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壳斗科等植物果实害虫。学名Curculio davidi Fairmaire。鞘翅目,象虫科。分布于日本及中国华北、西北、华中、华东及西南等栗产区。为害板栗、茅栗、麻栎、栓皮栎、青杠栎等壳斗科植物的果实。成虫体长7~9毫米,黑色。雌虫头喙长9~12毫米,触角着生于头喙近基部1/3处。雄虫头喙长4.2~5.2毫米,触角着生于头喙的1/2处。前胸背板后缘两侧各有一白色短毛组成的半圆形斑。鞘翅黑色,每鞘翅上有10行刻点组成的纵沟,翅鞘外缘2/5处和后缘角各有短毛组成的白色横纹和块斑。足黑色,腿节端部明显膨大,其内侧有一刺突。卵椭圆形,乳白色,表面有光泽。末龄幼虫长8~12毫米,头黄褐色,胸、腹部乳白色,微弯。蛹为离蛹,长7~11毫米,灰白色。
云南年生1代,长江流域以北地区2年1代。以幼虫在土内越冬。在河南7~8月羽化,8月中旬为羽化盛期。羽化后在土室内静伏5~10天出土,爬行树上,为害嫩枝和栗棚,咬破果皮取食叶片。10余天后交配产卵。产卵时成虫在总苞上咬一卵槽,将卵产入。卵期8~12天。成虫寿命,雌虫平均21天,雄虫18天。幼虫孵化后取食子叶,经4~5次蜕皮至末龄时向外蛀一圆孔脱出。多在树冠下土内4~12厘米处作室越冬。燕山栗产区多为自然风落人工捡拾栗果的采收方法,及时捡果可以减少幼虫脱留园内,采用剪棚或打落方法一次性采收,对此虫有一定的控制作用。栗总苞大,皮厚,刺密而长的品种及早熟品种发生量少。树下种植作物的栗园发生量小,荒芜栗园发生量大。防治方法是:①在幼虫脱果前集中采收,堆果场地下撒敌马粉剂毒杀脱果幼虫。②将栗果集中于密闭薰蒸室内,每立方米用56克溴甲烷,熏10小时可杀死种实内全部幼虫。③成虫发生期早晨震落成虫,集中杀死。④成虫出土后产卵前树上喷洒马拉硫磷,杀螟硫磷,敌百虫等,以控制为害。⑤用50~55℃的温水浸种10分钟可杀死果内幼虫。
英文
chestnut weev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