块。

圩田 在江湖冲积平原的低洼易涝地区,利用地形开挖河沟,筑堤围垦,或沿自然河道堆土作圩,在圩内开挖沟洫,进行耕种的农田。有的地区,从低地取上作圩,在圩上种植,自此年年挖土垫圩,使圩面加宽加高,植树栽桑;取土后的坑,逐渐扩大加深,修成鱼塘。这样利用桑叶养蚕,蚕沙和剩叶养鱼,鱼塘肥泥培肥桑基,循环生产,称作桑基鱼塘。

垛田 在湖荡及河网地带,从水中挖上,堆积成高出水面的土垛,用以种植旱作和蔬菜的农田。垛土的高度应适中,过低易受洪水威胁,过高则易受旱,且水土流失严重。这类农田分布在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

坝田 位于山间盆地中部,或开阔河谷的河漫滩与阶地,以及湖滨冲积平原上的农田,亦称平坝田、坝子、坝地等。这类农田灌溉条件好,土质较为肥沃,是中国南方稻田集中地区,也是当地最重要的种植业农区。在黄土高原,为防治水土流失,采用在沟道里筑坝、修埝、拦截泥沙淤地造田,亦有坝地或汤坝地之称。

冲田 位于丘陵或山间狭窄谷地上的农田。一般由沟谷头依天然地势向开阔平坝河谷呈扇形展开,是中国南方一些丘陵山区的重要农田。因受地形条件的限制,这类农田的土质与灌溉条件均不及坝田。

区田 在25度以下的坡地上,沿等高线在坡面上每1平方米范围内挖成长、宽、深各50厘米的坑,在坑内种植作物的农田。挖坑时先将生土放在坑的下沿和两侧作成土埂,然后把上方1平方米的表土刮到坑内,同时分层施肥,种植作物。修成区田的坡地,地面形成了许多围有土埂的小区,上下相连,成“品”字形交错排列,这种作法,不仅表土、肥料可以集中使用,而且可拦蓄水土,提高产量。

圳田 在坡地上,沿等高线把坡地修成约1米宽的窄台地,外侧用生土培埂的农田。圳田是在区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修筑时先从坡的下方开始,沿等高线往返耕犁,将翻起的土培成约50厘米的土埂和深宽各50厘米的长壕,然后把上边1米宽的表土刮到壕内,形成一道道圳田,作物播种在表土集中的圳田上,增产效果显著,又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

英文

farml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