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百科

黄大茶

2023-04-14

简介

条形黄茶之一。黄茶类中产量最多的一种。产于安徽省霍山、岳西、金寨、六安以及毗邻的湖北省英山等县。霍山县的黄大茶品质好, 尤以大化坪、漫水河、诸佛庵等地所产的最为著名。黄大茶创制于明代隆庆年间, 距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黄大茶叶大、梗长、黄色黄汤, 具有浓烈的老火香(俗称锅粑香)。历史上黄大茶远销苏州、亳州(今安徽省毫县)、山西、山东、张家口和东北一带,现在主销山东和山西, 山东沂蒙山区人民特别喜饮黄大茶。

黄大茶一年中于春夏两季采制。春茶在5月上旬开园, 采三批; 夏茶在6月上旬开采, 采1~3批, 采摘标准为一芽四、五叶, 叶大梗长。制法分杀青、揉捻、初烘、堆积、拉小火和拉老火等工序。杀青锅由生锅、二青锅、熟锅三口锅相连。一锅杀青、二锅补杀青和进行揉捻、三锅做条。生锅取高温, 双手执竹丝扫帚旋炒, 叶子“满锅旋”; 青锅温度略低, 旋炒转圈要大, 俗称“带把劲”; 熟锅炒时旋转搓揉, 使叶子吞吐竹丝帚间, 炒到三、四成干出锅烘焙。烘焙要高温, 烘到七、八成干后堆积。堆积是形成黄茶黄色黄汤的主要工序, 时间一般为5~7天。堆积闷黄结束,紧接着拉小火、拉老火(足火)。要求火功高, 烘得足。拉小火温度为120℃左右, 拉老火温度为130~150℃。拉老火用栎炭, 明火高温快速烘焙。火堆直径约50厘米, 高约20厘米, 每笼(直径1.2米左右)上小火茶5~10千克,两人抬烘, 几秒钟翻一次, 来回走烘几十次,烘到茶梗折之即断, 梗心呈菊花状, 口嚼酥脆、焦香味浓、芽叶上霜为适度, 历时50分钟左右。茶叶下烘后趁热放入用竹篾编制、内衬箬叶、外垫笋叶的篾篓内踩实包装。篾篓高约70厘米, 每篓装茶25千克, 踩篓加盖后用篾皮封口。

英文

huangdacha