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百科

昆虫病原细菌

2023-04-14

简介

能寄生于昆虫体内使之感病或死亡的细菌。以单细胞或细胞群落形式存在,有染色体,无核膜、无质体和线粒体。繁殖方式一般为无性分裂,亦存在有性接合。已记载者有90种以上。芽孢杆菌属(Bacillus)的几种昆虫病原菌已用于害虫防治,其中尤以产生伴孢晶体的种类应用广泛。重要和常见昆虫病原菌有如下8类:

苏芸金杆菌 见苏芸金杆菌。

日本金龟甲芽孢杆菌(Bacillus popilliae) 群寄生于金龟甲幼虫(蛴螬)体内的专性病原菌。营养细胞杆状,大小为0.5~0.8×1.3~7.0微米,革兰氏染色阳性,好氧或兼性厌氧。孢子囊呈梨形或纺锤形,伴孢体有或无。在各个种或变种中芽孢和伴孢体的大小、形态和位置通常是特定的,据此可分为4个亚群:①A1——大芽孢,伴孢体小与芽孢重叠;②A2——大芽孢,伴孢体大并与芽孢分离;③B1——大芽孢在中心,无伴孢体;④B2——孢子囊大,芽孢小,偏心,无伴孢体。细菌被蛴螬吞食后侵入血腔行营养增殖,进而形成芽孢,大量繁殖后充满血淋巴使显著乳浊,病虫外观乳白色故称“乳状病”。这类病原菌也称为乳状菌或乳状芽孢杆菌。虫死后,芽孢散于土壤中可存活多年,并可持续感染土中蛴螬。伴孢体在致病过程中的作用尚未完全明了。代表种类有①日本金龟甲芽孢杆菌,产生伴孢体,引起日本金龟甲的A型乳状病。此菌已在美国制成商品应用于蛴螬的防治。②缓死芽孢杆菌(Bacillus lentimorbus),无伴孢体,引起蛴螬的B型乳状病。

乳状菌在营养上依赖于其自然寄主,难以人工培养。制剂的生产均以活虫培养进行。近年来中国山东、河北、山西等地亦陆续从罹病蛴螬中分离到乳状菌。

球形芽孢杆菌 (Bacillus sphaericus) 广泛分布于蚊、土壤和水等虫体和环境中,是蚊幼虫的病原菌。革兰氏染色反应不定。好氧。营养体杆状,大小为0.6—1.0×1.5~5.0微米。芽孢大小0.9~1.1微米。最显著的形态特点是芽孢球形、偏端生或端生,孢子囊一端膨大。根据对蚊幼虫的致病性分为有毒株或无毒株两类,并可用DNA同源型,H血清型和噬菌体型鉴别。有毒株分属血清型H1、H2、H5、H25和H26的9个亚型,产生2种以上的毒素。毒素为蛋白质或蛋白质复合物,存在于孢子囊细胞壁、孢外膜和芽孢中。有的菌株产生伴孢体,伴孢体亦是杀蚊毒素,称为α-内毒素。

球形芽孢杆菌对库蚊、曼蚊幼虫效果显著。易于人工培养,已广泛用于防治孑孓。国外已有商品制剂出售,中国也在开发这种微生物杀虫剂。

幼虫芽孢杆菌(Bacillus larvae) 革兰氏染色阴性的兼性厌氧菌,不能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在胰胨、葡萄糖、酵母膏培养基中生长良好。该菌引起蜜蜂美洲幼虫腐臭病,传染途径主要是通过蜜蜂对幼虫的喂饲而进入。这种病是养蜂业中常见的最为严重的幼虫传染病。

变短梭菌(Clostridium brevifaciens) 和天幕虫梭菌(Clostridium malacosomae) 为梭状芽孢杆菌,专性厌氧,在一般培养基上难于培养,要求碱性条件(pH8.5—10.2)。对毒蛾类幼虫致病,病虫虫体缩短、尸体干僵,不腐烂。

铜绿假单孢菌(Pseudomonus aeruginosa)俗称绿脓杆菌,为假单孢杆菌属的一种小杆菌,革兰氏染色阴性,好氧。极生鞭毛,氧化酶阳性。产生水溶性绿色素。培养基呈绿色。能感染多种昆虫,如大蜡螟、双节黑蝗、苹天幕毛虫和天蛾等。

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 是一种常见的昆虫病原菌,革兰氏染色阴性,小杆状,具周生鞭毛。典型菌株在琼脂平板上菌落呈鲜红色。感染的病虫常呈红色。细菌具有穿透血淋巴能力,在虫体内繁殖并产生卵磷脂酶和外毒素等,使昆虫患败血症,1~3天死亡。能感染直翅目、等翅目、膜翅目等30多种昆虫,对黑尾叶蝉和稻飞虱有较好的毒杀效果。

蜂房链球菌(Streptococcus pluto) 革兰氏染色阳性、兼性厌氧,蜜蜂的专性病原体,可引起蜜蜂的欧洲幼虫腐臭病,涂片检查可看到单个的、成对的或链状的菌。蜜蜂欧洲幼虫腐臭病对养蜂业造成较大威胁。

英文

insect pathogenic bacteria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