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百科

粟茎跳甲

2023-04-14

简介

旱粮蛀茎害虫。又名粟凹胫跳甲、谷跳甲,俗称土跳蚤。学名Chaetocnema ingenua Baly。鞘翅目,叶甲科。分布于日本、朝鲜和中国的东北、华北、西北、华东部分地区。为害多种禾本科植物,但主害谷子,次为糜、黍、高粱。为谷子苗期主要蛀茎害虫。

成虫体卵圆,长2~3毫米,体多黑褐,具紫铜或青蓝金属光泽。头部密布刻点,触角11节,丝状,基部4节黄褐,第四节端部开始为暗褐。鞘翅刻点整齐,排成纵列,近小盾片三短行略与小盾片斜边平行,末端止于鞘翅合缝。各足基节和后足腿节黑色,余均黄褐,后足腿节显著膨大,中、后足胫节外侧凹陷,其上生整齐黄褐色毛。腹部腹面金褐,可见5节,散生粗刻点。麦跳甲和粟小跳甲是其近缘种,但这两者成虫光泽较暗,鞘翅表面呈极细皮纹状。且麦跳甲鞘翅基部至中部刻点呈不规则排列;而粟小跳甲鞘翅刻点则在近小盾片处排列紧密且乱,不易辨别行列。卵长椭圆形,米黄至深黄,长约0.75毫米,宽0.35毫米左右。末龄幼虫体长4~6.5毫米,近筒形;头部黑色,前胸盾及臀板褐色,其余各节污白,各体节散生大小不等、排列不齐的椭圆形暗褐斑点,胸足黑褐。蛹长约3毫米,乳白略带灰黄,腹末具一叉状赤褐色突起。

粟茎跳甲

黑龙江年生1代;吉林中、南部以1代为主,少数2代; 宁夏固原、山西中、北部,内蒙古黄灌区均为2代; 河北中部3代。各地均以成虫潜于土缝、杂草根际土中深1~5厘米处越冬,有杂草覆盖的场所较为集中。翌年春5厘米日均土温回升到10~11℃以上时,陆续恢复活动,14~15℃以上为出蛰盛期。各地世代均不整齐,但都以第一代幼虫蛀苗为害最烈。为害盛期: 黑龙江、吉林等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 山西中、北部和内蒙古等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 河北中部在5月中下旬。成虫能飞善跳,白天活动,喜食谷子、小麦和糜黍等叶肉,残留表皮呈白色不规则纵条纹,甚至全株枯萎。成虫寿命长约一年,多次交配,每隔1~4天间断产卵,卵散产,有时2~4粒相连,多产于谷子根际深0.5~1厘米土中,少数产于谷茎或叶鞘上。每雌产卵百粒左右,多者近200粒。卵期7~11天。第一代幼虫多自近地面的谷苗基部蛀入,约3天心叶萎蔫,渐呈枯心。一头幼虫常可转株为害谷苗2~7株,株高6~7厘米的幼苗受害最重,严重田块造成缺苗断垄; 40厘米以上谷苗,幼虫多潜入心叶为害,入侵早者,谷苗矮化,叶片丛生,不能抽穗; 迟者常造成叶片破烂或谷穗畸形。二、三代幼虫发生期,多在谷子抽穗前后,大多潜入心叶或叶鞘为害。幼虫期10~15天,老熟后于谷株附近深2~5厘米土中筑室化蛹,蛹期8~12天。已发现的天敌有寄生于成虫的茧蜂和小蜂各1种,线虫1种,食卵的肉食螨3种。早播春谷受害一般重于迟播春谷; 重茬谷重于轮作谷;多草田块重于少草田块; 少雨而非亢旱年份或地区常重于多雨年份或地区。在越冬代成虫产卵前,及时喷撒对硫磷、敌百虫,或两者等量混合粉,可收到保苗效果。

英文

millet stem flea bee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