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百科

守瓜

2023-04-14

简介

葫芦科植物守瓜属害虫的统称。鞘翅目,叶甲科。中国记载15种,其中有经济重要性者3种:黄守瓜(黄足亚种)Aulaco-phora femoralis chinensis Weise,分布于越南、朝鲜和中国,另一亚种黄守瓜(黑股亚种) A. femoralisfemoralis Motschulsky,分布于日本和中国台湾省;黄足黑守瓜A. cattigarensis Weise,分布于日本、越南、印度和中国的华东、华南、华中及西南地区; 黑足黑守瓜A. nigripennis Motschulsky,分布于日本、越南和中国。其中,黄守瓜(黄足亚种)分布广且发生量大,华东、华南受害尤重;黑守瓜数量少,属次要。黄守瓜主要为害西瓜、南瓜、黄瓜、甜瓜。成虫食瓜叶,咬成圆弧形,也食花和幼瓜; 还能取食十字花科蔬菜、豆类、柑橘、桃、李、梨等。幼虫土栖,食瓜根及贴地面的瓜果。

黄守瓜(黄足亚种)雌成虫体长8~9毫米,雄虫略小。全体除复眼、上唇、后胸腹面和腹部呈黑色外,其余皆橙黄或橙红。前胸背板矩形,四角各有一细长刚毛,中央有一横凹沟。3对胸足棕黄或棕红(黑股亚
种中、后足为黑色)。雌虫腹部末节腹面呈三角形凹缺,雄虫则中央有一瓢形构造(见图)。卵近球形,直径约0.7毫米,淡黄色。末龄幼虫体长约12毫米,圆筒形,头褐色,胸、腹部黄白色,前胸背板黄色,腹末节背板长椭圆形向后伸,上有圆圈状褐纹,并有纵凹纹4条。蛹长约9毫米,纺锤形,乳白色,腹末有两枚巨刺。

33°~40.5°N间年生1代,25°~30°N间年生2代或2代以上。各地均以成虫群集在向阳的草堆、落叶、瓦砾等下面及土缝中越冬。翌年春季气温达10℃左右时出蛰,取食蔬菜等,待瓜苗出土后转害瓜苗,以5~6片真叶前受害最重。湖北武昌年生1代,越冬成虫3月下旬出蛰,5月上旬至5月中旬及6月上旬为两次产卵盛期,5月中旬孵化,6月中旬至7月上旬化蛹,7月间羽化。

守瓜

成虫喜阳光,白天活动,飞翔力强,寿命一年左右。卵产在寄主根际土面或土缝中。幼虫生活在土中,先食支根,长大后钻入主根或近地面的根茎内蛀食,也能钻入近地面瓜内食害。幼虫共3龄,历期30天左右,老熟后在瓜根附近的土中化蛹。成虫24℃时产卵最盛,湿度愈高产卵愈多,卵喜湿耐水。春季成虫发生期的气温、降雨量是影响产卵早迟、产卵量和卵的孵化率的重要条件。

防治守瓜的关键是防止成虫为害瓜苗和产卵。利用温床育苗,提早移栽,可避开成虫为害; 瓜苗与其他作物间作也可减轻危害; 在瓜苗附近土面撒麦秆、茅草等能防止成虫在根际产卵;敌百虫、敌敌畏可杀成虫;幼虫为害瓜根可用敌百虫浇根,或每亩用茶籽饼20~25千克以水浸泡成糊状掺入粪水中浇根,可杀死幼虫; 贴地瓜以草或麦秆垫起可防幼虫蛀瓜。

英文

cucurbit leaf beet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