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百科

昆虫生理学

2023-04-14

简介

研究昆虫组织和器官正常功能、揭示其生命现象和机能规律的学科。17、18世纪处于描述阶段的昆虫生理研究与解剖学相互交叉。19世纪因化学及分析技术的发展涉及了昆虫内部的结构与成分从而能推断其机能。1816年法国生物学家特莱维兰纳斯(G.Treviranus) 将脂肪体比作高等动物肝脏;德国生物学家迈克尔(J.Mec-kel)1826年提出马氏管有肾的功能。与组织学相结合,法国的赫格尔(E. Haeckel)1857年提出表皮由皮细胞分泌而来; 同年莱第希(F. Leydig) 发现脂肪体内有尿盐沉积; 德国的格拉勃(V. Graber) 1873~1876年研究了心脏的组织学及其收缩时肌肉的作用; 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J. H. Fabre) 1897年还发现了雌蛾爬行过的纸有诱集雄蛾的作用。到20世纪,细胞生物学的出现以及电生理和生化测试手段的进步促进了昆虫生理学的形成和发展。1934年英国生理学家威格尔斯沃思(V. B. Wigglesworth) 第一本《昆虫生理学》出版,1939年又出版《昆虫生理学原理》,标志着该学科的成熟。威格尔斯沃思用南美的吸血蝽作为研究材料,对昆虫生理学成为一门近代生物学学科作出了巨大贡献。突出地表现在以“接头”和移植技术证明了咽侧体是昆虫分泌保幼激素和控制生殖的内分泌腺,用生化和显微技术明确了表皮各层次的特性、蜕皮和新表皮形成的进程等。从此,昆虫内分泌系统成了昆虫生理学的研究核心,取得了较快进展,例如德国生物学家布特南特和卡尔松(A. Butenandt & P. Karlson)1954年对蜕皮激素的提纯; 美国昆虫生理学家威廉斯(C. M. Williams) 1956年对保幼激素的提纯; 日本大谷川(K. Hasegawa) 1959年从家蚕咽下神经节提取到滞育激素等等。德国弗里希(K. von Frisch) 从50~60年代对蜜蜂行为的研究证实了昆虫间通过“舞蹈”传递信息; 德国施奈德(G. Schneider) 1957年首先用触角电位技术确定了昆虫性信息素的行为反应;布特南特等1959年首次报道了家蚕性信息素的化学结构,从此激起了对信息化合物及其感受器的研究热潮,并由此派生出化学生态学这一新学科。

近代昆虫生理学主要包括个体发育、物质代谢、运
动和飞翔,种内及种间的信息联系、生理机能的综合和协调,以及防卫生理等6部分。①个体发育研究从受精卵到具生殖能力成虫的各个发育阶段形态和生理的变化,以及遗传信息的基因调控,阐明各类昆虫间的亲缘关系。②昆虫的物质代谢研究包括食性、营养及其转化条件,营养成分的运送、吸收和代谢废物的排出,能量的产生等等。可为研究昆虫的人工饲料提供依据。③运动和飞翔研究的内容是: 具有强大飞行能力的昆虫肌肉结构特点以及能量供应。这是研究昆虫扩散和迁飞的基础。④信息联系主要研究昆虫接受内、外环境刺激的感受器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由此引起的行为反应; 包括种间和种内个体间的信息联系,据此阐明昆虫的食性分化、群聚和社会行为、活动的时间节律、两性行为等生理生态机理。研究昆虫与植物的协同进化,信息联系在群落结构与功能方面所起的作用,为探索害虫综合治理新途径提供依据。⑤昆虫生理机能的综合和协调,研究昆虫生命活动中的神经制约性能和激素调控机理。神经传递介质、神经分泌细胞和内分泌器官的生理作用是研究的主要对象。⑥昆虫的防卫生理主要研究昆虫毒素的结构与功能、产生抗药性的生理学基础以及对病原微生物的免疫机制和诱发抗性的可能性等。也包括研究昆虫体壁作为保护性屏障的防卫作用,如防止水分散失和防卫某些病原物的侵入等。

英文

insect physi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