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百科

模式标本

2023-04-14

简介

建立新种时,据以鉴定和描述新种的所有标本。模式标本代表了作者的新种概念,并作为鉴定比较的依据。由于对每个种的名称都有一个固定的参考,从而使后人能够改正分类工作的错误,修正种级单元的范围,而不致引起学名上的混乱。模式标本概念是种级单元特有的,科和属的模式是指其下各自的低级阶元,而不是实际的标本。即 “一个命名种的模式是一个标本,一个命名属的模式是一个命名种,而一个命名科的模式是一个命名属。”(《国际动物命名法规》,1961)

模式标本是随着分类学的发展逐渐产生的。在林奈时期和林奈之后的最初50~100年内,尚未正式指定模式(type)。随着新种不断发现和增加,分类学家们发现仅用文字描述分类单元的特征或给予定义,是非常困难的,尤其对林奈时期和林奈之后的分类学早期的物种,仅据文字描述,几乎无从识别。因此,为使学名和分类单元确切相符,需要确定一个可靠的“标准”,即模式标本。关于种的模式标本的规定,首先由第九届国际动物学会议(摩纳哥,1913年)以建议书的形式规定在附录A中。正式规则在第十三届国际动物学会议(巴黎,1948年)讨论通过。在第十五届国际动物学会议(伦敦,1958年)通过的《国际动物命名法规》(1961年出版)中,作了更进一步规定。

模式标本的命名术语有100种以上。《国际动物命名法规,1961年》给予定义的有6种: ①正模( holo-type): 一个单个标本,由原始命名者在他发表原始描述时指定或指明作为一个命名的种级分类单元的 “模式标本”;或者在原始描述时所知道的唯一标本; ②副模(paratype): 在原始描述时,作者手边除正模以外的一个或多个标本,而且被指定为副模的; 或者明确地被指明为原始描述时所依据的标本中的一个 (或多个);③全模(syntype或cotype): 在未曾指定正模标本的情况下,一个作者在原始描述时所依据的模式系列内的每个标本。cotype曾译作“同模”,现已停用; ④选模(lectotype):一系列全模标本中的一个,在原始描述发表之后选出,并于此后作为该种的确定模式。为了生效,此选择必须通过出版物公布于众; ⑤副选模(paralectotype):当一个选模选定之后,在原始的全模标本中留下的任何一个标本; ⑥新模(neotype):在原始描述发表之后,当确实知道原始模式标本均已遗失或已损坏而被选出作为模式的标本,这种选择也必须通过出版物公布于众。

此外,分类学文献中常用的术语还有5种: ①配模(allotype):与正模相对性别的一个副模标本 ,被指定或指明为配模; ②地模(topotype): 从模式标本原产地采到的一个或多个标本,它并不属于原始模式标本系列; ③近模(plesiotype): 续后的描述或绘图所依据的一个标本; ④后模(metatype): 经原命名者与该种的模式相比较并确定为同种的一个标本; ⑤等模(homotype或homeotype):经原命名者以外的一个人,与该种的模式标本相比较,并确定为同种的一个标本。

英文

type specime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