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百科

2023-04-15

简介

化学符号Cl,原子序数17。环境中主要以氯化物形态存在。自然界含量:地壳0.02%,土壤1.9%,海水2%,淡水8ppm。使用的氯气来源于氯碱工业,作为强氧化剂和氯制剂,用于漂白、消毒,生产有机氯化物、药品、试剂。氯气污染主要发生在氯碱工业的排放、跑冒泄漏及氯气生产和迁移过程中的爆炸或泄漏事故。氯气有刺激性、腐蚀性和毒性,空气中存在0.003~0.006%会刺激人粘膜,引起流泪、咳嗽和鼻炎,在0.085%浓度中暴露数分钟会引起急性中毒,症状为: 胸疼、吐血、呼吸困难直至死亡。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曾首次作为毒气使用。氯气进入人体迅速变成次氯酸透过细胞壁,并立即与细胞质内的蛋白反应,生成N-氯衍生物,破坏细胞结构。大鼠实验,725mg/m3暴露460分钟,或2900mg/m3暴露48分钟,死亡率达50%。植物被伤害会出现叶脉间黄化、叶卷曲直至死亡。急性障碍的浓度和曝露时间: 大豆1.3ppm30分钟,桃0.56ppm3小时。氯离子是又一污染形态,水中250ppm时会损坏管道或构筑物,污灌使土壤盐化。用氯气消毒饮用水时,会形成含氯烷烃,有致癌作用,故有些国家已改用臭氧消毒。氯是人体必需元素,与钠离子相似,分布在细胞外液中,具有维持渗透压、中和酸碱、参与制造胃酸的功能。氯气最高容许浓度:作业环境空气中我国、苏联规定为1mg/m3,日本为3mg/m3;大气质量标准苏联、民主德国、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规定为0.03mg/m3(24小时平均),0.1mg/m3 (30分钟平均);居住区大气中我国规定为0.10mg/m3 (一次),0.03mg/m3 (日平均)。

英文

chlor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