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温室白粉虱的寄生性天敌昆虫。学名Encarsia formo-sa Gahan。膜翅目,蚜小蜂科。
形态特征 雌蜂体长约0.6毫米,宽约0.3毫米,翅展1.5毫米左右; 头部深棕色,触角膝状,8节; 胸部黑色,两侧镶有黄边,翅膜质透明,足黄褐色; 腹部鲜黄色,有光泽,腹末有延伸较长的产卵器。雄蜂比雌蜂大,触角比雌蜂长,腹部深褐色。卵长约0.08毫米,最宽处约0.03毫米,前端钝圆,后端尖锐。幼虫色白,无足。蛹初期似幼虫,中期出现触角芽和足芽,后期形成触角和足。
寄生习性 成虫能飞善跳。通常在一个寄主内只产1粒卵。每雌一生可产卵50~350粒。寄主的卵、若虫、伪蛹初期均可被寄生,但以3龄若虫最适于小蜂产卵。产卵和发育的最适温度为24~27℃。在20~30℃下,繁殖一代约需18天。自小蜂产卵之日起,约经8~9天被寄生的白粉虱伪蛹变黑,称为“黑蛹”。再经8~9天羽化,咬破“黑蛹”体壁而出,再寻找新的寄主。成虫以寄主排泄的蜜露为食,有时也用产卵器刺破寄主体壁吸食其体液。添加补充营养可延长成虫寿命,如饲以20%蜂蜜水,寿命最长达17天,最短12天,平均14天。取食寄主蜜露能活20多天。如无补充营养,仅能存活2~3天。营孤雌生殖。低温或重寄生可导致产生少量雄蜂,但从未见交配。繁殖力还受光照时数和强度影响。寄生率随光照时数增加而提高; 每日光照16小时最适于小蜂产卵。照度低于7300勒时,照度愈强,成虫产卵率愈高,死亡率愈低。此蜂无滞育现象,可周年繁殖。温暖季节随寄主从温室或室内迁到露地自然寄生,寒冷季节来临时,又迁回温室及室内继续繁衍后代。
繁殖利用 英国最早应用,以后世界各国陆续引种,有些国家已商品化生产。1978年引入中国,已在华北、华东、东北、西北、西南等地定居,并研究出一套繁殖和释放技术。主要有:①一间温室繁蜂法:在温度为20~30℃,相对湿度为50~75%的温室内,种植粉虱的寄主植物(番茄、黄瓜、菜豆、烟草等),待苗高15~20厘米时,接种适量的粉虱; 当粉虱若虫进入3龄时,接种小蜂,9~10天后开始采收“黑蛹”。若以番茄为寄主植物,则平均每株可繁蜂1万头左右。此法操作简便,适于农村应用。②四间隔离温室繁蜂法:经过培育清洁苗(盆栽)、饲养粉虱、接种小蜂等步骤,可定期地繁出大量发育整齐的小蜂,此法适于工厂化生产。在生产温室(白天温度20℃以上,夜间15℃以上),当每株寄主植物上粉虱成虫达0.5~1.0头时,开始放蜂防治,每隔2~3周1次,放蜂3~4次,每亩3~4万头蜂,寄生率达80%以上,可将白粉虱控制在经济阈值之下。
英文
greenhouse whitefly para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